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熙梅
(安徽黄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安徽黄山 245799)
红豆杉属红豆杉科、红豆杉属乔木,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热带至温带地区,目前全世界有11种,中国有5种,主要分布于西南、华南和东北地区[1]。其中,南方红豆杉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方红豆杉的繁殖和栽培技术。
南方红豆杉为常绿乔木,成年树高可达30 m,胸径60~100 cm;叶两列螺旋状着生,狭长呈镰刀状,长3~5 cm,宽2~5 mm;果实为球形坚果,假种皮,种子呈椭圆形或倒卵形;花期3-6月,果期9-11月。野生的南方红豆杉喜阴湿和冷凉气候,散生于海拔1 500 m以下年均气温11~15 ℃的山脚腹地。
南方红豆杉的繁殖可采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后期再育苗移栽。
2.1 种子育苗
2.1.1 采种催芽 南方红豆杉种子采收时间一般在10月中下旬,此时果实呈红色或深红色。种子采集后要及时处理,将种子用水浸泡、搓去肉质外表皮后,清净、晾干。种子休眠期较长,需要湿沙贮藏1 a后才能发芽。采取室外自然变湿的沙层,利用沙藏层积法处理种子,提高发芽率,细沙和种子按照3∶1混合,埋在地势较高的土壤里。
2.1.2 选圃整地 选择郁闭度在0.6~0.7,坡度平缓、土层和有机质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湿地松或马尾松成林地作为圃地。将圃地内的灌木和杂草清除干净,整理成水平的梯面,深翻圃地20~30 cm,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再于11月浅翻细耙。分厢作床,床高20 cm,宽1 m,沟宽20 cm,苗床用铁锹拍实[2]。2.1.3 适时播种 红豆杉一般于早春播种。将贮藏1 a后的种子置于0.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消毒10 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均匀地播在沟内。播种后,以林地内黄壤土覆盖种子,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上方覆盖稻草以不见土为适宜。苗期搭建遮阴棚,透光度在60%左右,苗床上铺植苔藓或者草帘护苗,保持土壤疏松、湿润。
2.2 扦插育苗
2.2.1 接穗处理 在树木休眠萌动期,可以选择泥炭、砂土、珍珠岩等混合基质作为扦插土,选择2~3年生的木质化侧枝或顶端嫩枝,将枝条剪成10~15 cm长的小段作为插穗,在剪枝时要求切口平滑,基部剪成马蹄形,并剪去2/3以下的枝叶。选择ABT、IAA、IBA等药剂浸泡,提高成活率。据有关实验数据,选择两年生插穗+潮泥沙与黄心土(比例为7∶3)+ABT7号组合效果较佳。
2.2.2 扦插 嫩枝在整个生长季都可以扦插,但尽量错过夏季。扦插前用0.02%高锰酸钾溶液对插床土壤进行消毒,然后把插穗按照10 cm×10 cm株行距植入,扦插深度约5 cm,周围土压实后浇足水,搭建简易遮荫棚。插穗生根初期,对插床追肥并喷施生长素,插穗生根后可撤除遮阴棚。
3.1 移栽时机选择一般来说种子育苗后1~2 a,扦插繁殖1 a左右,苗高大于30 cm时即可移栽。移栽时间选择在秋季10-11月或春季2-4月萌芽前进行。
3.2 造林地选择造林地最好选择山坡中下部和河谷溪流两岸,以土质疏松、富含腐植质、呈中性或微酸性的棕壤和暗棕壤为好。
3.3 整地带状或穴状整地,深翻、整平,按株行距0.6 m×1.0 m开穴,穴规格0.4 m×0.4 m×0.4 m。在整地的同时将复合肥作为基肥。
3.4 栽植造林栽植前将苗根部蘸上泥浆(黄土5 kg,钙镁磷0.4 kg,水4 kg,充分搅匀),造林深度比苗期高2~3 cm,栽后浇足定根水。
3.5 田间管理栽植后每年应抚育2~3次,抚育以中耕除草为主,并结合施肥,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幼树期应剪除萌蘖,以保证主干快长。雨季要注意谨防积水,以免烂根。
3.6 病虫害防治南方红豆杉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和叶枯病等,出现病害主要以促进排水、加强根系呼吸以及避免强光暴晒为主,必要时可用多菌灵防治;虫害主要有蛴螬、蚜虫等,可用乐果、敌敌畏等农药防治。
人工栽培的南方红豆杉一般在第3年后即可适当采收枝叶,6~7 a后进入盛产期。南方红豆杉一年四季均可采收,但根据有效成分含量,以老叶和嫩枝为好。10月至翌年3月为最佳采收期,枝叶中紫杉醇含量较高。采收来的枝叶应该及时通风晾晒,以防腐变。
红豆杉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尤其是药用价值,从红豆杉树皮和枝叶中提取的紫杉醇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广谱性、强活性的抗癌药,可治疗多种癌症以及白血病、肾病等。目前,紫杉醇注射剂级原料药价格约为20万美元/kg,世界各地都在对其加大研发力度,因此种植前景好,条件成熟的地方可适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