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俭伟,宋琼,肖慧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做出全新判断: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实质上反应的是物质生活问题被基本解决后,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与此同时,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更加丰富多样,原来没有需要或者需要不迫切的教育形式成为新的或急迫的需求。“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命题。社区教育作为继续教育、学习型社会建设和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抓手,直接面向每一个社区居民,关乎千家万户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本文立足江西省社区教育开展现状,总结江西社区教育的开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分析其原因,探讨江西省社区教育优化发展之路,高质量供给社区教育,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
国际发达国家社区教育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如美国、日本、北欧等国家在社区教育上有专门立法,社区学院也形成了一定体系。我国台湾地区也比较重视通过立法调整和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发展体系相对完善。国内上海市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建立了区、街道一级的社区教育委员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组织机制、地方法规和评价机制为一体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近年来,也有很多地区对社区教育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部分地还深入到农村。如深圳的社区教育市场化、杭州下城区的社区教育学院、义乌经商人员培训、上海市开展学习型乡村试点建设,这些都是先行先试的典范[1]。随着国家对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视,有更多的地区不断对社区教育进行实践与研究,比如四川省开展了“构建区域性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湖北省开展了“社区教育模式与实验”研究,山东省开展了“社区调研”等,都对我国目前社区教育的情况、模式和经验进行了很好的归纳与总结。
江西省作为欠发达地区,对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互动的研究也有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2006年至2018年期间,江西省创建了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4个,示范区1个。18年开始启动了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建设。南昌市东湖区在东湖青少年宫建成的综合性教育基地——东湖区法治科普安全宣教中心[2];赣州市章贡区为适应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开展了新兴职业农民培训活动;九江市浔阳区花果园社区针对留守儿童成立社区四点半学校,依托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琴棋书画以及唱歌、跳舞等方面的辅导培训;吉安市吉州区以成立艺术团的方式,来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改善社区居民邻里关系[3]。作为江西省唯一一个社区教育示范区的南昌市西湖区,在社区教育机构规范整合、平台网络完善、政策措施上都走在江西省前列,区政府对社会教育也有资金补助,社区教育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较高,各类教育活动丰富,每年度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均表现突出。这些试验区和示范区对于所在地全民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公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健康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和新生活能力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2017年12月,江西省教育厅等十部门公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社区教育事业发展比较薄弱,社区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发展布局不够平衡,工作开展不够广泛,内容形式不够丰富,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需求相比尚有差距。特别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江西农村社区教育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一些农村社区成立的有学习书屋,利用村委会的场地开展农民农业技术,以及农民工就业培训的举措也显示出江西省农村社区教育也逐步被推广和得到认可。
作为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利用远程信息化开展社区教育,共享教育资源成为发展社区教育的必然选择。赋予江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体系,承担江西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统筹指导我省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体系整合资源、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区(县)、街(乡镇)、社区(村)三级办学网络系统;利用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数据,规划学习资源,搭建江西省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开发各具特色的网络学习课件和终身教育课程,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资源和网络平台的支持服务。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8〕5号文件也明确:依托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老年大学和社区教育系统,着力建设好江西老年开放大学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平台,打造在线学习平台和空中课堂,推动发展“互联网+老年教育”。
近些年来,江西省社区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在政策支持、资金倾斜、服务内容、人才队伍、信息共享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有了一些突破,但是依然处于初级阶段[4]。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对社区教育来说也有了新的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的新期盼、新希望还有较大差距。调查研究的一些数据和发现,表明目前江西省社区教育在设施、规模、从业人员等诸多方面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和新要求。
随着社区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政府开始大力推动社区教育的内涵建设及理论研究工作,通过开展“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增设国家科学研究项目和专项研讨、经费投入政策,为推进社区教育提供大量创新思维、理论指导和实践落地。但是对于广大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需求来说,目前的社区教育供给还是远远不够的。从社区教育财政投入来看,现在社区教育的投入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款,但是几乎杯水车薪。作为江西省唯一一个社区教育示范区的南昌市西湖区,区政府虽然明确每年按照全区常住人口由区财政安排社区教育经费,但标准为人均1元。明显低于国家示范区人均不低于2元的要求,在非示范区和实验区社区教育的经费更加落实不到位,政府资金投入体系难以满足社区教育的经常性开支,作为欠发达地区,社会资金更加缺乏。社区教育发展投入长期难以保障。
一方面政策制定乏力,政策配套不足。目前有关社区教育政策制定者主要为教育部门,政府层面没有对社区教育做出一些长期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也没有对现存的社区教育发展问题作出统一参照的补充政策说明。单一的政策制定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导致政策方向与多元利益诉求相脱节。虽然有个十部门实施意见,但各部门有的部门的理解,难以形成协同共进的合力。另一方面,社区教育管理的信息和政务缺乏一定的透明度,传播渠道不够畅通,社区居民、社会团体以及企业很难参与政策的制定和活动运行,这就会导致广大社区居民的诉求无法及时有效的表达,企业与政府的合作难以达成利益共识,这就会减弱公众参与社区教育的热情和参与程度。此外,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政策体系不完善、配套措施不足。例如江西省很多地区的人才发展政策、优惠政策、资源整合政策都没能与社区教育的发展保持同步配套,政策体系的松散引发了社区教育社区资源开放不足、工作人员流失、居民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连锁问题[5]。
