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格局下的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权

2019-03-05 23:35
江西社会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话语权服装设计时尚

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影响国际格局的变化,影响国际话语权的此消彼长,从而影响世界时尚格局及服装设计话语权的变化。建立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权乃至东方服装设计话语权是新时代服装设计者历史性的选择。中国当代服装设计是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权提升的重要载体,提升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权的标志是提升中国当代时尚与服装设计创新力,途径是挖掘中国传统造物思想,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

随着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设计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从2007年温家宝总理“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批示,到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个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再到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以及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还有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我国创意产业及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设计提升话语权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时尚创意产业的发展赶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中国时尚创意产业也因此逐渐走向世界,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多地崭露头角,在此基础之上,中国时尚创意产业如何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话语权,就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权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内设计界、文化界开始有所探讨,直至今天,已经成为整个中国创意产业界、时尚界、文化界,乃至国家层面所重视的问题之一。说到服装设计话语权,首先要谈到“话语权”问题。福柯认为所谓话语是“提出有效性主张的语言形式”[1](P84)。话语权显然就是表达这种主张的权力。就目前中国时尚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权问题可以被认为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时尚创意产业的话语表达权力,也可以认为是中国服装设计在全球范围内所具备的影响力及地位,其核心内涵是中国当代文化软实力的显性体现,本质是当代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影响力。

一、世界时尚话语权的多元格局

21世纪国际格局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消费能力受到制约,经济回落到衰退的周期之内,人们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消费能力大大增强,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而这场危机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来讲,似乎更标示着进入21世纪的世界格局已经不可能一国独大,这也意味着世界开始进入多极化时代。欧盟、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和组织在世界事务中的话语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前行。

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变化相适应,全球时尚格局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国家对时尚越来越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时尚产业也迅速发展,并在全球时尚格局中的影响日益增强。当然,在全球时尚格局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以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等为代表的欧美国家仍然处在世界服装设计话语权的核心位置,全球时尚设计中心仍集中在巴黎、伦敦、米兰、纽约等城市,这里每一季的时装周仍然是全球时尚的风向标,而国际一线大牌中,仍旧是香奈儿、普拉达、范思哲等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世界服装设计话语权的再分配却也暗潮涌动,亚洲国家的服装设计越来越多地活跃在世界舞台上,话语权也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例如韩日等国的创意设计产业已经形成规模,从日本东京到韩国首尔,从山本耀司、川久保玲、原研哉到韩国设计新锐,东方服装设计大师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世界设计舞台上。同时,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时尚创意产业也已崭露头角,随着其综合国力回升、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其文化影响力也在回升,而这些新兴国家的服装设计话语权必然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拥有巨大的消费群体,对时尚创新有着巨大的需求,中国服装设计未来究竟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是中国时尚界面临的一个严肃而紧迫的话题。从根本上来讲,中国当代服装设计思想的核心是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前提是吸收人类先进文明,中国当代服装设计的方向应该是以中国人对时尚创意产品的需求为主要目标,在满足国人时尚需求的基础上,面向全球市场,而不是“中国制造的西方现代艺术”[2](P258),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权的提升同样也应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不至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当代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权之缺失

在近一两百年的人类历程中,以西方世界为主导的工业文明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物质生活得以极大地丰富,同时也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带来了深重灾难。时尚创意设计作为引导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先驱导向之一,必然也对人类文明的变化有所反映。中国作为纺织产业大国,服装生产、制造、消费大国,中国服装设计应当具有与其大国影响力相匹配的水平与地位,然而,处在世界服装设计多元变局中的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现状不容乐观,中国服装设计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直接影响到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权的提升。

中国服装设计作品形式之创新缺失。中国是生产制造大国,而非时尚创意设计强国。服装产品中的抄袭、模仿现象较多,如当今活跃在中国时装设计最前沿的某些设计师作品当中,仍然明显留有诸如加利亚诺等西方时装设计师作品的痕迹。我国服装设计急需改变拼贴、修改甚至直接搬用传统视觉符号作为服装作品的行为。另外,对于与时尚设计作品具有同样所指的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在中国土地上也充斥着西方设计师的作品,如央视新大楼以及许多城市新区的规划设计,这些设计很多被称之为“标志性”设计,这当中固然蕴含着许多西方成熟设计理念,甚至不少是所谓当今“名师”力作,但在拥有悠久文明史的中国概念下从事设计,还是要遵循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及道德观念,设计出符合中国人审美标准的作品。与此同时,注重从中国文化内部挖掘自主创新资源,设计作品首先是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

中国当代服装设计作品意蕴精神之缺失。中国当代服装设计作品不单单要在形式上创新,更要从本质内涵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3]不仅文艺创作如此,艺术设计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在更高层面上就中国传统文化做形而上之思考,并从中汲取设计灵感,使现代服装形式与现代服装材料有机结合,创造出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时尚创新设计。“不做洋奴隶、不做笨子孙”也是我国艺术界老前辈对中国艺术乃至设计所面临的生存现状之下的创意设计人员的鞭策。

服装设计作品本末关系之错位。形式语言如各种造型元素、色彩色调等就像树之枝叶;观念、习俗的文化构成要素如树之主干、根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在设计中孰轻孰重,中国的时尚设计从业人员还需慎重思考,在设计实践中要注重文化内在的“根本的结构性的观念”,因为“正是这些观念,世世代代的人们团结在其周围,象征了该社会的延续性”。[2](P265)

