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3-05 07:10:36陈晓杰陈英伟董建增邱春光桑海强陶海龙程栋
中国康复 2019年2期
关键词:阵发性消融术有氧

陈晓杰,陈英伟,董建增,邱春光,桑海强,陶海龙,程栋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逐渐升高,并可以通过心房重构、心肌纤维化等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脏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2]。AF按照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其中阵发性房颤最为常见。目前针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方案主要以射频消融术为主,其疗效和复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3],其中术后的康复方案也是影响患者心脏结构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氧运动一般指运动强度较低、有节奏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体育锻炼,已有多项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在多种疾病的疗后康复以及心脏疾病的改善中发挥重要作用[4-5]。对于射频消融术后的AF患者而言,适度锻炼是增强心肌功能有助其康复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无系统性的研究证实有氧运动对于其术后恢复的助益,因此,本研究拟通过观察有氧步行运动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改善情况,对该类患者的临床术后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并行射频消融术的12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病例入选标准:符合欧洲心脏协会发布的房颤诊治指南中的阵发性房颤诊断标准[2];年龄35~70岁;无骨骼、关节系统疾病,可以正常活动。排除标准:持续性房颤;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60mm;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级以上的心功能不全;患有其它严重疾病,预期寿命不足一年。2组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2组患者术后均服用华法林抗凝,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以达到2~3。有基础疾病的继续服用基础用药。从术后3d开始对观察组进行有氧运动干预:以步行运动为主,佩戴计步器进行计步,运动地点以平地为主,运动时间不限,但需选在餐后1h以后。具体运动方案:缓慢步行5min以热身,而后进行快步走30min,步速以患者耐受为度,结束后再进行5min缓慢步行,运动结束,全程步数≥10000步。运动过程中同时采用计步器记录和监测心率,且嘱患者保持心率低于160次/min,自评呼吸困难指数为中等(Borg≤4分),若心率及呼吸困难指数超出范围则立即减缓步行速度或停止运动。运动频率为每周3~4次隔天进行,共持续1年。对对照组进行有氧运动康复宣教,但不限制其运动方式、频率和强度。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术后3d)、干预6个月和1年后对2组患者进行复查: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的心率状态和房颤发作次数;对患者进行6min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ing test,6MWT),根据行走距离及行走完成后的Borg呼吸困难量表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心脏彩超评估患者的左心结构及舒张功能:统计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 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并根据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lediameter,LVD)、患者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以及Deve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1.04[(LVD+IVST+LVPWT)3-LVD3]-13.6}/BSA;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采用健康生活质量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每项得分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健康状况越好。

2 结果

2.1 房颤复发率 2组干预前后组间窦性心率人数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1年时,观察组窦BMI(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AAD(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性心率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2组术后各时间点维持窦性心率人数比较 例(%)

组别n术后3d术后6个月术后1年观察组6050(83.3)48(80.0)47(78.3)对照组6253(85.5)47(75.8)43(69.4)χ20.1070.3111.270P0.7430.5770.260

2.2 左心结构功能 2组患者左心结构及功能指标LAD、LVEF、LVMI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P<0.05),且时间和组别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即不同时间点的指标2组间有差异(P<0.05);6MWT运动功能评分显示,2组间步行距离时间及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后的Borg评分随时间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Borg评分低于术后3d,提示运动功能得到一定改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 生活质量评分 2组患者治疗及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与术后3d相比,观察组术后1年除躯体疼痛外各方面评分均显著提高,而对照组仅在生命活力方面评分提高(P<0.05);组间比较显示,术后3d,2组间各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后,观察组除躯体疼痛外各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房颤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慢性心律失常性心脏疾病,发病率约为0.5%,但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风险逐渐升高[6-7]。阵发性房颤是其最常见的类型,目前针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方案主要以药物、除颤仪治疗、射频消融手术以及外科手术为主,其中射频消融术以其高有效性、高适用性和低风险、低创伤性成为房颤患者的主流治疗方案[8]。相对于其他疾病,房颤患者有较高的复发风险,且由于长期心悸眩晕、呼吸困难等病征导致其身体和生活质量较低,因此,目前对于房颤的复发预防以及术后康复成为了该疾病的研究重点。

