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 舞
一年中,春天的交响最美;一生中,家乡的歌声最美。
2019 年农历春节即2 月18 日晚,由中共宁乡市委、 市政府主办,宁乡市委宣传部、 市文体广电局承办,宁乡市文化馆、 市音乐舞蹈家协会执行的辉煌历程——“ 美好宁乡岁月如歌” 原创作品音乐会在宁乡大剧院隆重举行。 21 首风格各异、 形式多样的原创音乐作品在湖南交响乐团、湖南省歌舞剧院、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等省直院团以及宁乡本土部分实力派歌唱家、 青年歌手的精心演绎下,蜕变成了一个“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的音乐盛会,汇聚成了一部独具宁乡风韵、 宁乡精神、 宁乡气派的春天交响,再现了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以来宁乡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与辉煌历程。
音乐会可谓非同凡响,新华网、 凤凰网、 湖南日报等20 多家主流媒体纷纷予以关注与报道,省、 市领导与专家纷纷给予高度评价,近千名观众现场屡次报以如雷掌声。 其中,湖南省音协副主席、 秘书长金沙,国家一级作曲、 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尹晓星对其评价: 音乐会原创作品集思想性、 艺术性、 观赏性于一体,浓郁的地方特色与鲜活的时代特质神融,远远超出了县级市音乐创作的专业水准。湖南省群艺馆副馆长、 研究馆员、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服务巡讲专家组成员周固坚在微信朋友圈对其评价: 宁乡作为一个县级市,一个基层的县级文化馆,居然能举行一台如此高质量、 高品位、高规格的原创作品音乐会,委实让人刮目相看,在湖南乃至全国群文系统亦属凤冠。
值得指出的是,音乐会的21首作品中有16 首是同一个曲作者即胡令强,当时在音乐会现场令无数人感到诧异与担忧,因为这对于一位作曲家而言是莫大的挑战与考验。 但事实证明,担心是多余的,反而在音乐会完美收官后,胡令强这位一直默默躬耕于基层的作曲家让湖湘音乐界对他进行了重新认识与高看几分。 他作为国家二级作曲,宁乡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宁乡市文化馆馆长,宁乡市第十二届政协常委,长沙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为人谦逊、低调,做事严谨、 高效,身上遗留着“ 敢为人先” 的基因,有勇有谋,革故鼎新,掌有“ 好几把刷子”,人称“ 胡司令”。
在过去的30 多个春秋里,胡令强勤学苦练,笔耕不辍,像参天大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家乡、 扎根基层百姓,像农夫一样老老实实守望着音乐创作这片沃土,用美妙的音符即600 多件音乐作品讲述家乡故事、 讴歌家乡人民、展现家乡形象,为家乡宁乡传神写照,满足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需要,助力家乡县域经济大潮的繁荣发展,创新性地发挥了音乐所独具的社会功用,谱写了宁乡市新时代音乐事业的新篇章。
胡令强,是一位长期奋战在基层的公共文化型作曲家,其作品与人民百姓审美、 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进行“ 零距离”对接,自然地发生了盐融于水的契合力。
在文化需求上,究竟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最受基层百姓欢迎、最对基层百姓的胃口? 对此,胡令强心中最清楚即同老百姓、 祖国在一起是创作者的底盘。 原因是自2005 年从众多优秀专业人士的竞争选拔中脱颖而出担任宁乡市文化馆馆长至今,14 年来他一直在坚守群众文化工作第一线,“ 深扎” 于普通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里,浸泡在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里,成功地创作表演了许多歌唱百姓美好生活的音乐作品,策划组织了大量深受百姓喜爱与上级部门表彰的活动,在宁乡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比如,2003 年前他自掏腰包为市民打造的“ 周末我登台” 大型才艺展示系列活动,迄今已免费为群众演出800 多场,8 万多名群众演员登台表演,遍布宁乡市33 个乡镇400 多个行政村,被长沙市文明办以“ 内容市民化、 运作市场化、 活动经常化” 为题在全市发通报表彰。 后来,该活动被共青团中央授予“ 全国优秀乡村青年文化活动项目” 称号,荣获第五届湖南艺术节项目类“ 三湘群星奖”; 胡令强被共青团中央授予“ 全国优秀乡村青年文化名人” 称号,被湖南省文化厅、 共青团湖南省委联合授予“ 湖南省首批青年文化名人提名奖”; “ 周末我登台艺术团” 被湖南省委宣传部、 省文化厅授予“ 优秀文艺团队” 称号,并连续10 年被评为“ 长沙市最佳群众文艺团队”。 又如,2017 年他策划组织并担任艺术总监的“ 绿水青山我的家”“ 咱们工人有力量” “ 加加食品集团20 周年庆典晚会” “ 欢乐潇湘宁乡专场” “ 宁乡县第八届廉政文化周演出” “ 为了这一江碧水”等系列服务于县域经济繁荣发展的大型文艺晚会,赢得了省、 市、县领导、 专家和群众的一致肯定与赞誉。
