骆 霞
(贵州省望谟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望谟 552300)
猪的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类疾病一旦扩散,将对生猪养殖行业造成巨大危害,同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今年来我国对猪病研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保证人民食用健康猪肉作出了巨大贡献。及时准确的确定猪病具体类型,是保证猪病防治工作有效落实的基础。PCR技术的成功研发很好的满足了猪病诊断需求,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旦在养猪场当中爆发猪瘟病,将会产生严重危害,对养殖户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针对猪瘟病的防治工作,对生猪养殖户来讲非常重要。虽然当前我国在猪瘟病预防和控制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但收效较小。直到我国动物疫病专家经过大量研究,采集猪瘟感染病毒通过结合不同设计方式,终于成功找到了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式,实现对猪瘟病毒的有效检测技术手段,简称RT-PCR技术。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使用RTPCR技术对猪瘟病进行检测法,能够有效解决过去动物疾病采用血清进行免疫时无法得到解决的疾病问题。由于PCR检测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较强的特异性,因此在我国生猪养殖针对猪瘟病检测和诊断方面得到了广泛利用,并在猪瘟病预防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型圆环病毒是当前卫生组织针对动物疾病研究中,发现的最小病毒,通过研究发现,这种病毒又分为两种血清类型,分别为PCV1和PCV2,结合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血清类型为PCV1的2-型圆环病毒为非致病性病毒,血清为PCV2的2-型圆环病毒才是致病型病毒。结合临床实验结果研究发现,感染PCV病毒后,断奶期仔猪常见病理反应为系统衰竭综合征,发病如果属于急性,致死率将会达到10%左右,及时断奶期仔猪感染后没有致命,后期发育也会非常迟缓。常用预防方式是使用疫苗对生猪进行接种;常见治疗方式为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对疾病进行控制。经过研究发现,通过使用基因库中2-型圆环病毒中ORF2的基因序列,对引物进行合理设计,将临床当中的病毒基因分离成相应模板,对其筛选后进行反应实验,找到了一种能够检测出2-型圆环病毒的有效方法,也就是 PCR技术。从实验结果来看,这种检测方式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够从PC V-2DNA最低含量的样品中提取到病毒,因此这种技术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准确性和适用性。
感染这种类型疾病的母猪在受孕后容易出现流产现象,产仔多体弱或存在呼吸道疾病症状,仔猪的死亡率通常较高。这种疾病最早在1987年被人们发现,多年来对生猪养殖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将这种疾病列为国家二类传染疾病。感染这种疾病的母猪繁殖功能将会受到严重损害,产下的仔猪也会出现免疫力低、体弱等综合问题,严重情况下母猪还会产下木乃伊胎,要想有效降低这种疾病对养殖户的危害,就需要结合科学的诊断技术,能够快速诊断这种类型疾病。使用猪病的常规诊断方式对这种疾病进行诊断,通常操作非常麻烦,并且在诊断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与细小病毒、猪瘟病毒混淆的问题,结果可靠性较差。经过科研人员的长期不懈努力,终于建立了使用反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这种病毒进行有效监测的办法,也就是PCR检测技术,利用这种技术检测母猪繁殖障碍疾病时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陈旧的样品提取RNA时,将会出现易降解问题,如果使用新鲜样本进行检测,在提取的RNA中能够明显看到三条完整带形,同时特异性目的带清晰、较亮。其次是被提取的RNA和反转录后的DNA如果在-20℃环境中储存,一周左右将会出现降解现象,所以在使用PCR技术对这种疾病进行检测时,必须保证样品的新鲜程度,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混合感染类疾病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如果仅凭经验对其进行诊治将会错过最佳治疗阶段,所以,使用多重PCR技术对疾病进行快速确诊,对降低养殖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要想提高PCR技术的应用效果,在生猪混合感染类疾病诊断方面还需要不断改善,通过增加病原体的检测数量,能够在一定程上提高检测准确率。同时,在流行病调查方面,可以结合疫苗株和变异株的检测手段,提高流行类疾病检测的技术水平。
PCR技术在猪病诊断和防治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对于其应用水平的提升,还需要相关科研部门继续努力研究,针对当前动物疾病种类增多、病情复杂、难于治疗等多种问题,通过继续使用PCR病毒检测技术,也能取得一定突破,因此研究和应用PCR技术值得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