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易理史料辑录(续七)

2019-03-05 02:55孔占奎和洪范
焦作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阴阳五行无极太极

孔占奎 和洪范

(1.焦作大学人文学院,河南 焦作45003;2.焦作师专覃怀文化研究院,河南 焦作454000)

宋周敦颐《太极图说》章句上: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朱熹注: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承上文而言);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然五行者,质具于地(得阴静以为质),而气行于天者也(得阳动以为气)。以质而语其生之序(生,为始生,非相生之生),则曰水、火、木、金、土。而水(一天)、木(三天),阳也,火(二地)、金(四地),阴也(此以天地奇偶而分阴阳也)。以气而语其行之序(行,谓运行,即五行自相生之谓也),则曰木、火、土、金、水(则五气顺布之序也),而木(春旺)、火(夏旺)阳也,金(秋旺)、水(冬旺)阴也(此以四时生旺而分阴阳也)。又统而言之,则气阳而质阴也(此以气质清浊而言阴阳也)。又错而言之,则阳动而阴静也(此以动静而言阴阳也)。盖五行之变,至于不可穷(体无定属)。然无适而非阴阳之道(不外二气)。至其所以为阴阳者,则又无适而非太极之本然也(不离一理),夫岂有亏欠间隔哉(阴阳五行,总包括于一太极之中,复分而为二为五。阴阳共一太极,不为亏欠,五行各具一极,非有间隔也)。

集说:朱子曰:阳变阴合,初生水火,水火气也。流动闪烁,其体尚虚,其成形犹未定。次生木金,则确然有定形矣。水火初是自生,木金则资于土。水质阴而性本阳,火质阳而性本阴。水外暗而内明,以其根于阳也,火外明而内暗,以其根于阴也。太极图阳动之中有黑底,阴静之中有白底,是也。横渠言阴阳之精互藏其宅,正此意也。金木水火分属春夏秋冬,土则寄旺四季。惟夏季十八日,土气为最旺。以图象考之,木生火,金生水之类,各有小画相牵连;而火生土,土生金,独穿乎土之内,余则从旁而过,为可见矣。

问以质而语其生之序,此岂就图而指其序耶!而水木何以谓之阳,火金何以谓之阴,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一三阳也,二四阴也。问以气而语其行之序,岂即其运用处而言之耶!而木火何以谓之阳,金水何以谓之阴,曰此以四时而言,春夏为阳,秋冬为阴。阴阳气也,生此五行之质。天地生物,五行独先,天地之间,何事而非五行?阴阳五行,七者衮合,便是生物的材料。问阳何言变,阴何言合?曰阳动而阴随之。天地生物,先其轻清,以及浊重。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二物在五行之中,最轻清。金木又重于水火,土又重于金木。太极只是一个理,迤逦分作两个气,里面动底是阳,静底是阴,又分作五行,又散为万物。

黄氏榦(干)曰:五行之序,以质之所生而言,则水本是阳之湿气,以气初动为阴所陷而不得遂,故水阴胜。火本是阴之燥气,以其初动为阳所掩而不得达,故火阳胜。木则阳之湿气寖多,以感于阴而舒,其质柔,其性暖。金则阴之燥气寖多,以感于阳而缩,其质刚,其性寒。土则阴阳之气各盛,相交相博,凝而成质。以气之行而言,则一阴一阳,往来相代,木火金水云者,各就其中而分老少尔。故其序各由少而老,土则分旺四季,而位居中者也。此五者,序若参差,而造化所以为发育之具,实并行而不相悖,质曰水火木金。盖以阴阳相间言,犹曰东西南北,所谓对待者也,气曰木火金水。盖以阴阳相因言,犹曰东南西北,所谓流行者也。

