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云霄县东厦荷步小学 方耀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明显发现,解决问题的教学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说,解决问题的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都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方式为主,概括性较低,变通思维能力不强,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学指导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怎样帮助学生学会理解题目,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呢?通过阅读各种材料,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浅谈我在教学解决问题时的一些方法。
细致审题,弄清题意,是准确解答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学生往往懒于审题,为了寻求做题的速度,拿到题目就直接根据感觉把题中的数据进行加、减、乘、除,从而导致错误。很多学生做错的原因不是不会,而是马虎、不认真。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读”的习惯,加强学生读题训练。课堂教学时,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读题。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边读边思考,了解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思考条件和问题的联系,避免缺、漏条件的现象。读题时,要强调学生注意关键词、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形成等量关系。
例如:小红和小明去超市买东西,小红花了15.8元买了一个文具盒,小明买了一辆玩具车,花了30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问题要求“一共花多少钱”,强调“一共”要将他们花的钱相加,用加法列式。
又如:修路队要修一条长780米的路,已经修了480米,还剩多少米没修?
教师要引导学生审清题意,注意题目中“已经”“还剩”,这两个词,这是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词。
在数学教学中,不要求全面,而是要找出关联。这里强调的关联,就是指数学的基本原理。要求我们不但要关注数学知识点的教学,更要重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先理清数学解决问题给定的已知条件,寻找这些条件之间的联系,构建等量关系,形成一个框架,从而解决问题。
对于综合解决问题,它是由简单解决问题整合而成,也就是说,综合解决问题可以分解出几个简单的解决问题。在进行综合解决问题的教学时,解答步骤是很重要的,重点要引导学生明确,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最后解答什么。
例1:修路队要修一段公路,这条公路全长1900米,在前4天平均每天修了250米,余下的任务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指导学生按照如下步骤解题:
第一步先算“前4天共修了多少米?”
第二步再算“余下了多少米?”
最后第三步算“余下的每天修多少米?”
这样的解题方式,既清晰又准确,便于学生理解。
例2:李强和张明分别从甲,乙两个村子相向而行。已知李强和张明的速度之比是3∶4,李强从甲村走到乙村用2小时,张明从乙村到甲村用多久时间?
这道题显然比上一题复杂得多,同样的还是从已知条件和问题入手。问题要求张明的时间,就需知道速度和路程,就要抓住题目给出的条件是什么。题目给出他俩从甲乙相向而行,就意味着路程是相同的。而李强和张明的速度比是3∶4,那么所用时间也就是4∶3,李强所用时间占4份,张明占3份。所以,要知道1份是多少,再求张明的时间。
不管是复杂的题目,还是简单的题目;是抽象的,还是贴近生活实际的,都存在着数量关系,学生只有正确地找准数量关系,学会构建知识结构,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题意,更准确、更快速地解答。
例如:学校图书馆新买来文艺和科技两类书共560册,已知文艺书是科技书的1.8倍,新买来的文艺书和科技书各有多少册?
首先,先要找出等量关系:
文艺书 +科技书 =新买图书总数
这样一类题目,学生一般都是无从下手,即便知道了等量关系,但文艺书和科技书都是未知的,很难列式。这时候就要指导学生想到运用列方程的方式作答。
设科技书为X册,那么式子就变得很明显了:
科技书+文艺书=新买图书总数
X+1.8X=560
如此的列式形式简单、明了,学生恍然大悟,化难为易,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答题技巧,提高了解题能力。
强化数学课堂训练,是学生形成理性认识的有效实践活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通过一些习题的训练,学生就能熟练地掌握解题技能,巩固已学的知识。
《课程标准》对学生技能的要求是循序渐进的:会——比较熟练——熟练。要完成教学目标,就必须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训练,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的基本解题思路内化为基本解题技能。
这部分是授完新课后的训练,也就是课堂教学时,学生完成课本里面的“做一做”。这样的安排,是引导学生把知识首先应用于模仿性练习,是课本例题的再现性练习。这样的模仿性练习,对小学生来说较容易接受,可操作性也比较强。
为了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结构和数量关系。教师有必要补充相应的条件或问题的训练,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提出一个条件和问题(或两个条件),让学生补充另一个条件(或问题),成为完整的问题。
例如:一批钢材,运走了110吨,____,这批钢材原来有多少吨?
通过已学的数量关系,并由题中问题展开思维,学生很快就可以明白条件减少了“剩下钢材的吨数”,于是便可以补充上“还剩___吨”这个条件。
有目的、有组织地训练,不是单纯的题海战术,而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结构,提高解题技能的有效方法。
教学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观察题目的结构特点,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是你,你会出一道类似题目,甚至比这题目更值得探究的问题吗?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自编解决问题题目。有引导性地让学生自编题目,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类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一,给出指定算式编题:如按算式380×5=?编出一道解决问题。
第二,改编解决问题:泰利水泥厂第一季度生产水泥15万吨,平均每个月生产水泥多少万吨?把它改编成:泰利水泥厂第一季度平均每个月生产水泥5万吨,这个季度一共生产水泥多少万吨?
第三,给出指定类型编题:比如编一道含有盈亏问题的题目。
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注意应当让学生结合实际,编写他们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这样,在解答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教学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有效的指导方法,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