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宏伟 上海同济开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2
城市规划展览馆作为城市的重要建筑,是全方位对外交流的良好平台,是城市规划发展的多角度展示的整体形象。它不仅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展现,也可以在市民的了解,参与过程中,系统、直接、生动、快速、有效的了解自己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从发展趋势看,规划展览馆不仅承载历史演变的材料容器,不再局限于配套纪念碑的城市精神,它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以公开,开放的态度进入城市的公共生活,用独特的语言描绘着整个城市的精神与文化。
汶上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辖属济宁市。东临古城兖州,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东岳泰山。汶上古称中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佛教文化、运河文化、儒家文化、始祖文化交相辉映,素有“千年佛都,儒贤圣地”之美誉。宝相寺于l994年塔宫内出土的佛舍利佛教圣物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一时间轰动海内外,汶上由此享有“中国佛都”美誉。
汶上县城市规划展示馆位于汶上县泉河路以东,圣泽大街以北交界地块。该项目所处位置卓越,东邻景观优美、在未来的汶上水系景观规划中处于重要的位置的泉河,与汶上著名的中都佛苑宝相寺相距仅1500米,且处于各种交通要道的要冲,各方面条件得天独厚,在新城区中心的形象重塑方面具有重要的地标性建筑意义, 对于城市形象塑造和滨水公共空间建设的作用至关重要。所有这些对设计方案提出了新的挑战。
项目总用地面积2837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约5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1655平方米。
总体设计遵循 “和谐、人文、生态、共享”理念。
和谐:运用现代城市设计思想,充分了解城市及本地块的规划框架要求,力求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完美对接,使建筑真正融入环境,成为这一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3米高的S形曲线墙面,把基地分成两个部分,摒除道路交通的噪音干扰,营造面水的安静市民活动区域,同时把机房、停车的服务性功能排除在广场之外,并尽量隐藏在坡下,形成沿河的纯步行广场区域。借鉴园林中的手法,将展馆
本身作为建成一个能够体现汶上历史文化的城市展品,同时将整个场地融入展示设计。利用景观、照明等多种措施提高展示的生动性。
人文:突出人文特色,以佛文化为切入点,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突出人文意味;景观细部设计符合人体尺度,提供富有人情味的优雅的周围环境,让滨河
广场带同时成为市民生活的一种享受。
生态:整体规划结合水体和绿地,将大面积的绿化草坡留给城市街道,改善街道生态环境;南部的大面积生态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同时为城市提供呼吸的“绿肺”。设计注意节能设施与生态化。
共享:亲水平台、音乐广场、游船码头,场地设计强调政府与市民共享的原则,将滨河广场作为开放给市民的景观公园,把展示和休憩功能有机结合,体现共享的理念。
设计通过三条轴线控制整个场地。
礼仪接待轴:位于场地北部,从场地主入口到规划展览馆主体的东西向控制轴线。用于接待贵宾游客和举办各种仪式,并连接北部场地入口和展馆主入口以及亲水平台的广场入口。
历史文化轴:S形展示墙形成的南北向控制轴线。由S形的展示墙串联起从北到南的历史广场、和谐广场、生态公园三个区域,分别对应昨天、今天、明天的展馆主题。沿着S形的墙面,进行浮雕设计,观者可以领略从历史到未来的汶上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同时,在沿河岸一侧设置一系列相对低矮的纪念柱,展示汶上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文化事件,作为虚轴与历史文化轴形成呼应。
城市生活轴:位于场地南部,从城市生活入口由地图广场开始,通过音乐喷泉和音乐广场区形成的东西向控制轴线。并可通过音乐广场进入沿河广场带和生态公园,作为日常市民休闲活动的主要入口和区域。
地块功能相对复杂,设计两个车辆进出口和三个人行入口。在泉河路广场一侧设礼仪主入口和广场入口,主要满足贵宾和外来参观及市民进入广场的人流;南侧圣泽大街设置生态公园步行入口,供市民进入生态公园游览需要;同时在北侧设置后勤入口,主要用于内部和后勤运货车辆。同时,车辆可直接进入入口广场,到达主入口前的平台下。