叶氏采曰:水火木金土者,阴阳生五行之序也。木火土金水者,五行自相生之序也。问五行之生与五行之相生,其序不同,何也?曰五行之生也,盖二气之交,变合而各成。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所谓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是也。五行之相生也,盖一气之推,循环相因。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复生木。所谓五行顺布,四时行焉是也。曰其所以有二端,何也?曰二气变合而生者,原于对待之体也。一气循环而生者,本于流行之用也。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朱熹注:五行具,则造化发育之具,无不备矣(承上文而言)。故又即此而推本之,以明其浑然一体,莫非无极之妙(释上三句)。而无极之妙,亦未尝不各具于一物之中也(释下两句)。盖五行异质(始生)。四时异气(运行)。而皆不能外乎阴阳。阴阳异位(定位),动静异时(流行),而皆不能离乎太极。至于所以为太极者,又初无声臭之可言(无极),是性之本体然也。天下岂有性外之物哉(性即太极。自其为天地万物公共之理而言,谓之太极。自其在人物禀受而言,则谓之性。天地生物,凡有物必有则,故曰天下无性外之物)。然五行之生,随其气质,而所禀不同,所谓各一其性也(此性字,带气质上说)。各一其性,则浑然太极之全体,无不各具于一物之中(在气质上看,虽有各偏一性,而实具此全体之理),而性之无所不在,又可见矣(此性字,则专指理而言也)。

集说:朱子曰: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则非太极之后,别生二五,而二五之上,先有太极也。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则非无极之后,别生太极,而太极之上,先有无极也。问无极太极,本非二物?曰无极而太极。而无极之中,万象森列,不可为之无矣。太极本无极,则太极之体,冲漠无朕,不可为之有矣。问先生答书言阴阳五行之为性,各是一气所禀,而性则一也。两性字同否?曰一般。又曰同者理也,不同者气也。金木水火土,杂曰五行,各一其性。然一物又各具五行之理,不可不知。

康节曾细推来,才生五行,便被气质拘定,各为一物,亦各有一性,而太极无不在也。问五行之生,各一其性,理同否?曰同,而气质异。曰既说气质异,则理不相通,曰固然。仁作义不得,义作仁不得,气质之性,只是此理堕在气质之中,故随气质而自为一性也。周子所谓各一其性者,向使元无本然之性,则气质之性,从何处得来?天下无性外之物,有此物即有此性,无此物则无此性。问各一其性,固是指五行之气质,然水之润下,火之炎上,木之曲直,金之从革,土之稼穑,此但可见其气质之性。所禀不同,却如何见得太极之全体,无不各具于一物之中,而性之无不在也。曰气质是阴阳五行所为,性即太极之全体。但论气质之性,则此全体堕在气质之中,非别为一性也。

张氏栻曰:性之本,一而已矣。而其流行发见,则人物所禀,有万不同焉。盖何莫而不由于太极,亦何莫而不具于太极,是其本之一也。然有太极,则有二气五行,絪缊交感,其变不齐,故其发见于人物者,未尝不各具于气禀之内,故原其性之本一,而察其流行之各异。而本之一者,初未尝不究也,而后可与论性矣。故程子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盖论性而不及气,则昧夫人物之分,而太极之用不行矣。论气而不及性,则迷夫大本之一,而太极之体不立矣。陈氏淳曰:天下岂有性外之物,而不统于吾心是理之中也哉!理之所在太极于无际而无不通,细入于无伦而无不贯,前后乎万古而无不徹。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朱熹注:夫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通承上文而言)。此无极二五,所以混融而无间者也,所谓妙合者也。真以理言,无妄之谓也。精以气言,不二之名也。凝者,聚也,气聚而成形也。盖性为之主,而阴阳五行,为之经纬错综,又各以类凝聚而成形焉(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阳而健者成男,则父之道也;阴而顺者成女,则母之道也。是人物之始,以气化而生者也(人物始生,未有种类,不得不受天地之醇气,而自然化生者也。男女犹曰牝牡雌雄之类,盖通人物而言之也)。气聚成形(既已气化而成形矣),则形交气感,遂以形化,而人物生生变化无穷矣(人物既有种类之后,则自以形气交感而相生,嘿受化育之理。所以生生遂无复穷尽矣)。自男女而观之,则男女各一其性,而男女一太极也(气化中事)。自万物而观之,则万物各一其性,而万物一太极也(形化中事)。盖合而言之,万物通体一太极也(共一天命之性)。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极也(人人物物,各具有天命之性)。所谓天下无性外之物(通体太极),而性无不在者(各具太极),于此尤可以见其全矣(前言五行之生,各一其性,已见性之无不在。至此成男成女,化生万物,尤可以见性之全也)。子思子曰: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道包天地之外,以证通体太极),语小天下莫能破焉(道贯人物之中,以证各具太极),此之谓也。

