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发展——走向智慧和创新
1.从教育信息化1.0到2.0:变与不变
从教育现代化发展来看,教育信息化2.0是对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信息化探索的升级。回溯教育信息化1.0到2.0的发展进程,教育信息化探索正是在变与不变中继承和发展创新引领。变即是目标、评价和路径的升级,不变即是理念、基础和方针的延续,以推动新时代创新教育发展和创造性人才培养。
与教育信息化1.0时代相比,创新性人才导向的教育信息化2.0评价转变为助力学习发展的有效途径。强调教学效果的标准化测试不再是唯一的教育测评工具,注重学习过程和创新体验的真实性评估涌现。教育信息化路径由以往1.0时代“自上而下”的国家政策、区域规划和校际联动向2.0时代“自下而上”的校际协作、区域探索和国家引领转变。反之,服务于现代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信息化初心未变,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信息化教育创新实践的理念依旧继承和发展[1];同时,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历史成就和国际影响力未变,如教育信息化1.0时代三通两平台应用促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建成。此外,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信息化方针同样未变,以应用为根基、融合为驱动、创新为引领,加快推进信息化促成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智慧教育:从公平到质量
研究发现,智慧教育已成为教育信息化2.0发展的推动力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育公平向教育质量提升转变的支撑利器。教育信息化1.0时代以来,互联网+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教育公平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同时,面对社会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变化,智慧教育下的教育信息化2.0呼唤教育质量的提升。
信息技术促成的个性化教育和深度学习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途径,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随时随地与学生探讨和反馈学习问题,学生利用“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与远程伙伴“同侪互助”,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建构;教师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分析、监控和组织学生跨领域、跨地区协作与问题解决,并进行网络研修和共同反思,提升教学技能与质量;学生利用富媒体空间展开多种学习方式探索,运用电子书包进行1对1数字化学习,依据丰富学习资源和空间支持进行STEAM跨学科真实学习,运用数字场馆资源和VR/AR技术进行非正式学习,促进其知识建构、高阶思维能力、创新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达成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目标。
教育信息化2.0:教育创新的“加减乘除”
1.互联网+教育的赋能
教育信息化是减负还是增负,一直是基础教育发展颇具争议的问题。从哲学上看,两者并非是非此即彼的二元论关系,历经30年的“学媒大争论”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关系的最好印证。克拉克的学媒无关论立足于教学应用,考兹玛的学媒相关论立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建构。同样,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技术于教育的“加减乘除”立足辩证法角度。
具体而言,教育信息化2.0的“加”即是赋能教与学的过程。首先,互联网+资源、互联网+教师、互联网+环境使得学与教的过程变得智能化、学习评价智慧化,以信息化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智能生长。其次,教育信息化2.0的赋能还体现在教与学过程的目标、评价和方法上。学习目标由“双基”转向“四能”以及教育信息化2.0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全纳教育体系;运用建构主义理念和信息技术虚实融合学习环境优势,融合学生的知识建构和学习体验,赋能学生真实问题解决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和创新学习素养;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学习评价综合过程性评估和结果性评价,集中于线下教师、同伴和专业人士的真实性评估和线上大数据学情分析与反思日志,对学生的持续性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定和反馈;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学习方法因互联网+变得多元、自主和灵活,学生足不出户便可利用“三通两平台”云端资源进行MOOC自主学习,“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将异地学习者连接,促成跨文化的学习与沟通,培养其21世纪的全球协作技能与学习能力[2]。
2.教育信息化2.0推动流程精简
调查研究发现,教育信息化发展为教学带来“智能化”便利的同时禁锢了教师教学创造性的发挥,信息化教学模式和策略指引教师教学流程开展的同时限制了教学机智和学习动力的生成。教育信息化2.0则聚焦学校、社区和在线学习的关键事件,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过程,围绕能力本位和创新本位学习目标,构建富媒体环境,创建高效课堂和学习。运用微课资源和在线学习共同体,精简课堂教学准备和课后师生反馈时间;借助科技馆、博物馆等非正式学习空间和资源,精简学校学习环境重复建设和教育云资源开发;利用智慧校园系统精简家校联动的时间和流程,提高教学、管理者和家长、社区专业人员教学协作的效率。
3.教育信息化2.0促进质的提升
教育信息化2.0的“乘法”意即以信息化创新促进学习过程和结果质量的提升,将人工智能和教育大数据技术与传统教学深度融合,塑造创新学习体验,变革教学范式和学习方式。其中教育思维、学习方式和学业成就成为教育质量的新关键词。网络时代的互联思维和联通理念打破了校园围墙,联通线上线下学习过程,连接学习准备、自主探究、协作活动、设计实践、合作演示和反思过程,构建知识建构与实践能力培养“生态”体系。另一方面,设计思维集中了学生创造性思考的过程,并以设计性过程审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促成学习过程优化和效益提升。学习方式的变革则是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目的。通过信息技术元素和建构主义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协作探索、共同反思渐成主流,技术增强性优势助力单一学科教学向跨学科真实学习方式转变,增强学生的認知与迁移、实践与创新能力。学业成就提升表现在学习成绩和职业成功相结合的学生评定过程。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和电子学档,追踪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成绩,提供个性化反馈,利用丰富多样的信息化工具助力学业成就提升;运用生涯规划系统分析未来职业发展,为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提供策略指导。
4.教育信息化2.0重构教与学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提出是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转向信息化促进教育创新发展和变革的标志。然而,关乎教育本质的教育信息化2.0的路径和发展逻辑,学界一直存有争议。
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启发和共同实践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深层依据。教育信息化2.0运用互联网+教育平台重构教与学流程,破除工业化时代“流水线”式人才培养模式局限,回归教育本真。人才培养过程由目标导向回归育人导向,注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锻造。将课堂、学校和社会融入学生的现实学习环境,将教师的教搬离课堂,将学生的学拉進课堂,将学生主体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素养视为师生协作交互的主题,培养兼具人文情怀和持续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的未来一代。
