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育育
鹰潭市余江区人民医院,江西 鹰潭 335200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所致,由于HBV感染持续且可以复制,导致CHB可进展恶化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CHB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病情持续性进展,延缓或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及肝细胞癌的发生。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与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二者均有强效的病毒抑制能力,且耐药率低,是临床公认的一线强效抗病毒药物[1]。本研究对二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如下探讨。
1.1 一般资料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入选时间自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将所有研究对象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24~65岁,中位年龄为(42.52±5.34)岁。研究组41例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24~65岁,中位年龄为(42.43±5.41)岁。且上述资料中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保持均衡性(P>0.05)。纳入标准: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HBV-DNA 定量大于20IU/mL;持续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超过6个月;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高于正常值。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脑、肾功能不全者;血糖波动较大者;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及乙型肝炎肝硬化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口服ETV分散片(生产企业: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141,规格:0.5mg×7片)治疗,0.5mg/d。观察组给予口服TDF(生产企业: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303,规格:300mg×30片),300mg/d,口服。两组患者均接受长期的抗病毒治疗,共治疗48周。
1.3 观察指标监测对比两组治疗治疗第24周、第36周及第48周的HBsAg、HBV DNA水平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水平,并观察两组治疗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使用美国雅培ARCHITECT i2000型化学发光仪(试剂也均由美国雅培公司提供)检测患者的血清HBsAg滴度,其中HBsAg定量检测的范围:0.05~250U/mL;若HBsAg当>250U/mL,则对其进行500倍稀释后再进行检测。采用罗氏LightCy-cler480荧光定量(C-reactive protein,CRP)仪(广东安基因有限公司)检测患者的HBV DNA定量水平。采用日本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等肝肾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PSS23.0软件处理,用χ2检验定性资料[例(%)];用t检验定量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的HBsAg、HBV DNA及ALT水平比较()
表1 两组的HBsAg、HBV DNA及ALT水平比较()
表2 两组在治疗第 48周时的血清学、生化学应答及病毒学情况比较[例(%)]
2.1 比较两组的HBsAg、HBV DNA及ALT水平在治疗第24周、第36周,对照组的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数据对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24周,对照组的血清HBsAg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在治疗第 48周时的血清学、生化学应答及病毒学情况两组患者中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的ALT复常率相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HBeAg阳性的阴转率相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4例出现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升高,观察组出现2例CK升高,升高程度为1~2级,均为一过性升高,在未改变治疗方案和未给予对症处理下,逐渐恢复正常。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乳酸酸中毒、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
乙型肝炎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有大量研究证实,抗病毒治疗能够持续抑制HBV DNA复制,有效延缓或阻止疾病进展、从而控制HBV传染,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2]。
ETV能够快速、强效地抑制HBV活性强,且有较高耐的药基因屏障,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抗病毒药物[3]。TDF有零耐药率的特点,在母婴阻断中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治疗费用低,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TDF及ETV均为临床抗病毒治疗的一线用药。有学者认为,HBsAg与肝内共价闭合环状DNA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4]。也有相关研究显示,HBsAg血清学转换是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终点[5]。因此,通过动态监测HBsAg滴度,对临床预测及评估抗病毒的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也为临床医生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HBV DNA阴性的CHB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在本组研究中,在治疗第24周、第36周,对照组的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在治疗第24周,对照组的血清HBsAg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治疗后48周后的HBeAg血清学转阴率间无明显差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果表明ETV、TDF在治疗初治慢性HBV中临床疗效相当,且安全性好,但TDF在抑制病毒方面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ETV、TDF在治疗初治慢性HBV中均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而TDF对HBeAg阳性初治CHB的病毒抑制作用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