集说:问周子,言无极之真,却又不言太极,如何?朱子曰:无极之真,已该得太极在其中,真字便是太极。太极,如一本生上,分而为枝干,又分而生花生叶,生生不穷,到得成果子里面,又有生生无穷之理。生将出去,又是无限个太极,更无停息。太极只是个极好至善底道理,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周子所谓太极,是天地人物万善至好的表德。

问先天太极二图,曰先天乃伏羲本图,非康节所自作。虽无言语,而所该甚广。凡今易中一字一义,无不自其中流出者。太极却是濂溪自作,发明易中大概纲领意思而已。故论其格局,则太极不如先天之大而详。论其义理,则先天不如太极之精而约。盖合下规模不同,而太极终在先天范围之内,又不若彼之自然,不假思虑安排也。若以数言之,则先天之数自一而二,自二而四,自四而八,以为八卦。太极之数,亦自一而二,自二而四,逐加其一以为五行。而遂下及于万物,盖物理本同,而象数亦无二致,但得有大小详略耳!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此数句甚妙,是气与理合而成性也。天道流行,发育万物,其所以为造化者,阴阳五行而已。而其所谓阴阳五行者,又必有是理,而后有是气,及其生物,则又困是气之聚而后有是形。故人物之生,必得是理,然后可以为健顺仁义理智之性,必得是气,然后有以为魂魄五脏百体之身。周子所谓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正为是也。气化是当初一个人无种,后自生出来底,形化却是有一个人后,乃生生不穷底。天地之初,如何讨个种,自是气蒸结成两个人,后方生许多物事。所以先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后方说化生万物。若当初无那两个人,如今如何有许多人,那两个人便似而今人身上虱,自然变化出来。

陈氏埴曰:气化谓未有种类之初,以阴阳之气合而生;形化谓既有种类之后,以牝牡之形合而生。皆兼人物言之。

真氏德秀曰:万物各具一理,万理同出一原,所谓万理一原者,太极也。太极者,乃万理总会之名。有理即有气,分而二则为阴阳,分而五则为五行。万事万物,皆原于此。人与物得之则为性,性者太极也。仁义即阴阳,仁义礼智信即五行也。万物各具一理,是物物一太极也;万理同出一原,是万物通体一太极也。

陈氏淳曰:总而言之,只是浑沦一个理,是一个太极。分而言之,则天地万物各具此理,是各各有一太极,又都浑沦无欠缺处。自其分而言,既成许多,此道理似散了。然就万物上总论,则万物通体浑沦,又只是一个太极。人得此理,聚于吾心,则心为太极。所以邵子曰:道为太极。又曰:心为太极。谓道为太极者,言道即太极,无二理也。谓心为太极者,只是万理总会于吾心,此心浑沦是一个理尔。只这道理流行,出而应事接物,千条万绪,各得其理之当然,则是又各一太极。就万物总言,其实依旧只是一个理,是浑沦一太极也。譬如一大块水银恁地圆,散而为万万小块,个个皆圆。合万万小块复为一大块,依旧又恁地圆。陈几叟月落万川处处皆圆之譬,亦正如此。此太极所以立乎天地万物之表,而行乎天地万物之中,在万古无极之前而贯乎万古无极之后。自万古而上,极万古而下,看来只是浑沦一个理,总为一太极耳!此理流行,处处皆圆,无一处欠缺,才有一处欠缺便偏了,不得谓之太极。太极本体本自圆也。

作者附言

本文的核心要点是宋以来程朱理学之于阴阳五行学说的系统与确立。五行是对四象更为深入的动态理解,四象是五行学说产生的基础。所谓四象,指的是少阴、少阳、老阴、老阳,代表的是阴阳二气相互对立的状态;所谓五行,指的是对四象运动状态更为深入的界定与把握。五行学说中,把运动中的少阳叫作木,把运动中的老阳叫作火,把运动中的少阴叫作金,把运动中的老阴叫作水,运动初始状态的少阴、少阳、老阴、老阳,是一种暂时平衡,统称为作土。阴阳五行学说,是国人最朴素的哲学思想,是近现代中国哲学的基石与源头。

猜你喜欢
阴阳五行无极太极
阴阳五行与天人合一思想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无极归一
闲谈为何叫“聊天”
太极Ⅱ
阴阳五行与针灸——浅谈《内经》阴阳五行学说在针灸学中的运用
梦幻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