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云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与听、说、读、看、写五项基本语言技能并驾齐驱的另一种学习能力。要学好一门外语必须重视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中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把“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纳入英语教学。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语言交流环境,并根据语言交际发生的场景,动用所储备的语言知识和认知意识,从文化认知体系中选取合适的文化知识,以适当的语言表达形式传递。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讲授跨文化语言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就是跨文化交际,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由于受地理、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文化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道德观、风俗习惯、伦理与法制等诸多方面。
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学习者必须经历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文化能力逐渐提高的过程(林大津2005)。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语言知识,研究文化背景。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Humboldt)认为,语言是自我的表达,也是文化的反映。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语言能离开特定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影像。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是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理解和使用英语语言,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世界意识。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向学生讲解中外文化的异同,让学生在接受语言知识的同时,丰富语言文化内涵,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宽文化视野。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语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民族意识、文化形成、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文化包含语言,并时刻影响着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其语言文化的过程。
众所周知,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源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基本相同。然而,各民族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产生的语言文化大相径庭。在以英语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的文化背景不同,遵循的语用文化规则也各不相同。如果不了解文化差异,在与有异质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时就会困难重重,甚至产生误解,使表达不畅,交际不成功。
目前,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束缚了现代英语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中职英语教学,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中职学生文化科功底普遍较差,尤其英语基础薄弱,普遍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且学习方法不科学。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讲求知识的“传递”,而忽视文化的“传承”。在课堂上,教师大多侧重讲解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知识,而忽视了跨文化知识。另外,教师自身的语言习得能力、知识储备容量、跨文化意识、交际能力和传授方式等有限,直接影响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生态发生了重大变革,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英语教学中逐步普及。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虚拟模拟现实等技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学习语言,为学生和教师英语跨文化语言学习和能力提升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渠道。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加强语言知识的积累,优化语言知识的构建,改变教与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把教学的重心转向学生,使教学设计从经验型转向适宜性等,从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多数中职学校普及了多媒体技术,教师不再是知识唯一的“传输者”,学生的学习渠道也进一步多元化,为跨文化语言知识的积累与操练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通过制作微课、进行翻转教学、在网上布置作业等,拓宽学生获取与操练跨文化知识的途径。
例如,在讲解定语时,笔者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通过互联网查找英语中的定语与汉语中定语位置的不同。在课堂上,笔者针对学生的课前作业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课后,笔者要求学生在全场景智慧化英语学与教平台——翼课网上完成相应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了解定语的中西跨文化差异。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取跨文化知识,让学生准确把握和理解英语语言文化并遵守其语用规则,尽可能减少失误。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沟通技巧入手,通过了解不同语言的沟通技巧,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景,帮助学生将学到的沟通技巧运用到实践中。
例如,在讲授邀请(Invitation)功能项目情景对话时,教师应先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即不同国家人们对于访客的到达时间要求各不相同,正式邀请对方时会讲明邀请活动的内容、地点及具体时间,而礼貌性的客套会在具体时间概念上模糊不清,用sometime,in the future 等表示。例如,
Tenny:Hello,Tom.Tomorrow is your birthday.
Tom:Yes,I'll hold a party at home.Can you come,Jenny?
Tenny:That'll be great.
Tom:Ok,see you around seven then.
首先,让学生判断此对话主人发出的邀请是不是真正的邀请?拜访时若携带礼物有何讲究等。然后出几道相关的选择题来加深学生对西方国家语言沟通技巧的印象,提升其跨文化交流能力。
1.An English friend invites you to have dinner at 6 p.m.with his family,you would arrive at_____?
A.5:50. B.6:00. C.6:15.
D.5:40. E.6:30.
2.You go to a restaurant with a group of friends,who pays?
A.You split the bill.
B.One person pays.
C.Neither A or B.
3.You are in a part of town where an old friend lives,do you_______?
A.go to her house and give her a surprise
B.phone and fix a meeting for another day
C.phone and find out if it's convenient for her first
此外,教师还应该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并以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跨文化交际内容,从而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个人对文化的感知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这就要求第二语言的学习必须在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积累一定的中西方文化知识,抓住中西文化差异的焦点,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与宽容度。
例如,部编中职英语教材第二册Unit 2 中涉及中西跨文化知识,在关于ok 这一手势语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知识。学生搜集到的知识如下:关于ok 这一手势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表达各不相同,美国人意为“好”,法国人认为是“零”或“一文不值”,日本人则表示“钞票”,在意大利南部的某些地区表示“笨蛋”,在突尼斯则表示“我要杀了你”,等等。这样,学生在搜集中西方文化差异知识的同时,积累了跨文化交际知识,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手势语的不同内涵,为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准确地把握所获取的相关语言知识,在实际交际中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在资源共享的时代背景下,虽然教学内容、备课方式、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需要将“教”与“学”深度融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需求的创造者和满足者,应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提升自身素质,并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中,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在传授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因用而学。
总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建与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接触、正确理解和运用跨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消除交流障碍,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