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阅读成为学生个人行为的当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成长和阅读经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知识,形成体验,丰盈情感,启迪思维,并享受人文滋养和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差异性和层次性,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阅读的问题,找到适合提升的阅读方法,从而在个性阅读和解读中获得阅读能力、水平和素养的提升。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重要也是关键的一环,是学生新旧知识衔接,能力训练提升的基础。如果学生课前没有预习,没有问题,没有思考。那么,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可能就没有兴趣,没有热情,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和问题探讨中就会被动,茫然无措。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如在《我与地坛》的学习中,可以和学生探讨我们课前应该如何预习,预习要达到什么程度等。如此,就能形成明确的预习要求、方向和达成。这里的预习活动首先是了解作者,并结合题目和对应的课下注释推断这篇课文可能会写什么,会怎样写,会传递什么情感和哲理,会给我们什么样的精神滋养。
其次,通读全文,在整体阅读中把握内容,发现并解决生字词、难以理解的词语,找出好的词句和段落,思考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词句,这样的词句有什么好处,继而根据文体获得一些写作技巧,并对一些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预习问题,出示学习目标和要求。如《我与地坛》一文要达成的整体阅读、细节关注的问题,要对课文所涉及的生死和亲情的感悟内容进行筛选、理解和思考;对文章中几处地坛环境描写的手法及其与抒情的关系进行思考;对文章中的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和赏鉴;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成长,对母亲这一坚韧、伟大而又辛苦的形象有所认识和理解,从而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获得成长的滋养。
我们指导学生知道如何预习,也就是让他们懂得如何去阅读一篇文章,从哪些方面去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疑惑,并通过独立地思考,进行个性化地解读。
实施问题单学习、问题互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做好学生问题解决和互动学习活动开展的推动者,并通过自主和合作探究等学习模式,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展示自己的阅读思考,形成能够自圆其说的、有一定建设性的个性化观点。
如杨绛的散文《老王》是一篇语言质朴、情韵深厚、反思意味浓厚的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定基调,播放视频歌曲《感恩的心》,点燃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然后,展示几幅底层劳动者的图片,如为了三个大学生卖艺的老人、风雨中骑三轮车的老者、寒风飘雪中卖菜的父子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然后,出示学习任务,“走近老王”“品味老王”“感悟老王”和“关注老王”。如此,学生知道课堂推进的流程,能在一定的范围和要求下有个性地解决问题。
这里,学生在课文的阅读、分析中,不仅能够得出老王的职业、身体状况、家庭环境,还能思考老王为什么成为一个孤苦、贫穷且无依无靠的老者。继而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意图会对文中别人的挖苦讽刺和杨绛一家平等地对待老王有所认识和理解。当然,我们可以追问,老王对杨绛一家和杨绛对老王是不是真的平等?于是,在对老王给杨绛做的事和杨绛对老王的关照的对比中进行分析,并结合文末的“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含义的理解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老王是把杨绛一家当亲人,而杨绛一家只是同情老王,把和老王的关系定位为雇佣关系。
我们给学生指出可以个性阅读的方面,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阅读和深入阅读。如老王临终前给杨绛家送去的大鸡蛋和好香油是怎么来的?这样的问题学生起初认为没有谈论的价值,老王不养鸡、也不做香油,当然是买来的?这里,老师要给学生补充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是紧缺且高档的物品,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另外老王的钱是哪来?这里,学生众说纷纭,有人说钱是老王攒下的,但是结合文本内容,很快得出老王攒钱有难度;有学生说别人借的,这也不太可能。在老师的追问和引导下,学生想到钱是老王把维持生计的三轮车卖了得来的。这时候,才可能体会到老王是真的伟大,对杨绛一家是真地当作最亲的人的。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帮助学生找到深入阅读的地方,推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形成个性的阅读体验,获得人文情韵的滋长。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形成个性化阅读和解读素养,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获得知识,形成质疑问难意识;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形成个性解读思维和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分析和鉴赏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