有氧运动对于提高人类健康尤其是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特点在于低强度运动结合稳定快速心率可以有效提高心肺耐力和血液循环。目前已有多种研究表明,有氧活动和锻炼可以减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同时还能增强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系统性炎症反应强度[9-10]。但目前关于运动与房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尚未获取一致结论。Aizer等[11]研究认为,对于年龄低于50岁的人群而言,有氧运动和慢跑者会提高F1:时间变量比较;F2:时间与组间交互变量比较

组别n项目术后3d术后6个月术后1年F值P值观察组60对照组62LAD(mm)36.9±7.233.7±6.031.5±6.2F=528.30.00038.5±6.635.7±7.234.2±6.5F=7.1510.002观察组60对照组62LVEF0.5±0.10.6±0.10.6±0.1F=42.530.0000.6±0.10.6±0.10.6±0.1F=98.780.000观察组60对照组62LVMI(g/m2)120.3±11.1112.5±10.2104.4±10.6F=26600.000120.5±9.2109.1±10.7108.5±9.0F=189.10.000观察组60对照组626MWT(m)389.2±118.1409.2±114.0415.4±121.8F=2.0310.255396.0±124.6401.5±122.3408.5±116.0F=2.4420.087观察组60对照组62Borg评分分2.1±1.01.9±0.91.5±0.7F=11.250.0002.2±1.02.0±1.01.9±0.7F=2.3710.096

项目术后3d观察组(n=60)对照组(n=62)P值术后1年观察组(n=60)对照组(n=62)P值生理功能74.3±13.672.6±14.50.53286.6±12.475.3±13.70.000生理职能66.9±11.468.2±12.70.52379.9±13.667.6±11.60.000躯体疼痛51.3±14.248.5±12.30.45854.2±13.952.3±14.10.568总体健康62.8±13.965.6±11.40.46677.3±11.868.4±12.70.005生命活力52.7±12.451.6±13.80.90170.8±13.762.9±12.40.011社会功能59.1±16.155.9±17.60.32673.9±15.759.2±16.70.024情感职能53.8±15.755.4±14.20.86268.4±17.358.1±15.70.001精神健康55.2±14.358.4±13.60.31171.1±12.362.7±14.10.002

房颤的发病风险;此类研究提出,房颤的主要发病机制为炎症反应、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心肌电重构等,而运动的过程可以增强机体氧应激和炎症反应强度,促进心肌纤维化和心脏组织重构,提高房颤的发生风险或加重原有的病理状态[12-14]。但也有很多研究获取了相反结论,Everett等[15]提出,对于肥胖女性而言,运动锻炼在合并身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后,对于房颤的发生风险无显著相关性;Myrstad等[16]研究表明,坚持长期低强度的有氧锻炼可以降低房颤的发病风险。Bosomworth[17]甚至提出,对于男性而言任何强度的运动锻炼都应该被提倡,其不仅可以降低房颤的风险,还可以降低类似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Drca等[18-19]研究认为,有氧运动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作用不同,对于中青年人而言,业余锻炼会提高房颤的发病率,而对于老年人而言则会降低该风险,对于女性人群而言也以降低风险为主。因此可以看出,运动与房颤的发病关系应与研究对象有关,这也是导致现有研究结论不一的主要原因[20]。

目前的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包括癌症在内多种疾病患者的心肺功能[21-22],且在心脏相关疾病中,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情况[23],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的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并降低其抑郁几率,提高生存期[24-26]。但目前关于运动锻炼对于房颤的术后复发和生活质量影响尚无相关报道。步行运动形式是有氧运动的一种,相对于其他运动方式有适用人群广、风险低、易于依从等优势,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进行步行有氧运动干预探讨二者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年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左心结构功能指标LAD、LVEF、LVMI均得到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沈玉芹等[27]研究表明,进行3个月的有氧运动训练对于患者的心排血量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论与其不一致,可能与有氧运动干预时间差异有关。在运动功能方面,2组运动能力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6MWT后的Brog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其运动耐力得到改善。此外,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其生活质量相对于对照组得到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步行有氧运动可以降低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率,改善左心结构和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并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考虑推广。值得提出的是,本研究中患者依从性较好,且未有明显不良事件发生,但进行有氧运动仍需要结合患者自身条件量力而行。此外,本研究随访周期为1年,样本量偏少,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还会通过延长随访周期和提高样本量以获取更为科学可靠的结论。

猜你喜欢
阵发性消融术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11-21 09:40:36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54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1:18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0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4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