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灾难,把握自救原则

2019-03-04 18:34张连阳邹争春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2期
关键词:险境灾难骨折

张连阳 邹争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如2018年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再次让我们感叹,意外来得总是猝不及防。

灾难突降,第一时间或许让人不知所措。短暂惊恐后,身处险境的人应立即平静心情、冷静头脑,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身体状况进行快速评估,规避二次伤害,为自救或等待救援奠定基础。

环境评估

无论是身处地震、洪涝、台风、泥石流等天灾险境,还是车祸、踩踏、火灾、矿难、跌落水中、高空坠物等人祸险境,感受自身的伤害是人们的本能反应,但醒过神来的第一件事,应该是首先观察所处环境,判断环境是否安全,看自己是否已经脱离危险环境。

如果没有,应寻找可以暂时避难的场地或环境。比如,发生地震时,应尽快移动到空旷地带。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山坡等高处跑。遇到拥挤踩踏事故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不要奔跑以免摔倒,在拥挤的人群中,千万注意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和受害者。遭遇城区洪水时,应从洪水涌来的地方撤离,转移到安全地带,不要企图穿越被洪水淹没的道路,如发现附近有漩涡应小心绕行。远离导电体,如落入水中的电线、高大的树木、高压电塔等。雷雨时不要上楼顶和打手机。被困火场时,要利用周围一切条件逃生,例如消防电梯、室内楼梯、阳台、过道、建筑物外墙的水管等逃生。切记不可乘坐普通电梯逃生。遇到濃烟时要立即停下来,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里冲出来,因为火灾中离地面30厘米以下的地方有含烟少的空气,故在浓烟中应采取降低身体低姿爬行。

总之,要对已经发生的灾难和可能再次发生的灾难进行评估,特别是对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的预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灾难再次伤害。

自我评估

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对于逃离危险也很重要。我遭遇了什么?我受伤了吗?评估自己是否受伤,伤情的轻重,如是否出血、是否骨折等。

如果发生出血,特别是喷射状的动脉出血,必须迅速进行止血自救。一般应迅速采取指压止血,或用弹性较好的带子捆压住出血伤口的上方进行止血。

摔倒后不要急于起身,首先查看是肢体和腰部是否有疼痛,某处疼痛尤其是活动时加重常常提示该处有严重创伤。如果大腿和手腕疼痛,可以勉强活动;如果腰部疼痛,千万不要随意乱动。尽快呼救,或拨打120求助。如果地震时被掩埋在废墟中,自救最重要的是镇静、排险、求救。设法保护自己,及时排除险情保存生命,坚定生存信念,等待救援。在等待救援期间要想方设法向外界传递求救信息,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唤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水和食物一定要节约使用,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避免再次伤害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第一时间要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防止次生灾害引起再次伤害。

在到达安全区域后,根据身体伤害情况,并且自己尚有能力的情况下进行自救。常见的伤害有出血、骨折、烧烫伤和溺水。

止血

无论哪种伤害引起的出血,都要迅速止血。如头部、胸腹部出血,可采用毛巾等干净物品直接压迫止血。如肢体(上肢或下肢)出血厉害,可在其近心端用止血带等捆扎法止血,并迅速到医院救治。

固定

之所以要固定骨折部位,是因为骨折的断端很锋利,很可能在活动或搬动的过程中刺破旁边的血管、神经,造成二次损害,而且未固定的骨折断端之间的摩擦可导致疼痛。固定骨折部位前,如有出血,应先用清洁干净的布片、衣物等覆盖伤口,再用布带包扎,不宜过紧、过松。固定材料因地制宜可以选用竹木板、树棍、硬纸板等。

烧烫伤处理

被烧伤或者烫伤后,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大量的流水持续冲洗降温,持续大约30分钟左右。在冲洗的过程中应注意流水冲洗的力量不应过大,尽量保持烫伤后水疱皮的完整性。同时,脱衣服的过程中尽量避免破坏疱皮的完整,创面不要自行涂用各种“烧伤膏”“消毒药水”。

溺水自救

不幸落水,落水后应立刻屏气。在挣扎时利用头部露出水面的机会换气,并寻找可以抓住的物体。下沉时再屏气,争取露出水面再换气,如此反复,直到获救。

当遭遇险境,甚至受到伤害时,作为身处险境的人,要对战胜困难充满信心。很多绝地求生成功的事例告诉人们,身处绝地,绝望是最大的敌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决不轻言放弃。

学会求救方法很重要

遭遇险境,及时采取各种方式呼救,让险境以外的人知晓,得到外界的帮助,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求救方式一:电话求救

现代科技,让移动通讯(网络)基本实现了无死角覆盖。因此,遇险后通过电话(网络)求救应为首选。求救电话应简单明了,要直入主题讲明险情所在位置(也可通过微信等方式发送位置)、所遇的险情、人员及伤情、所需要的帮助等。

求救方式二:声音求救

大声呼救适用于人群密集的地区。而在人烟稀少甚至困在狭小空间时,则应借助工具,弄出很大的声响,引起人们的注意。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积雪山区施放求救信号要避免剧烈震动,如打枪、高声吼叫等。

求救方式三:光信号求救

当个别地区因通讯信号弱或手机电池等原因不能实现电话求救时,可以采用发送光信号,引起外界注意。白天用镜子借助阳光,向可能的居民区或过往车辆、空中的救援飞机反射光信号。夜晚用手电筒发送。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是SOS,即三长三短,不断地循环。

求救方式四:烟火求救

燃放烟火是常见的求救方法之一,白天燃放烟火可在火堆里投放大量能产生浓黑燃烟的物质,如塑料、橡胶、水分重的植物等。晚上则可在开阔地上燃起三堆明火,用火光传达求救信号。

专家简介

张连阳 主任医师,教授,现任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外科主任,全军战创伤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重庆市五四奖、原总后优秀教师、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育才奖银奖章、裘法祖普通外科医学青年奖、王正国创伤医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具有丰富的创伤外科和普通外科临床实践经验,擅长灾难医学救援、多发伤救治、腹部损伤救治等。

猜你喜欢
险境灾难骨折
小伙骨折后愈合太慢什么原因
险境
不一样的春节,不一样的感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什么区别
忍受不可忍受的灾难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险境求生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