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分析

2019-03-06 03:19张萃萍欧阳晓春余小骊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35期
关键词:高尿酸血尿酸尿酸

张萃萍 欧阳晓春 余小骊 潘 婕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神经内科,江西南昌 33000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既往研究揭示高尿酸血症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但是,近年关于尿酸对不同性别、基础疾病及种族造成卒中风险等存有争议[2-5]。因此,本研究设计采用性别、年龄1:1 匹配的回顾性研究方案,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与匹配的非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为临床开展脑卒中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2017 年1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6]诊断标准;②年龄45~80 岁;③接受核磁共振检查;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有脑或脊髓肿瘤、脑脓肿、肺癌等;②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复发等;③服用别嘌醇或苯溴马隆的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患者;④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非卒中组来源于同期门诊体检患者,纳入标准除未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外,其他标准参照卒中组。

纳入研究患者304 例,年龄50~75 岁,平均(65.14±5.80)岁。其中152 例新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卒中组,152 例匹配的非卒中患者为非卒中组。入院后血检验与影像检查等均经患者知情同意书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 通过医院电子病例系统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入院时血压、身高、体重;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饮酒;血液指标包括:血常规、血脂、肾功能、肝功能、血糖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影像指标:头颅X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等,用以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1.2.2 检测方法 入院后次日早晨经肘静脉采取空腹血4 mL 并离心采集血清2 mL,使用BC-2800 迈瑞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西丽生产厂)检测血常规;URIT-8031 分立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州锐品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检测血脂、肾功能、肝功能、血糖等;同型半胱氨酸POCT检测仪(杭州普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2.3 尿酸分组 临床界值:血尿酸水平男>420 μmol/L,女>360 μmol/L。根据临床界值将患者分为血尿酸正常组与血尿酸偏高组。采用统计学三分法将血尿酸水平分为低水平血尿酸、中水平血尿酸、高水平血尿酸三等份组。其中女:低水平血尿酸为154.00~279.00 μmol/L、中水平血尿酸为280.00~357.00 μmol/L、高水平血尿酸为358.00~559.00 μmol/L;男:低水平血尿酸为213.00~334.00 μmol/L、中水平血尿酸为335.00~400.00 μmol/L、高水平血尿酸为401.00~649.00 μmol/L。考虑男女尿酸临床正常值不同,故统计分析时采用性别分层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血尿酸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收缩压、吸烟、饮酒、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血尿素氮与血糖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BMI)、白细胞、血小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血肌酐、谷草转氨酶(AST)、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s)

注:BMI:体重指数;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HO:总胆固醇;AST:谷草转氨酶;Hcy:同型半胱氨酸;1 mmHg=0.133 kPa

2.2 血尿酸分组患者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比较

血尿酸正常组与血尿酸偏高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人数百分比女性为42.70%(38/89)与65.12%(28/4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P=0.015);男性为49.60%(62/125)与51.06%(24/4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3,P=0.862)。按照血尿酸水平,采用统计学三等分法的不同性别患者尿酸水平及相应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率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与不同血尿酸患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比较[例(%)]

2.3 血尿酸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按性别分层分析,并将年龄、血压等常规因素,以及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BMI、HDL、饮酒、白细胞、血小板、血尿酸、血肌酐、AST 及HCY 等指标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混杂因素(P<0.20);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后显示血尿酸对女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为1.01(95%CI:1.00~1.01,P=0.027),在男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与尿酸水平分层调整因素前后尿酸水平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的风险值见表4。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改变,高尿酸成为卒中人群第四高危险因素,与心脑肾等多个重要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7-8]。目前为止,有关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结论尚存争议[9-10]。本研究提示:中老年人群缺血性卒中风险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女性缺血性卒中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该风险在男性中尚不明确。

表4 血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关系

国外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呈正相关,血尿酸水平>420 μmol/L 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1]。一项系统分析了238 449 名成人资料的Meta研究显示: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比较,卒中风险增加[12]。另一项以医院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与正常尿酸患者比较,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2 倍;并发现高尿酸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3]。本研究提示卒中组与非卒中组之间,BMI、白细胞、血小板、HDL、血尿酸、血肌酐、AST、Hcy 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已有研究证实BMI 升高、血小板增多、高Hcy血症等均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采用多因素分析后发现高尿酸可能是女性缺血性卒中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但该风险在男性中尚不明确,提示控制尿酸水平对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预防脑卒中发生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尿酸具有抗氧化与促氧化双重作用,尿酸水平和脑血管病疾病总体呈U 型关系[14]。生理浓度的尿酸作为抗氧化剂,有神经保护作用;当尿酸水平偏高时,尿酸作为促氧化剂,发挥神经毒性作用[15]。有研究显示正常水平的血尿酸对Ⅱ型糖尿病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偏高水平的血尿酸可促进糖尿病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16-17]。高尿酸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可能机制包括[18-20]:①促进LDL 氧化与过氧化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②引起血浆抗氧化物浓度下降,清除自由基能力减弱;③激活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引起血小板黏附,促进血栓形成;④通过氧化应激机制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炎症介质的反应,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NF-κB、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

综上所述,中老年人群缺血性卒中风险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增加,该风险在女性中显著,而在男性中尚不明确,该研究发现对于中老年人群缺血性卒中防治有着重大意义。本研究的局限性首先在于样本量小,纳入患者数量有限,并且为回顾性研究,不能够控制好其他影响因子,因此,本研究结论尚需采用大样本量、前瞻性研究设计与多因素分析来论证。

猜你喜欢
高尿酸血尿酸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喝茶能降尿酸吗?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尿酸真的能杀死泰国足疗小鱼吗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药?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