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9-03-05 23:58:43武铁良
江西农业 2019年19期

武铁良

(云南省陆良县三岔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陆良 655600)

随着我国桑蚕养殖业的稳步发展,桑蚕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但是蚕病的发生往往是导致桑蚕养殖业经济效益难以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探究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有利于提高桑蚕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调动蚕农的养蚕积极性。

1 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蚕农消毒意识不到位、桑园管理不严格、蚕病诊断常用方法的掌握情况较差以及蚕的饲养管理工作不到位等方面。蚕农消毒意识不到位,蚕农侥幸心理严重,不重视消毒-清洗-消毒-药熏的蚕养殖程序,以为只要将养蚕的首步消毒工作完成好,蚕的养殖与生产工作便可以照常开展了,忽视了对蚕座方面的消毒;桑园的综合管理,蚕农桑园治虫工作不严格,造成如红蜘蛛、桑毛虫等虫害的发生,使蚕叶质量下降,蚕食用后引发蚕病;蚕病诊断方法掌握情况较差,蚕农的疾病意识较弱,在蚕发病初期难以及时发现,从而造成蚕病的传染和泛滥。对于蚕的管理与饲养工作而言,在日常饲养时,由于养殖人员给蚕投喂不适合蚕进食的桑叶、过分喂食以及给蚕饲喂被农药污染的桑叶等,从而会引发蚕病。

2 蚕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2.1 增强消毒意识增强消毒意识是蚕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之一,蚕农在进行蚕的饲养时,要认清消毒与不消毒的效果是不一样的,通过配备齐全的消毒设施,选用合适的蚕业养殖专用药物,做好桑蚕养殖的综合预防工作。相关专业养殖人员也应当不断提高自己对蚕消毒知识的学习水平,坚持对蚕具或者蚕室等在养殖中可能接触到的物品进行认真地消毒与预防,给蚕的健康生长创造一个干净无毒害的环境。此外,在对蚕进行养殖前、养蚕中以及养蚕后的消毒工作时,严格执行相应的消毒流程,确保消毒-清洗-消毒-药熏的每一个蚕养殖环节都得以落实。

2.2 严格桑园管理通过严格桑园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蚕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水平,确保蚕的健康生长,提高蚕的年总产量。通过对桑园与园中的桑树进行定期检查与严格管理,并及时施加肥料,当桑园的桑树到了生长初期时,应当为桑树施用有机肥,在桑树的生长中期,对桑树施加一些驱虫杀毒且无公害的肥料,确保其可以生长出鲜嫩的叶子,从而为蚕养殖提供适宜蚕进食的桑叶。

在防治桑树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时,相关养殖人员应当在喷洒农药之前了解化学药剂的药性,同时准备喷洒无公害农药的设备,通过施加农药及时破坏病虫赖以生存的环境,就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此外,蚕农可以通过及时处理已被农药污染的蚕叶,来实现从源头消灭病菌的目标,减少其对蚕的危害。

2.3 掌握蚕病诊断的常用方法诊断蚕病症状的方法一般包括眼看、手摸、耳听以及鼻子嗅等方式。对于眼看来诊断蚕病,相关养殖人员应当重点观察蚕生长的具体情况,如观察蚕生长过程中的身体颜色,总的发育体态以及蚕在排泄时的排泄物,观察这些是否正常。健康生长的蚕通常会呈现出墨绿颜色的粪便,且粪便常常为六角形,同时健康蚕的体态也比较美观匀称,在其精神状态良好地情况下,蚕的尾端会呈现不同角度的翘起,这时观察蚕则会发现其体色大致呈现出青白色。手摸通常是通过用手来触摸蚕的身体,健康的蚕体比较结实,且富有弹性,病蚕则相反,蚕体虚弱且弹性较差。听主要是通过听蚕吃桑叶时的声音,通常咀嚼声音比较大的是健康的蚕,咀嚼声音比较小的通常是生病的蚕。鼻子嗅主要是通过闻蚕室内的气味,若气味出现异常,如腐烂或者霉变等比较难闻的味道,则证明蚕生病了,若可以闻到桑叶的香气,则证明蚕室内的蚕是健康蚕体。

2.4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蚕的饲养管理工作需要重视蚕室的加温与保湿,以此来避免出现由于温度或湿度过大变化而造成蚕生长发育异常情况。此外,在蚕的生长过程中,若发生了黑胸败血病,可用菌畏稀释液,均匀喷洒在桑叶上,发现病蚕后的第1 d喂饲药叶24 h,第2 d和第3 d分别喂饲药叶6 h;若发生了血液型脓病、中肠性脓病以及空头性软化病等,可使用克蚕菌胶囊,掺水搅拌使其溶解,将其喷洒在桑叶的叶面上进行喂食,每2 d重复1次,并使用亚迪净按1∶1 000比例对桑叶进行消毒[1]。

3 结语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桑蚕养殖业的产量,促进蚕业养殖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防治蚕病时,蚕农要不断增强消毒意识,严格桑园管理,掌握蚕病诊断的常用方法,做好蚕的饲养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