教育信息化2.0:以人为中心的创新之路
1.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提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现代化目标。以人为中心的教育重新置于中心地位,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技术决定者和技术虚无论者提供借鉴。因此,教育信息化2.0时代需要重新审视“技术”角色与学生学习的关系,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启示我们,关注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与技术相互观照,推动技术在学生学习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和教育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以信息化改进学校和家庭教育工作,发展多元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以信息化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反思,创建更多合作性学习活动,发展全球范围内跨文化学习与协同,促进以人为中心的全纳教育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
2.集中于创新力培养的2.0行动
毋庸置疑,创新力培养已成为各国竞争力的关键,是当前教学范式和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推动力。以教育信息化2.0“八大行动计划”为契机,助力信息化融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推动教与学过程重构,以创新力培养为引领,变革学习方式、目标和评价,发展STEAM统整综合学习、SPOC混合学习、MOOC在线协作等多种学习方式,设计虚实融合的跨学科真实学习活动,借助教育信息化2.0工具和策略,创建丰富的创新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素养人才。此外,由教育创新到创造力提升再到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信息化2.0的智慧教育行动、信息化教学创新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等提供了诸多优秀的方法论借鉴,成为21世纪人才创新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教育信息化2.0:构建教育的新生态
1.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机制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工程,关系到基础教育变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任友群等人构建的“上饶模式”,从国家顶层设计,学校管理,教研和评估,信息化教学工具和学习系统,个性化应用方面描绘了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典型轮廓,为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探索提供了范例[3]。研究者认为,基础教育信息化探索需要从全局入手,细化局部,利用中小学学籍信息系统,发挥智慧校园和教育信息化2.0的网络互联优势,进行学校智慧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优质教研资源共享,引导教师网络研修和共同反思;采用同步课堂、双师教学和MOOC行动,促成更大范围内教育公平,缩小教育绩效差距;结合区域优势,探索多种信息化教与学模式,提升学习效益;借鉴国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探索,促进基础教育由知识教学向能力培养和思维提升转变。因此,基础教育信息化2.0的宏观路径和机制已逐渐清晰和完善,即校际合作探索、区域教育规划、国家政策部署的“自下而上”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契合了全球教育变革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为21世纪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2.终身学习视角下的教育新生态
“终身学习”的正式提出源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学习的五大支柱”,随后被经合组织素养、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继借鉴[4]。因此成为21世纪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的目标指向。教育信息化2.0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培育的同时,借助其强大的工具、空间、资源和平台机制,整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扩大学习时空和效能,以信息化联动公共空间、社区学习伙伴和跨领域活动,利用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和学习管理系统创建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体系,促进教师、学生和家长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扩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达成信息化2.0视角下的全人发展。
结语:全面协同,变革教育方式
教育信息化2.0作为党的十九大后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遵循总览全局、协同局部的工作思路。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集中于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教学应用和信息化学科发展,造就了1.0时代多个重大信息化成就和标志。进入新时代以来,以MOOC浪潮为起点、国家教育云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探索为支撑,教育信息化逐渐进入创新发展引领的2.0时代。另一方面,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标志性成果,教育方式的变革成为信息化2.0助推教育现代化发展突破口。一系列新的教与学方式涌现,如混合学习、综合学习、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促成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提出和发展,以创新教育方式变革为起点的信息化教育新生态,将推动教育2030年可持续发展规划和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王伟,徐晓东,赵莉,张艳丽.教育信息化2.0:技术何以变革教育[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1):85-88.
[2]曹晓明.“智能+”校园: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学校发展新样态[J].远程教育杂志,2018(4):57-68.
[3]任友群,郑旭东,冯仰存,金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供给侧改革——市县级需求与问题的分析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8(1):12-19+35.
[4]Halimi,Suzy|Hristoskova,Stefanka.Lifelong Learning for Equity and Social Cohesion:A New Challenge for Hig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Adult & Continuing Education,2011(7):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