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以吉林师范大学为例

2019-03-04 23:12鲍庆晗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师范大学吉林科技成果

鲍庆晗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高校作为人才资源和科技生产力的重要结合点,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学校优化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来看,还是为地方创新发展服务的职责所系而言,高校理应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体和先锋。吉林师范大学“立足四平、面向吉林”,紧密围绕地方创新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专业、学科和平台方面的优势,面向经济主战场,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断为地方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积极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一)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同步发展,不断加强人才培养

吉林师范大学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持续强化教师教育专业优势,打造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专业品牌,着力培养具有优良的教师职业品格、先进的教学理念、过硬的教师职业能力和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毕业生以具备较高的教师专业素养和较大的发展潜力而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0%以上,位居全国高师院校前列。据统计,在全省高中教师队伍中,吉林师范大学毕业生占40%,学科带头人占46%,骨干教师占50%,硕士毕业生有76.6%在省内高校任教,为贯彻落实“科教兴省、人才兴业”战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吉林师范大学以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导向,不断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先后开办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物理、旅游管理、环境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与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高的非教师教育专业20余个,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创业观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社会发展与改革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强化实训实践,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吉林师范大学结合自身办学实际,搭建起“教育、指导、训践、服务”的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构建了“专业培养与创业培育相统一、知识理论与技能培训相融合、学科课程与实践课程相渗透”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树立了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吉林师范大学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来,确立了“创新型中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创新行为的养成。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毕业生在省内各地创办教育类培训机构200余家。多名毕业生成为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先后被评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先锋。

吉林师范大学以多种形式开展非师专业创新创业实践,与行业企业建立产学研的密切联系。例如,举办创新创业综合技能大赛,开展“一院一品”、优秀校友宣讲会、“企业文化大家谈”、“行业、企业专家进校园”、“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分享”等活动,每年均有2000余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多个项目在全国"挑战杯"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形成了创新为荣、挑战自我、激情创业的良好氛围,毕业生自主创新成果和创业人数日益增多。

(三)学科建设和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结构紧密结合

吉林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从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出发,紧紧围绕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将学校的学科建设与服务地方创新发展相结合,学科方向与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相结合,依托省一流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围绕地方发展的科技需求,在新型功能材料、黑土地资源保护、医药中间体、生态环境、电子信息、植物资源等领域,承担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科技项目80余项,部分科技成果已应用、推广、转化,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吉林师范大学发挥科研创新平台条件优势,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努力服务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增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能力。近年来,“新型功能材料实验室”成功入选省高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磁性与发光材料科技创新中心”、“靶向识别与光催化降解材料科技创新中心”、“精细化学品科技创新中心”先后入选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这些科技创新平台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10余项,针对企业技术创新升级中遇到的瓶颈,进行了一系列应用技术研发和转化,在新型功能材料、汽车电子、材料表面防护、医药化工、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量子点LED(QD-LED)研发系统”主要用于高质量白光照明器件研发;“镁合金表面处理环保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取得四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系列技术已在长春一汽普雷特科技有限公司、四平市吉华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获吉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优质聚晶立方氮化硼整体片及复合片的研制”获省发改委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支持,通过与四平市博尔特工艺装备有限公司、长春阿尔玛斯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合作,已完成相关部分实用产品的研制,待进一步优化完善后,可实现产业化;与吉林云飞医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盐酸二氧丙嗪的工艺研究”、“盐酸二甲双胍的工艺研究”、“双氯芬酸钠的工艺研究”、“门冬酰胺的工艺研究”和“高效复合杀菌剂的合成研究”已完成了中试;“二甲基半胱胺盐酸盐的合成”、“聚氯乙烯胍盐酸盐抗菌纤维的合成”、“固体消毒剂聚六亚甲基胍硫酸盐的合成研究”和“盐酸二甲双胍的工艺研究”已转让给四平市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此外,30余个科技成果实现了转化或被企业采用,共计创造产值5亿多元。

(五)与地方政府联合建立大学科技园

吉林师范大学为解决学校与地方创新人才培养、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企业孵化等实际问题,与地方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建立了大学科技园。经过几年的建设,科技园已发展成为创新要素资源汇聚的中心、服务地方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校学生创业实习基地”、“吉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吉林省大学科技园”、“吉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科技园建设激发了师生创新创业活力,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使吉林师范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打造创新高地,为建设科技创新强市提供技术支撑

吉林师范大学计划面向地方企业、学校全面开放高端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双创双实中心。主动加强与地方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合作,引导学校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向换热器、玉米深加工、专用车、农机装备、医药健康、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集聚,推动吉林师范大学与地方相关企业合作建立热能工程专业研究机构和医药中间体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使其成为地方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紧紧围绕地方优先发展产业需求,发挥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材料学、化学等学科的优势,力争在纳米材料、光电材料、换热器、新一代信息通信产品和医药化工产品等领域取得突破,贡献一批具有国内影响的原创性科学发现和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发挥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优势,依托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开展与黑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相关的应用基础和技术开发研究,力争在黑土地种植模式与水肥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吉林省中部实施黑土地肥力保育和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提供科技支撑。

围绕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积极构建起高效便捷的“一站式”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将实验室与工程中心、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成果等资源搭建成为开放高效、覆盖全面、运转协调的集信息、人才、技术等资源的共享平台,使之成为统筹地方科技发展,指导并服务企业与吉林师范大学互动,开展科技自主创新的科技资源信息中心,更好地为企业及全社会科技创新服务。

加快吉林师范大学应用技术研发、技术转让和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引导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四平红嘴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的孵化功能,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进行评估,筛选出与地方产业发展契合度高的项目,加大扶持、推广和转移转化力度,使其尽快形成产业化。同时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建设工作。

(二)加快人才集聚,为地方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以吉林师范大学形成的双聘院士等各级各类高端人才团队为核心,吸引和培育更多高水平创新人才扎根地方,逐步形成人才队伍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构建吉林师范大学与地方高层次人才资源共享机制。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共享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留住更多创新人才。

积极构建双创培训中心与服务平台,通过完善市场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引导、鼓励学校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面向生产实际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发和攻关工作。培育、选派科技特派员进驻农业产业化企业,调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积极性,创新农业现代化科技服务新模式、新功能,推动农业科技服务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三)发挥智库优势,为政府决策和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利用吉林师范大学的人才、学科、科研资源,与四平市共建战略发展研究院。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支持教师对四平市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城市规划、环境生态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战略咨询和决策支持。

充分发挥吉林师范大学旅游规划、历史文化、区域经济等方面的特色,对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族文化、关东文化、长白山文化持续开展系统研究,积极参与策划四平历史文化遗迹国家公园、“中国·四平满族文化城”、“中国·叶赫满族民俗”旅游区等文化项目,建设具有特色主题的文化旅游基地。

利用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与基地优势,积极开展四梨(四平市-梨树县)同城化区域发展、农户金融需求与供给、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等问题研究,为培育城市发展新功能、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村金融有效供给等提供决策咨询。

三、结论

吉林师范大学依托师范专业优势,从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布局、大学科技园建设等方面搭建了区域间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平台,有力提升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高师院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探索经验。结合当前四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吉林师范大学需进一步通过技术支撑、人才集聚和智库优势,在科技创新协作、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完善协同发展机制、探索创新创业模式,推进地方社会经济持续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师范大学吉林科技成果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吉林卷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吉林出版集团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