在合理布置道路交通流线的同时,设计着重考虑了建筑的室外环境空间设计,以优化建筑周边氛围并提高建筑自身的品质。广场的地面铺装设计与绿化相结合,S形曲线墙面贯穿基地,街具、座椅、垃圾桶、路灯结合展示功能一体化设计,同时把城市展示和市民活动相结合,真正做到与民同乐、市民共享城市建设的成果。一些重要景观节点根据不同主题分别重点设计:场地南部城市地图广场作为公众区广场的入口,同时赋予参观者广场在城市宏观区位的直观感觉;历史广场展示城市发展的历史;和谐广场展示城市建设的成就,同时作为市民日常活动的场所,满足共享原则,生态公园展示未来城市建设的前景,同时作为市民活动的生态公园,满足生态原则。沿泉河设计亲水平台和码头,利用绝佳的沿河景观条件,创造良好的沿岸景观。此外音乐喷泉结合景观设计的音乐广场,为市民活动提供背景音或举行室外演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满足人文原则。
总体设计时以市民的公共性需求为出发点,在场地中尽可能创造市民可介入参与的公共活动场所,无论是可在其中参观游览的硬质铺地大广场,还是休闲放松的场地南部休闲小公园,都将对市民完全开放。白天,市民可以在广场上聚会、休闲,参与集体性活动,沿河散步放松;晚上,利用广场的照明,可以在广场上进行集体性歌舞表演,并可在音乐广场南部的下沉式广场进行戏曲等文化交流活动。
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功能组成多样,是一种外向型的展览建筑,往往承担着展览、休闲、公示与科教等多重功能,在城市功能的组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引导城市空间的活力,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完善城市功能,将建筑与城市空间结合,使规划展览馆的标志性不仅仅代表建筑自身,更代表城市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
设计以“城市,让社会更和谐”为主题,立足汶上县丰富的佛教和历史文化资源,表现城市建设成就,以“莲花和明珠”这一具有强烈标识性和深刻文化寓意的文化符号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最终确定规划展览馆为四层的半球形建筑,高度为23.9米。
丰富的建筑形态,体现结构之美:为实现“泉河明珠”的设计寓意同时又保持现代建筑设计的抽象性,设计采用了通过八组16根拱型结构支撑的半球形态,通过精巧的结构设计营造丰富的空间效果,从外观上看,16根拱简洁有力,充满力量感,并形成韵律感,体现公共建筑的力感之美。同时通过水面倒影和环境设计,使整个结构融于环境之中,突出“莲花”的构思。
图4 沿河景观设计
图5 从泉河对面看规划展览馆效果
丰富的内部空间,体现空间之美:建筑主体的二层以上为城市模型展区,利用观光电梯、坡道、回廊、楼梯等多种观展方式,营造丰富的内部空间。顶层画廊内部流线简单,空间形态丰富。
简洁的表面材料和复杂的采光方式,体现光影之美:为表现结构本身的美感,建筑中不采用吊顶等内部装修手段,而是利用建筑结构本身所造成的特殊内部空间效果。设计充分利用顶部采光、侧向采光等方式,突出展览建筑的特征,并注重在室内利用结构构件的光影变化丰富内部空间感受。
建筑底层进行空透化玻璃幕墙处理,一方面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使室内使用者可以方便地观赏沿河风光、广场风光,另一方面,通透的玻璃将室内空间隐隐约约展现出来,将更好地吸引市民主动进入室内进行参观。
从街道上看,它宁静而典雅,仿佛置身浓浓绿荫中的巨型雕塑,随着光线的变化,便能感受到它多姿多彩的形象。从泉河对面看,倒映于水中的建筑,平静祥和,宛如河中含苞待放的白色莲花,给人带来静的沉思。夜晚,梦幻般的主立面斑斓剔透,宛如一颗璀璨的夜明珠熠熠生辉。
此外,构思建筑夜景照明为光线贯通展馆和广场,从展馆最顶部玻璃幕墙开始由一光团慢慢下撒光线,通过16根拱,光线由上而下进入地面广场,并以展馆为中心,通过地面广场向四周发射拓展,直达场地南侧的灯塔,光线从灯塔底部一冲而起,从顶部灿然发射出去,形成夜景的指明灯;然后光线由灯塔顶部按原路返回,最终到达展馆顶部玻璃体,发出祥和的暖色光团。完成一次完整的循环,并将这种循环过程不断重复。以此象征佛家的生命循环历程,不断轮回重生,生生不息。使“佛光普照”的寓意展示得淋漓尽致。展览馆与城市的景观、绿地、河水乃至天空形成了一个珠联璧合的整体,构成一个反映城市形象的新景观。
图6 夜景灯光设计
通过合理场地设计,使体量不大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和谐的坐落于较大的场地中,与场地相融共生。并通过各种元素的综合统筹,使建筑主体牢牢的控制着整个场地,表现出较强的场所感。
处在开放空间中的城市规划展览馆作为公众自发活动的场所,设计时注重保持建筑空间的开放性和可达性,更易于人们的到达与参与,将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进行整合,创造更加人性的活动场所,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城市公共空间的内容,还可以主动将城市公共空间内的活动引入建筑中来,增加建筑的活力,使整个建筑能够更积极的融入到城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