三、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权之再造

我国经济总体规模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然而我国时尚创意产业、原创性设计师品牌及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却并没有取得与经济、制造业相匹配的地位。在现有的制造业规模、经济地位的基础上,如何看待我国设计话语权的现状,未来如何提高中国服装设计的全球话语地位,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应该占有什么样的话语权,是目前急需考虑的问题。

(一)积极吸纳各种有益的时尚创意思想

中华文化有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汉文化处于中华文化的核心地位,汉族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主体民族,其文化主导性从未丧失过,即便在少有的几次少数民族主政时期,汉文化仍然是统治阶级推行的主体文化。以元代与清代为例,虽然是少数民族掌握政权,但是最终中国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这些统治者也成了中国人。[4](P196)汉文化也充分吸收了少数民族文化因子,最终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形成中华文化。再如佛教文化本是外来文化,由印度传入中国,但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禅宗文化,佛教文化也由此融入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显示了中华文化超强融合力的特性,也显示了中华民族具有先天的吸收各种异质文化的包容胸怀。

我们应汲取西方国家的先进设计理念,提升中国服装设计话语空间。西方时尚界也在谨慎地思考工业文明给人类营造富足生活的同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在设计理念中亦有体现,因此导致崇尚简约、摒弃繁缛的思考以及设计实践的不断诞生,如20世纪“简约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设计流派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审视工业文明社会当中服装设计的存在价值以及对设计伦理的再认识。以当代德国著名工业设计师亚历山大·诺伊迈斯特为代表的设计师们,注重用生态设计观指导设计实践,特别关注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生态保护等问题,这其实也代表了一大批设计师内心深处的人文情结与价值反思。注重节约、环保、绿色的设计作品的产生,这是西方现代设计回归本位、回归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理想的体现。

在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提升的过程中,我们要毫不避讳地吸收欧美发达国家的优秀创意理念,抱着“洋为我用”的心态,吸收全人类最先进的设计经验。中国设计要追求一种优秀设计思想的共融,进而达到一种文化融合再发展,从而成就为人类设计美好生活的理想,此种情况下,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也将成为必然。

在与西方优秀时尚创意思想交融共生的过程中,中国服装设计在不断前行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家,一系列融合西方优秀设计理念同时又兼具东方文化特色的设计作品已经面世,并且得到了广泛认可。马可设计的一系列具有中国传统人文意蕴的时装,因为穿在中国知名人士的身上逐步走向了世界。2014年北京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诸国领导人所穿的极具中国特色的新中装成功地将中国服饰与审美文化推向全球。

不仅服装设计如此,其他设计领域也有不少优秀设计师与设计作品。中国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所做的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整体造型简洁流畅,富有时代气息,标志内涵丰富,古钱造型与银行业的结合、标志标准色与“中”字体现了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认知,这一设计体现了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西方当代设计理念融会贯通的设计思想。[5]贝聿铭作为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大师,他的作品也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共融性,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传统建筑群之中,整个建筑的灰白色调与苏州的粉墙黛瓦的传统建筑风格相协调,整体造型错落有致,体现了江南建筑特色。[6](P134)

作为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的结合,靳埭强和贝聿铭走在了设计实践的最前沿,而马可等则成功演绎了中国民族服饰设计的全球化趋向。当代中国服装设计必然是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最优秀设计思想的结晶,这种融合再创新,是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权提升的必然路径。

(二)再造中国经典服装设计文化

中国当代服装设计的基础应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更具体地讲,应是对传统造物思想的再认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当中的积极因素,深刻把握其精神内涵,这将是中国当代服装设计创新的根基,也是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权提升的保障。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在中国古典文艺作品中有较好的体现。如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是典型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对于儒、道、禅三教文化的糅合运用达到了新高度,其本质在于儒家“忠、孝”思想影响下,不同文化的碰撞结果。作者再现了如来佛、菩萨、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产生于不同时代、出现在不同场合、被不同信仰的人群所膜拜的传统神话人物形象。通过作者高超的艺术夸张手法,被完美的糅合在了一起,这也是中国古代文艺家自觉运用传统文化的典型案例。对于中国当代服装设计而言,也应学习古典文艺作品对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中国当代服装设计思想必然要以本民族立场为基础,也必然是对传统造物思想的再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自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再运用,服装设计师、设计学者必须认识到传统文化、民族个性绝不是在某种传统模式或者视觉符号中使用“拿来主义”,而是对民族元素的深度挖掘,是民族情结、宗教信仰、民族风格和意识形态的高度提炼,是一种传统文化精神的领会。[5]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符号、文化思想、服装思想,都可以在新时代的语境下焕发新的光芒。中国古代优秀的民间故事、优秀的文艺作品,也可以融入当代中国的服装设计中。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必然可以再造中国经典服装设计文化。

四、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合、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就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权而言,是在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充分吸收西方先进文明以及符合人类发展最终理想的所有文明成果的结晶,形成一种民族精神与时代气息共存、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和谐发展的当代中国服装设计文化,进而在世界范围内提升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权,通过服装设计,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话语权服装设计时尚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