社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在社区教育发达的国家,如美国的《莫雷尔法案》、日本的《社会教育法》以及北欧地区的“斯堪的纳维亚模式”通过民众教育立法等形式,使得社区教育和社区学院逐步发展壮大[6]。在我国大陆,国家层级的社区教育立法截止到目前多散见于教育部行政性规划、通知、意见和工作要点等文件当中。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2013年教育部职成司发布了《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基本要求》,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内涵作出了界定。明确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岗位职责及其岗位的具体要求。在社区教育较为发达的诸如上海、宁波、成都等地出台了相关的地方立法,总体上发展极不平衡。
目前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个人学习账户、终身学习通道、继续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提出一定的构想,特别是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完善立法体制,加强文化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立法。2017年底,江西省出台《江西省教育厅等十部门关于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应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但是没有对管理者、参与者、执行者的职责权利、义务关系等进行详细的规定和阐释,也缺乏操作性。在江西省社区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建设上任重道远。
在国外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学院和机构的力度是很大的,比如美国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学院(机构)的管理动活,甚至通过社区学院(机构)的活动影响选举。通过社会各界对社区学院(机构)普遍予以关心和支持,创建各种社会教育基金和由企业提供相关的教学设施来支持社区教育,社会各界组织积极为社区教育提供便利。而我国,特别是像江西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在调查中发现,一些社区学院将教育培训机构引入社区,为部分机构提供类似于中介的公益性服务,例如为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租房、办班的信息。绝大部分的社区教育都是公益性的教育服务,这种公益性也意味着以市场利润为基准的驻区企业难以与政府达成利益共识,很形成常态社区教育机制。
目前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社区教育缺乏主动,信心和积极不足。社会组织也带有功利性,直接影响政企合作成效和社会组织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很多企业、社会组织认为社区教育是政府部门的事,是社区自身单方面的事,没有意识到自身也是社区教育的主体成员,对社区教育认识片面化。这就会造成企业对社区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不足,单纯的从追求经济利益的角度认为社区教育,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上既不开放也不投入。还有的组织和企业认为社区教育无利润可求,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也有的认为,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一样,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这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事情,与企业无关。这些片面地认识都会造成社会组织、企业参与社区教育的热情不高,参与社区教育的力度欠缺。
在江西省,社区教育的实施主体缺失,一般主要是依托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院、老年大学,没有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域的差异,各设区市因条件不同其社区教育的实施机构也有所不同。在认识到位、经济条件较好的社区教育实验区,如赣州市章贡区、景德镇市珠山区社区教育资源丰富,老年大学数量较多;而在经济条件较差、缺乏认识的地区,只能利用文化长廊、小型阅览室等场所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在较贫困的地方,很多都没有社区教育场所。
另一方面,随着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不断增多与提高,仅仅依靠社区教育自有硬件设施和场地已经很难满足社区教育的要求。急切需要学校教育场所和场地及其他单位机构的设施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投入到社区教育的浪潮中去。但现实状况并不理想,调查发现,一些中小学周末大门紧闭,一些高校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场地并不对外开放,许多社会资源固守单位苑囿,这就使得这些教育资源不能最大化地被利用,不能服务于社区教育的发展。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的迅猛发展提升,社区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新的社区教育手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在社区教育过程中,使用率还是不高,多是通过活动进行,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客观条件不允许没有接触的机会。
国内从事社区教育工作人员目前主要包括三种: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志愿者。但是专职人员极少,几乎都为兼职人员和志愿者。江西省的社区教育同样是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人员队伍。总的来说,江西省社区教育的主要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是由相关部门的领导兼任,社区教育工作者绝大多为兼职,许多还是临时参与。这种模式以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来看,是现实的情况,但从长远来看,我省社区教育的发展必须有一支专门的管理人员队伍,要有一批稳定的人员。
在调研中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社区学院几乎没有专职的社区教育工作者,整个社区学院只有两三个兼职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也与社区教育无关,他们缺乏社区教育的相关知识,对社区教育也没有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一些社区招聘兼职专门的社区教育工作者,但对他们的职业能力方面没有要求,造成社区教育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能力偏低。此外,社区教育的志愿者缺乏严格组织体系和规范标准,激励政策缺失难以维系组织归属感,服务难以持久。还有一部分志愿者为在校大学生,这类兼职人员流动性大,管理人员也无法对社区教育的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总体而言,现阶段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仍相当匮乏,几乎没有专业性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专职人员的专业化核心能力不足,兼职人员和志愿者队伍人员流失较大,组织化程度低,整体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较为突出。
社区教育在我国和其他教育类型相比,其发展历史还比较短暂。纵观国外社区教育和我国沿海等社区教育发展走在前列的地区,我们发现社区教育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有力保障,离不开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离不开社会教育自身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基于此,江西省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在这三个方面上理性探讨其发展的可能性路径。