古人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在某种程度上,上述这些活动为胡令强的作品演绎传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老百姓可以“ 按需点单”,他可以“ 照单上菜”,逆转了已往“ 百姓只能被动接受” 的音乐审美惯性思维,全面开启了“ 艺术创作群众化” 的新模式。 因此,一方面涌现出不少带着浓郁的泥土芬芳和生活气息的音乐作品,例如2017 年举办的文化活动中就有50多件原创音乐作品; 另一方面,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创性地实现了对接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了音乐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独异功能。
胡令强,是一位长期遨游在民族民间文化与音乐专业知识海洋的学习积累型作曲家,其“ 脚力、 眼力、 脑力、 笔力” 凝聚成激情澎湃的音乐创作原动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胡令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师大音乐系,师从著名教授黄洋波先生学习和声与作曲理论,接受了科学而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为后来的音乐创作打下了相当坚实的基础。 可谓根深才叶茂。 毕业后,他回到群众文化“ 孵化工厂” 即宁乡市文化馆工作,把高质量、 高品位的文艺节目输送到宁乡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寨,年复一年,月复一月,长期奔波在宁乡的山山水水与田间地头,时刻呼吸着浓郁的风土人情与深厚的历史文化所散发的气息,洞察着人民百姓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变迁。 尤其是丰富的宁乡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与历史悠久的青铜文化深深地吸引了他,裨使他像蜜蜂采蜜一样时常下乡采风,请民间艺人唱原生态民歌、表演花鼓戏等,录音、 记谱、 文字介绍、 影像资料,多管齐下,像海绵一样潜心学习积累,既专业又专注。 如今,他对宁乡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分布与特征了如指掌,运用自如。
同时,他也把目光投向国内乐坛的优秀作品和热门人物,且对其进行理论分析与研究,结合自己的音乐创作实践,13 年写下800 多篇、 近20 万言感悟式的 随笔,长的上千字,短的一两百个字,语言犀利,观点新颖而独特,既有思想理论的高度又有专业可操性,俨如一本厚实的音乐创作理论文集。 比如2002 年6 月6 日凌晨,他在聆听国内某位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后,写道: 强调曲作的整体性,不单指整体风格,应该像一篇好的文章一样要紧扣主题,中心突出,绝不能东扯葫芦西扯叶,否则全曲散乱,听得人一头雾水。 又如2005 年10 月10日晚,他在聆听《 泰坦尼克号》主题歌曲后,写道: 音乐材料不要铺得太开、 延伸太长、 扩得太散,这首歌虽然就简约的两三句,但听起来像鸿篇巨著一般,深不可测,无疑它是绝妙的重复手法教材。 还有他在2005 年12 月12日晚写作完一首歌曲后,写道:歌曲创作就是将原本不具备音乐性的词作给予固定音高,划分疏密,带着情感地述说一个美好而感人的故事; 旋律的发展和延伸该就像眼镜蛇一样,头总昂着——机敏而灵动。
当然,“ 胡式乐语” 即精彩的经验之谈与音乐心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品味: 作曲家如同部队总指挥,需要用好每一个兵( 音) ; 通过分析聂耳的作品悟出“ 每两拍后需重新开始且要求收束好” 的作法; 只要有独立的乐汇、标点符号、 用音乐讲故事、 活跃的灵感就可立即产生真正的音乐;作曲时脑海里的“ 画面感” 很重要,因为作品的整体性只有依赖形象的画面才能出得来; 歌曲创作时不要顺着歌词的字、 词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让脑子跟着歌词走,而是要由自己主宰所有,赋予歌词以新的精彩; 能否快速建立和确定音乐形象是衡量一个歌曲作者功力的重要标准,等等。此外,胡令强也是一位信奉“ 天下第一好事是读书” 的海绵型作曲家,在他的办公室和住宅随处可见到各种书籍与创作手稿,尤其是音乐类书籍不计其数。 虽然身兼数职,事务繁忙,但是他从没停止过读书。 这也是他的音乐作品独存书香气息的缘故。
胡令强,是一位长期用母语讲述家乡故事且以精品奉献给百姓的锐意创新型作曲家,其作品将传统融入当代,智慧与勇气、情怀与担当统一,表现出一种强盛的创造力。
