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秘密

2019-03-06 06:40良大师
读者·原创版 2019年2期

文|良大师

我是星巴克的常客,经常观察它的日常运营。现在列出四条有意思的现象,和你分享一下。

1.为什么星巴克的排队模式和别家不一样,顾客都被要求横向排队,而非纵向?

2.为什么星巴克陈列柜里的依云矿泉水几乎卖不出去,还天天摆着?

3.为什么你什么都不买,干坐在星巴克里,工作人员也不会赶你走?

4.为什么星巴克的工作人员没那么热情?

◢降低焦虑的方法,是让对方看到过程

星巴克让顾客横向排队有什么好处呢?显然,最大的一个好处是让所有顾客都面对工作区。

这样,他们能看到工作人员在忙碌,一杯又一杯的咖啡被调制出来,这意味着自己那杯也将很快到来。焦虑感也随之降低。反之,你回忆一下纵向排队时的心情—大家都会焦急地望向柜台,心里不停地嘀咕,怎么这么慢?

这样的情景在生活中很常见,塞车时,你会忍不住把头伸出窗外,想一探究竟。但是,即便你看到塞车的原因,难道路面情况就会好一点吗?当然不能,但你心里会好受些。

再比如,曾有个实验,结果表明,若电梯里不显示楼层的变化,里面人的焦虑感立刻上升了很多。所以,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大家在电梯里都盯着不断变化的楼层显示,那就是在消除焦虑感。

人大概是唯一拥有控制感的动物,控制感的获得不仅来源于对事件进程的显性干预,也来源于对事件的目所能及。

是的,当你在观察一件事物时,就会因此获得一种控制感。

所以,如果你是个创业者,就可以考虑如何把内部运作的流程向客户展示,这会极大地提高客户的信任感和参与度。

如果你是个职场人,领导给你布置个工作,你就一定要记得在过程中时时汇报,不要总想着把事情做完后,有了结果,再给领导一个surprise。领导不需要惊喜,只需要控制。

◢人的主观感受主要来自对比

先揭晓答案,星巴克摆放依云矿泉水根本不是拿来卖的,而是给你看的。依云矿泉水在星巴克一般标价20多元人民币,而星巴克的咖啡价格也多为二三十元。所以,依云矿泉水只是个陪衬,由此向你传递一个潜台词:你看,一瓶水都卖20多元,我的咖啡还能算贵吗?

这种现象在营销领域很常见,《经济学人》杂志曾说过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一家杂志社想推出网络版杂志,于是找营销专家策划,专家做了两个方案:一、购买网络版要56美元;二、购买网络加纸质版125美元。结果,用户大多会选择56美元的网络版。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纸质版杂志没人买,于是又请来一位营销大师。这位大师给了三个方案:一、购买网络版要56美元;二、购买纸质版125美元;三、购买网络加纸质版125美元。

结果可想而知,大家都选第三个方案,第二个方案其实就是陪衬。

这种“陪衬机制”的底层原理,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所揭示的:人类的主观感受主要来自对比。

◢经营如做人,都不要太势利

十几年前,我和几个朋友谈事,就近找了家星巴克,但我们几个都是一喝咖啡就睡不着,所以什么都没点,只是干坐着。

一位工作人员走了过来,我以为她要撵我们走,连忙站了起来。

谁知,她笑了笑说:“没关系,你们坐。我只是看到桌子上有点儿污渍,来擦一下。”

这下让我感觉挺不好意思,于是点了几杯咖啡含量极低的摩卡。那是我第一次喝星巴克的饮品,却对这家企业顿生好感,并在日后成为忠实拥趸。

我以为这是那位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最近又发生了一件事,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我经常在深圳的一家星巴克写文章,而且有个“御用宝位”,安静、景色佳,可最近一直被一名流浪汉占据。

是的,你没看错,真的是名流浪汉,很年轻,头发几乎能挤出油,整天穿一身满是油污的衣服。

一连两个月,他都占据了那个位置,而且什么东西都不点,只是坐在那里看手机里的动画片,一待一上午。但是,工作人员对他却置之不理,甚至在店内分发免费饮品时,也会给他分一小杯……

我问一名工作人员:“这人什么都不点,一坐两个月,你们也不赶走,为什么?”

她说:“这是公司规定,只要在店里坐的人,都是顾客。”

这句话,还是小小地颠覆了我对经营的认知。

多数餐厅、茶室都不会让你白坐,刚坐下没一会儿店员就会问你要点什么。如果你说什么都不要,对方马上会说:“不好意思,不消费不能坐在这里。”

哪怕当下一个顾客也没有,店家也会下逐客令。

这就是格局不够大,只把真正花钱的人当顾客,而忽视了那些潜在的消费者。

须知,坐久了,多数人都会有消费的意愿,这不就有转化率了吗?就算不消费,最起码也给商家攒个人气啊,路过的人看到店里热火朝天,就有进来的冲动。

你看,就是这样,做生意和做人一样,不要太势利。

所以,我老妈以前常说“人缘是攒出来的”。

◢“狼性文化”不如“人性文化”

去年过年期间,我在欢乐海岸星巴克,旁边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两个娃,她衣着华丽,穿金戴银。只是她嗓门大了些,一直大声呵斥两个孩子,引得很多人侧目。

没一会儿,其中一个娃把饮料打翻了,那妇女尖叫起来,给了娃两巴掌,娃哇哇大哭。妇女气急败坏地对着柜台大声喊:“服务员!服务员!快拿抹布过来啊!”结果,柜台内的几个工作人员没一个理她。

于是,她走向柜台,对着最近的工作人员嚷道:“服务员!我叫你呢,你装着没听见吗?”

那女孩说:“我不知道你在叫谁,我们这儿没有服务员,只有咖啡师。”

妇女威胁道:“你怎么这种服务态度,不想让别人再来了吗?”女孩微微一笑说:“请便。”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默默地给那个女孩点了个赞。

日常你也会发现,星巴克的服务员,不,咖啡师,不像海底捞的服务员那般的热情,当然也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和你平起平坐。他们不会因为你是顾客就刻意讨好你,这其实就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星巴克中国区人力资源副总裁余华曾说过,在企业内部大家从来不称呼其他人为“店员”或“员工”,而是称“伙伴”(Partner),就是想让每个人之间彼此尊重。

这种人性文化,也许就是咖啡师们让你觉得服务恰到好处的原因。

相比较而言,我极讨厌很多企业崇尚的“狼性文化”,而且“狼性文化”往往会演变成一种“狼狗文化”。

怎么说呢?他们期望员工对待纪律的统一性像狼,但又希望员工对待公司的忠诚度像狗;他们期望员工对待竞争的进取心像狼,但又希望员工对待客户的迎合度像狗。

这一会儿狼性一会儿狗性的,员工不分裂吗?为啥就不能让他们拥有人性?

我的MBA管理学教授说过一句话,我很认可,他说:“管理就像教育小孩,身体力行大于说教,你对员工啥样,员工也会对客户啥样。”

所以这件事对我的启发是:无论经营还是管理,无论对待客户还是对待员工,还是回归本性好一些。

不能因为员工身处底层,你就飞扬跋扈;也不要因为客户手握财源,你就奉承献媚。

也别再鼓吹什么“狼性文化”,这个年代更需要的是“人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