目前,我省社区教育事业发展比较薄弱,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社区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发展布局不够平衡、工作开展不够广泛、内容形式不够丰富,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需求相比尚有差距。为大力推进全省城乡社区教育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政府需要在政策导向、地方立法、机构协调等顶层设计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社区教育发展必须依靠政府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行政权力资源来提供强有力的协调和支持。2014年7月,江西省成立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挂靠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作为研究指导部门,这是社区教育向着更优方向发展的一个良好的开端。社区教育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部分,根据江西省省情和发展的需要,应当设立专门职能部门进行社区教育管理,使之成为一个责权明确的社区教育管理部门形成运行机制,为社区教育在宏观指导、政策制定、组织协调和环境营造上,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7]。
尽管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社区教育的专门法律法规,但是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如上海、成都等在社区教育发展走在前列的地区,都纷纷走上地方立法的道路。而江西省能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些许政策依据的仅仅是《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两个政策文件,以及《关于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但是并没有对社区教育的权责等问题进行清晰阐释。如果要推进江西省社区教育的发展,就应当加大地方立法工作,需要省人大及常委会、政府及省教育厅等机构组织专家结合江西省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江西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对社区教育的组织实施、参与合作、保障与促进、激励与监督等方面进行调研和论证,形成规制,逐步推进我省社区教育立法工作。
社区教育相对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来说,是一个更加复杂的体系,在社区进行调研中发展,很大一部分社区居民,包括一些社区学院的工作人员,对社区教育认识非常片面,把社区教育仅仅局限于辅导小学生作业,其实社区教育包含了针对少年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健康知识讲座、公益讲座、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老年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其内涵十分广泛。因此仅仅依靠教育部门来推动社区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其强大的组织协调作用:协调宣传部门对社区教育进行正确引导,让更多的社区居民认识社区教育、接受社区教育、参与社区教育;协调财政部门在政府预算中不要忽视社区教育,保证社区教育,特别是示范区、试验区的资金到位;协调民政部门,拓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项目,使之成为街道管理创新、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城乡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社区教育发展中,很多人对于社区教育的参与主体认识不到位,其实市场,特别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社区教育中也应作为参与主体,让他们有参与社区教育的意识和话语权,这一方面可以使社区教育共享企业资源,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对社区教育的形式、内容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增强社区教育活力。同时,社区教育也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不同的企业培训课程,满足企业中不同人群的教育和学习需求,实现社区教育与企业培训学习的双赢[8]。
充分利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2017年我省在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周中,涌现出5位全国“百姓学习之星”、3个“终身学习品牌项目”、1个“优秀教育培训机构”、1个集中展演优秀作品。2018年又取得5位全国“百姓学习之星”、8个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7个“优秀教育培训机构”的成绩。社区学院和社区教育中心要充分利用活动的影响力,宣传好我省社区教育的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社区教育、参与社区教育,吸引更多的组织机构参与社区教育,利用社区教育宣传组织机构的文化,提升机构品牌。
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无论是健康、教育、母婴等行业,还是农业、家政、互联网等行业,都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社区教育可以优先选择与这些行业协会进行对接,继而接触更多的行业团队,这样可以扩大社区教育的教育学习内容,使社区教育更加形式多样化。以互联网行业为例,2018年南昌市互联网行业协会理事会成员已达到188家互联网公司,“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经和每一个社区居民密不可分,社区教育与互联网的合作,可以打破传统教育的知识垄断,让社区教育学习者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享受社区教育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会大力提升社区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9]。
社区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立交桥”搭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建设,还要与其他教育形式充分建立关系。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传统观念,社会上更多的人依然看重学历教育,因此,社区教育要融入进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搭建中去,与普通高校建立关系。作为地方普通高校,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其教学大楼、图书馆、体育馆、机房以及实验室是社区教育不可比拟的,高校拥有的这些物质资源是其参与社区教育的基本条件,高校可以定期定时向社区开放这些资源,同时为了鼓励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高校可以适当收取一定费用,这样既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受教育的要求,又为高校创造一定的收益,同时也让高校承担起社区教育的部分职能[10]。
充分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的平台资源优势。从1979年起,电大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目前很多地方电大已经在深化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做了若干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在电大转型为社区大学的过程中,大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多元办学体制,这样既有利于电大拓展办学功能和发挥原有资源优势,又能起到优化办学机制的作用,拓展整合资源及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双赢目标。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社区教育和电大教育课程学习的融通与共享,为不同需要的社区教育学习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的学习服务。江西省电大先后开设90多个科类专业,900余门课程,门类较为齐全,特别是如果让网络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充分融合,那么在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应会取得良好效果,实现社区教育路径的优化。
根据我省社区教育工作人员专职教师少、兼职人员和志愿者队伍不成系统的特点,可以采取“培养+引进+聘请”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以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全面、结构多样的师资队伍。电大作为社区教育的关键部门,可以通过培训和转型,充分挖掘电大原有专职教师的潜能,培育他们从事社区教育的能力,另外引进具有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或者邀请诸如上海社区学院的专家进行教学、管理经验的分享交流,或者与高校联合培养从事社区教育的专业人才,以逐步完善社区教育、社区学院师资的智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