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勇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2012 年7 月31 日,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揭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国家开放大学揭牌并发表题为《努力办好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的重要讲话,国家对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教育重视可见一斑。随后,全国各地方广播电视大学进入建设开放大学的潮流中,北京、上海、江苏、云南等地开放大学相继挂牌成立。吉林省委也在重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依托吉林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吉林电大)建设吉林开放大学,吉林电大进入重要的转型升级期。
在国家大力推进远程教育的大环境下,电大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各地区培养了一批批人才,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为更好推进吉林电大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一线教师也在积极寻求高质量的教学改革,确保人才培养取得更好的效果。吉林电大经过四十余年的建设,教学设备、师资结构等软硬件设施有了大幅改观,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已经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课堂教学的质量仍然未有质的改观。因此,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资料。
本文对吉林广播电视大学、通化市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通化电大)和白城市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白城电大)三所广播电视大学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为保证课堂教学信息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座谈、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法,获取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座谈,对责任课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设计科学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点、学习动机以及期望教师授课的改进方法;通过课堂观察等直观了解课堂的教学氛围,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程度等。根据最终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影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提出提高本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改进策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及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计算机专业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是责任课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态度,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是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对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知道意义。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方法。通过对教师教学理念的分析,能够充分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是否注重教学效益、相关的教学策略是否有效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对策。
2、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推进作用。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使得课堂教学顺畅进行。通过此项内容研究,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3、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效率。教学活动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课堂观察中对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效率的研究,可以清晰看到教师教学活动中是否明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等,根据上述情况,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和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课题成员分三组分别前往白城电大、通化电大和吉林电大(省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进行实地考察和信息收集,通过对三所电大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调查研究发现,电大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不高,期末网考通过率低;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手段陈旧、方法单一,且教材难度偏高,不适合电大学生学习。通过综合分析,发现其中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如下:
1、环境因素。电大的学生绝大多数是脱产学习,利用周末或者晚上进行课程学习。基于网络的学习,没有教师现场督促,学生学习更无拘束,一边玩游戏,一边聊天,顺便看看课程,注意力分散。不单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其他课程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再者,电大没有升学压力,教学偏重专业完成,不重视基础,这种基于学校层面的教学方针政策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产生了不良影响。
2、学生因素。一方面,电大的学生综合素质较比普通高校普遍偏低,基础薄弱,大部分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为了考证、职称晋级等进行的函授学习,学习热情不高,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行,学习动机不纯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另一方面,小部分学生确实想学习知识,但由于日常工作繁忙,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或者周末进行非连续的课程学习,但学习是系统性的,这种间断的学习完全不利于学生掌握课程要点,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3、教师因素。电大师资匮乏,每位教师负责多门课程,每门课程要录制多讲视频课程,工作量相对较大。国家开放大学每年开展的各类教师培训人数有限,使得多数教师多年没有参加外派培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收到影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陈旧,不寻求创新和突破,导致教师多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教学方法单一且枯燥,师生互动性极差,教师也从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课堂教学内容讲一遍,没有有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效,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1、完善课堂组织。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离不开教师的高效课堂组织。有效的课堂组织,可以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所有环节串联起来,因此,教师应该掌握课程教学技巧和方法,遵循课堂教学规律,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课堂组织要求教师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细节,并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且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又能保证教学环节的完整,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2、丰富课堂教学设计。电大的学生因基础薄弱且学习时间不连续,主要集中在周末,教师应针对此特点,丰富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组成员建议引入“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用通俗语言利用微课将课程重要知识点浓缩到几分钟的视频中,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课堂知识。该模式是结合面授和网络、课内和课外的多样性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提前布置课前预习内容,并设定若干问题,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完成预习内容,待周末面授课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课堂上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教师主要以辅导为主,信息技术和教学活动相结合,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的要求。
3、课堂激励。课堂激励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且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的入门课程,学生在不了解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和解决相关问题,教师给予一定的言语鼓励,无疑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进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4、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课堂提问也是教师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的手段之一。课堂提问必须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问题设置、问题难度、提问的次数等,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如降低或提高问题难度、调整提问的方式、改变提问的对象等,同时对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诱导,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学生回答问题中如遇卡顿,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语言或肢体提示等,学生回答完毕后要及时对回答进行评价,无论回答正确与否,都要进行表扬和鼓励。
5、课堂实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际操作较多,适当增加上机实验课程,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受。计算机操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每个知识点的操作成功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该课程不仅是应对期末考试,在实际工作中是切实能够用得上的。上机实验课程对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6、课堂评价。课堂评估是对本次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监控策略,是教师对学生知识了解情况的检测手段,也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反馈结果。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教师设定好的评估内容进行信息反馈,教师通过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