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龙县中等职业学校 王相平
当前经济形势下,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背景,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众多职业学校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县级中职学校的困境,针对目前比较敏感的学生就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的问题,对我校目前在此领域探索和研究,分析了各自模式存在的利弊。对我校在校企合作、产教合作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明文规定了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是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一环。《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年)》提出,2019年全面实施中职强基工程。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珠三角地区向内地劳动力资源集中的省份转移,企业对劳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具体,包括对技术素质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内陆省份的职业学校必须抓住机遇,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优秀人才,这也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市场对中职人才迫切需求催生学校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结果。
我校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本地工业企业对高级技术类人才有大量需求。就我校生源的就业需求来看,大量的中职学生想本地就业,但是期盼高工资,所以只有我们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才能提高我们学生的工资,使其选择本地就业而不选择沿海高收入城市。我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门类不齐全,没有优势产业。所以校企合作中常见的订单式培养已不能充分满足本地市场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我们在综合企业需求、学校师资条件、就业市场未来前景三方因素考量下提出: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共同进行,不断实践探索,多开展真正贴近市场需求能培养实效有用人才之校企合作模式,把产教融合贯彻到底。
一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缺乏激励机制,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现行政策是宏观的,对校企合作缺乏可操作性。二是学用脱节,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技能到企业用不上,道企业后要重新学习。三是部分专业没有有效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部分专业如管理服务类,包括市场营销、商务助理等都可以较好地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让学生融进企业,接触销售市场。我校有待加快这些专业的校企合作进度。四是本县的企业资源有限,我校专业类别多,而校企合作的开展有限,可以与本县各行各业联系,努力开展可以实行的校企合作模式,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实践机会,实现本地就业。
福建泉州双喜制衣有限公司王先生说:“有实力的实体企业一般不愿意与学校开展深度合作,也不愿意接受学生的实习实训,大多也没有专门的实习实训场地和经费,不太愿意将先进的设施设备供学校培训之用。”加之企业订单出现问题,导致校企合作一学期后流产,再如我们与广州是中山市TCL集团搞的新型现代学徒制,也出现了中职毕业生“学的用不上,用的没学过”的情况,无法实现对口就业,学生到企业去以后反映:我们在学校学的东西,在企业根本用不上,我们还得重新学。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落实企业需求就是学校的目标,表现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不统一。同时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实训设备实施等制约学校发展,导致中职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不高,产生恶性循环,导致学校“招不进,学不好、留不住、走不畅”等突出问题。
1.“2+1”模式。一开始我们单一实行大多中职院校的“2+1”模式,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去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学习时感觉理论知识枯燥乏味,仅有的一些实训也单调重复,顶岗实习时也只是一些长时间的体力活,接触不到技术。
2.“学工交替”模式。我校2018年与东莞中集集团、广州中山TCL集团签订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初步构建学生半年在学校,半年在企业的设想,实行“0.5+0.5”的形式进行,学生对于长时间劳累、单调重复的工作表现得极为没有耐心和毅力,少数擅自离岗。因此必须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改革,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接地气。
3.设立奖学金。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企业在学校设立以企业名称命名的奖学金,该奖学金只奖励与企业同专业的学生。每年根据学生在校的成绩及表现对最后所得综合学分高的予以奖励,获奖者可以直接进厂实习与就业。如我校电子专业设有三星奖学金。但学生也只能到第三年才能进厂实践学习,效果有限。
4.“订单式”培养。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按照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学生,学生全部到该企业就业。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较少参与教学,学习场地也只是学校,不能真正地做到产教融合。因此加强管理与对接,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出效益。
5.引企入校,产教融合。学校提供生产经营场地,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和技术在校内建立工厂实行生产,企业参与教学,一起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职业岗位能力、教学评价方法等。我们学校引入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教师安排上课时间进厂学习、动手操作,学生课余时间也可进厂学习、帮师傅忙。其他非对口专业也安排进厂实习,熟悉企业的实际生产,了解企业文化和员工的素质要求
6.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下企业实践。提升学生的技能素养等能力,师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加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的选拔和培养。无论是基础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学校都安排和鼓励教师下厂实践学习,真正到实际生产岗位上工作,熟悉企业文化和运行,与企业技术员一起合作调研,也为企业的技术研究注入新的血液。
总之,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可以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各种模式的利弊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员,在做好自我教学的同时,参与到这种模式创新的探索中将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条道路上的探索将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