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的初中数学教学思考

2019-03-05 09:13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中学汪常新
天津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题目数学知识素养

■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中学 汪常新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研究和学习的基础,也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和探索的重要工具。学习数学能够使人思维严谨、思想开阔、思路敏捷,还有助于创新能力、逻辑智能、空间智能、抽象智能的形成和锻炼。我们国家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数学基础教育,它贯穿了整个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全过程。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发掘造就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介于小学和高中之间,有着承上启下、由简入繁的衔接作用。所以,初中数学既有注重计算等基础能力的训练,也有注重综合能力、探索能力的培训。

初中阶段,数学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数学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主要场所,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重要场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思考如何高效利用这几尺见方的讲堂和短短的40分钟,除了将大纲规定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还把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呢?有人说,世界上最无私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父母,另一种就是教师。作为教师都希望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教,甚至对不想学的学生还要苦口婆心地劝导。但由于种种原因,每个班级的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的水平不一。本文将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将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所帮助。

一、重视学生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大纲的研究和教学方法的钻研上,容易忽略对学生思维活动和认知过程的研究。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认知和领悟的思维过程。采用契合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一般要经历认识、探索、记忆、总结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习惯,通过参与和体验推进学习的有效进行。让学生参与、体验教与学的交互过程,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真正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例如,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在讲新课之前,布置预习任务,并将预习中需要解答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避免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流于形式而起不到预习的效果。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与坐标变化》一课时,可以布置以下问题:要求首先准备一张空白纸,在右侧画出一个喜欢的图案,然后将纸对折,对折后再打开,观察图形的变化,并记录观察的结果和想法。这样,带着问题预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加快进度,还培养了自学的能力。实践证明,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倡互助互学,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讲课更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此,教师都有深刻体会。为了讲好一节课,需要精研课程、深度理解,通常讲完一堂课后,会有深刻领悟。教师讲课是主动搜集、整理,而学生的学是被动接受。主动和被动自然造就了不同结果。为了将这种讲授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合作、公平、愉快的课堂氛围,采用小组协作互助互学的教学方式。课后布置一些探索性题目分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讨论、互相帮助、互相讲解。讨论的内容也是课前设定的与课程有关的题目,每次讨论都有主次,轮流讲解,从而实现公平合理。这种方式打破了“授与受”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能够有效提高学习内驱力,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

比如,定期设计一套具有挑战性、融汇所学知识点的探索性题目,分发给各小组,由小组讨论后形成一套解题思路,并推选出代表进行讲解。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普查和抽样调查》时,分组进行一些调查课目,比如调查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记录调查结果,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分析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个别性。最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讨论。这样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研究和辨析,在集思广益、深入甄别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快乐和所学知识的用处。在这些合作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以及数学知识的碰撞、交流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的快乐。

三、加强交流沟通,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个性也比较突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容易抑制学生个性,造成课堂氛围的凝重,学习被动消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互动式教学的方法,可以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创造展示个性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学关系。互动式教学要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展开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将数学题目与应用进行联想,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

由于互动式教学没有固定的模板,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情景精心设计,将教师的幽默智慧与教学内容动态生成转化。在课堂上可以设置合理的悬念和问题,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继而引发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悬念将成为驱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提升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也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布置探索性任务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

例如,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O,OE⊥AB于点E,OF⊥BC于点F,OG⊥CD于G,OH⊥AD于点H,依次连接EF,FG,GH,HE,试说明四边形EFGH为矩形。

这道题在讲解时,就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首先提问:“题目中有哪些已知的条件,隐含了哪些几何知识和定理?”学生通过对题目的阅读分析,可以认识到隐含了菱形对边平行、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关系。然后再问:“矩形应该具备什么条件,用到了哪条定理?”学生经过综合考虑后回答:“满足两组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相邻边互相垂直就是矩形。”这样,通过让学生参与案例的思路分析过程,让学生对题目的条件、数理关系、内涵有切身感受,在探知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自身素养,践行言传身教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的形象和素养对学生有直接的导向和影响。有些学生数学成绩优秀,就是因为喜欢数学教师,敬佩数学教师的学识和为人。有些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也可能源于对教师的反感。所以,教师的个人素养和个人魅力在教学中也至关重要。作为教师,不能只要求学生学习,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内涵,并应用在教学中,打造具有个人风格的数学课堂。古语有云:“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作为数学教师,本身的数学素养就是对数学最好的诠释。对数学的热爱、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对数学思维的启发、对数学语言的打磨等都是其数学素养的体现。

例如,教师的德行操守是对学生最直接的言传身教。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数学知识的讲解,还要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通过广泛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素养。博览群书、刻苦钻研,提升数学专业水平;积极阳光、充满激情,感染学生;真诚大度、以身作则,影响学生;认真备课、积极探索,做学生的榜样。论语中有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言传身教做得好,教育教学的活动就能有效开展。相反,如果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即便书本知识教得再好,学生从心里抵触,教学也很难取得优异成绩。因此,教师要正己身、正己心,身体力行去影响学生。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互动中学习,在互助中进步。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想法、表现自我欲望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独特见解和探究的思维方式,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竞争与合作,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也要不断学习、精研课程,提升个人素养,用个人魅力来言传身教、感化学生。用心教学、用情感化,相信只要是认真对待学生,学生也会用好的成绩回报我们。

猜你喜欢
题目数学知识素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关于题目的要求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