作品,乃作曲家的立身之本,夺取话语权的利器。 自2005 年开始创作以来,胡令强笔耕不辍,佳作连连,一共创作了以歌曲为主、 小音乐剧、 小舞剧为辅的音乐作品600 多件,其中100 多件作品在《 歌曲》 《 音乐教育与创作》等专业报刊发表、 各类舞台上演绎和电视里播映,60 多件作品在国家、 省、 市级艺术比赛中斩获大奖。 比如他作曲的歌曲《 中国我为你喝彩》 在“ 感动中国” 全国新创歌曲大赛中荣获银奖,作品由中国戏剧出版社结集出版; 女声组唱《 青春焕发的祖国》 荣获中国第六届群众歌曲创作大赛金奖,作品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情景歌舞《 青铜魂》 荣获2013 湖南“ 欢乐潇湘” 大赛长沙市金奖、 湖南省铜奖; 情景歌舞《青铜怨》 荣获2014 湖南“ 欢乐潇湘” 大赛长沙市金奖、 湖南省银奖; 戏 歌 说 唱《 宁 乡 吟》 荣 获2016 湖南“ 欢乐潇湘” 大赛长沙市金奖、 湖南省铜奖,2017 年荣获长沙市第十二届精神文明“ 五个一工程奖”; 歌曲《戏·角》 荣获2017 湖南省新人新歌大赛金奖;小组唱《 匠心》 荣获2018 年湖南艺术节银奖,等等。
可见,这是一份骄人的成绩单,是一份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的作品清单,集中展示了胡令强的个人风格与非凡实力。 而当笔者在纵观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时,仔细拜读或聆听了其大部分音乐作品,其中令人印象最深最叹服的“ 硬核” 是其锐意创新、 精益求精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是其宁乡元素、 湘楚气质、 中国气派的作品风格与审美特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深度挖掘传统戏曲音乐的精髓,并独具匠心地将其“ 化” 入歌曲旋律或唱腔之中,成为现代戏歌之灵魂,张扬中国音乐新的美学风范。 比如他作曲的戏歌说唱《 宁乡吟》,采用了古老而晦涩的湘剧高腔音调,同时利用打击乐伴奏; 一、 小组唱《 匠心》 采用了传统花鼓戏、 湘剧、 京剧元素的结合,既有超凡的艺术张力又有较强的叙事性,更有浓厚的歌剧咏叹调色彩。 还有《 山水之恋》 《 戏·角》 等多首歌曲采用了传统戏曲元素。 因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是戏曲音乐,所以,胡令强作曲的这些戏歌甫一出现,就惊艳全场,卓尔不群。
二、 重力打破传统歌曲写作模式,用心在曲式结构、 调式调性、 节奏型上另辟蹊径,超乎众人的想象与艺术效果。 比如他作曲发表于中国音协主办的《 歌曲》杂志的《 戏·角》,转了两次调,采 用A、 B、 C、 D 四 段 式 结 构;合唱歌曲《同唱知、 存、 守》 采用了A、 B、 C、 D、 E 五段式结构;宁乡电视台文史片《 沩水春秋》主题曲,前面用散板四四拍节奏,后面用圆舞曲的八三拍节奏; 情景歌舞《 青铜魂》 《 青铜怨》 的音乐转了3 次调,采用歌剧的叙事手法……胡令强的许多作品都存在类似的大胆创新与成功实践,形成了另一番独好风景。
三、 根据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创作了一批富有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与现代进行曲风格的合唱歌曲即“ 胡式进行曲”,并且大多采用小调式而非通常的大调式,让作品在铿锵坚定的同时,具有难得的述说性和诗意,情绪饱满感人,屡屡作为大型文艺晚会的压轴节目。 比如《 宁乡市首届全运会会歌》 的主歌第一段运用传统进行曲形式表现宁乡璀璨而厚重的文化历史,第二段运用现代流行风格的音乐节奏表现当下宁乡新时代风貌与青春活力,前后形成对比; 合唱歌曲《 同唱知、存、 守》 等也如此。
四、 深扎本土,就地取材,利用强大的现代作曲技术“ 黑科技”,量身定制,深情歌唱故土山水,讲述故土历史故事,反映故土百姓精神风貌。 比如其获奖的主打作品《 青铜魂》 《 青铜怨》《 宁乡吟》 等,从思想主题到音乐元素都是宁乡的,其歌词亦大多出自宁乡市文化馆副馆长、 宁乡本土新锐歌词作家罗汇灵之妙笔,所以,宁乡味道既浓又纯且正。可以说,近年来,这些作品创造了宁乡市音乐创作的高峰,开创宁乡市音乐事业的新格局,成为了宁乡市文化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当然,这也反映出词曲作者对故土的赤子之心与使命担当。
五、 拒绝雷同重复,严抠每一个乐节,死抠每一个音符,在有限中追求新意,优中选优,精益求精,将工匠精神注入骨髓,将精品意识付诸行动,打造新时代音乐力作。 比如他在担任《 青铜怨》 的文本策划与作曲时,用尽心思,数十次易稿,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音符,前后硬是折腾了好几个月才定稿。 还有《 希望的田野》 《 青春焕发的祖国》《 中国,我为你喝彩》 等歌曲,均可看出其所用的“ 绣花功夫”。
任何一位艺术家的终极诉求,就是尽力寻找属于自我的成熟的风格,而不是去跟别人比较。 在笔者看来,胡令强通过三十多年的音乐理论学习积累与创作实践,已经基本寻找到属于自我的大美风格,并逐渐迈向成熟与高峰。因此,笔者真心期待胡令强在未来的创作生涯里,锐意创新,精益求精,一如既往地用心用情用功为家乡人民诗意歌唱、 为新时代中国纵情歌唱,创作出更多真正叫得响、 传得开、 留得住的精品力作,张扬中国音乐新的美学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