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红 朱党元
(江西省于都县林业局,江西于都 342300)
油茶属于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由其茶籽压榨而成的茶油,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已越来越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也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综合利用价值日趋突显。因此,有关部门应当致力于掌握油茶的种植现状,进而探寻出更合理的高产栽培技术。
1.1 施肥不科学在栽培油茶的过程中,“油茶林施肥”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1]。但是目前很多地区在施肥时多采用单施碳酸氢钠以及尿素等氮肥,钾肥以及磷肥的应用较少,极易导致土壤缺少充足的养分,最终降低肥效。因此,有关部门需要致力于寻找更加科学的施肥方式。在此过程中,可以尝试用合理配方展开施肥,并将重点放在微量、中量元素肥料平衡施肥以及钾肥、磷肥的增施等方面,进而提升油茶产量,为国家培育出质量更优的油茶。
1.2 土壤管理滞后目前,我国大部分生产油茶的区域,对老油茶林依旧采用粗放管理的方式,最为常用的便是“复垦”。这种“复垦”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长期复垦极易对地表植被以及土壤产生严重破坏,进而降低油茶林的整体生产力。因此,有关部门亟需有效结合复垦以及水土保持,积极探索出既能保肥又可以保土、保水的油茶优质生产技术。有关部门可以采用增施有机肥的方法,不仅能够对土壤进行培育,还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进而提高氮、磷、钾等的含量,除了可以使土层厚度得到提升,更能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等不良现象。
1.3 未采用规模化管理我国拥有大面积的老油茶林,然而老油茶林种植区域较为分散,很多种植户的主要种植模式都是个体经营,经过分割,每一户的种植区域都很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种植户的种植热情。除此之外,种植户的资金投入也较少。因此,当前越来越多的老油茶林缺乏科学管理,无法自发地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最终导致油茶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越来越低。
1.4 单产效益较低目前,在我国南方的油茶林种植区域,油茶属于自然生长,没有良好的生态生长环境,也降低了土壤的肥力。除此之外,一部分油茶林依旧为“老残林”,当前绝收油茶林约占全部油茶林的30%,其产量极其低下[2]。与此同时,一些“二类林”产量更低,导致整体油茶产业经济效益不高,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放弃了继续种植。
在通常情况下,生产油茶的产量、寿命以及速度等,一般会和其经营、土壤等条件关联紧密。若土壤拥有良好的排水性能、较深的厚度且肥沃疏松,加之拥有到位的日常管理,则会在造林后3~4 a挂果,7-8月便进入盛产期。因此,有关部门应致力于深入研究油茶的高产栽培技术。
2.1 老油茶林
2.1.1 深挖复垦 应及时清除油茶林中的各类杂草以及杂物等,把杂草翻过来,并将其埋在土壤中,不仅能够使土壤中的有机物得到合理增加,还可以提升土壤的透气性能,进而使土壤整体的性能得到改善和提升。除此之外,为了使老油茶林得到进一步改良,防止复垦过度侵蚀土壤,还应当融入“水土保持”理念,经过间作经济作物以及绿肥提高地表的覆盖率。
2.1.2 积极改造 有关人员还需要进一步清除老油茶林中其他混杂的非油茶类树种,确保林中只有油茶林。与此同时,还应当及时清除具有较大树龄或者树体残次的老油茶林。除此之外,对树形不整者还应当及时修整,经过科学修剪能够让油茶林保持良好的通风性,同时照射进更充足的阳光。需要注意的是,还需要确保油茶树的间距更加合理,提升油茶林的采光率。
2.1.3 科学施肥 在油茶林结果之后,应积极增施磷肥和有机肥。但是由于目前氮肥施用量较大,导致老油茶林土壤没有足够平衡的肥力,从而很难提升产量。因此,应当采用更加合理的施肥方式,即多施用磷肥、钾肥,同时搭配有机肥。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预防软腐病、炭疽病等各类病虫害,定期适量喷洒波尔多液,搭配灯光捕杀等方法灭虫。
2.2 新建油茶林
2.2.1 选择合适地址 在通常情况下,油茶具备较好的耐干旱特性,然而在种植油茶树时应当选取拥有合适pH值、土层丰厚且具备良好排水的土壤,并且最好选取阳坡,避免选取阴坡。在正式造林前,需要及时清除林地中的树兜、残留木以及杂灌等,整地的方式最好选用“梯代式”以及“穴垦”等方式。在此过程中,油茶树苗的栽植穴在排列的时候,应当按照等高线呈现出“品”字状,在挖穴后再回填表面土,将饼肥、堆肥等有机肥当作基肥,按照相应的密度用量进行施肥,同时也应当搭配合适的其他肥料。若油茶苗出现缺磷的状况,可以施用适量的磷肥。
2.2.2 筛选优质良种 在新建油茶林的时候,应当择优选取优质的良种,同时确保幼苗符合相应的要求,保证植株行距、密度等合理,一旦幼苗不能成活,应当重新进行补种。
2.2.3 科学管理 在幼苗种植完成后,需要对其展开科学管理,以便提升幼苗的成活率,使树冠得以扩展,进而使其具备良好的生产状态。对于那些成活失败的穴,应当及时展开补种。与此同时,还应当定期展开抚育,合理施肥,及时修剪枝叶。在幼树的前3 a,有关人员应当及时剪除花蕾,确保树体能够更好地生长,使树冠得到强化,最终确保产量得以有效提高。
2.2.4 改善土壤条件 在新建油茶林的7 a左右,便进入盛果期,一旦此时的管理足够合理、科学,其丰产期便能远超45 a。若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条件,可以每隔2 a进行1次施肥、深翻改土,深翻深度、位置应当合理。与此同时,为了使油茶树能够吸收更加丰富的营养,需要对其展开施肥,应当优选有机肥。在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油茶树都会在每一年的春季结果,因此在修剪的过程中,应当保留合理的春梢。需要注意的是,应当第一时间修理那些逐步衰老的枝干。
病虫害问题是影响油茶树产量的关键问题之一,应当给予高度重视。目前,较为常见的虫害包括蛀茎虫、金龟子、天牛等,常见的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根腐病等。上述病虫害极易导致油茶树出现树叶脱落以及树枝干枯等症状,在严重时甚至还会使油茶树出现大面积死亡。在预防的过程中,需要在第一时间开展整洁田地的工作,以便为油茶树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与此同时,还应当多应用高效的复合有机肥,以便有效提升油茶树的自身抗病害能力,并且对其进行合理修剪,特别在发病时应及时剪除发病枝干。在从种植到结果的全程,都应重视病虫害管理工作。
油茶的应用价值极大,且我国的栽培以及加工、处理油茶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其对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我国的油茶产量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应当充分了解种植现状,探讨出科学的高产栽培技术,在提升其利用价值的同时提高其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