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青秀区打造市文化旅游中心对策研究

2019-03-04 02:13覃振锋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特色旅游文化

黄 璐,覃振锋

文化旅游作为特色文化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旅游者主要以消费文化旅游产品,体验与享受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当前,以历史文化遗产、古村镇、民俗风情、节庆会展、文化创意、文化演艺、主题酒店、康体养生等为主要对象的文化旅游发展十分迅猛,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文化旅游项目已占据全国优选旅游项目的半壁江山。文化旅游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当地居民创业增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区),发挥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秀区文化旅游发展概况

作为广西首府南宁市的中心城区、经济核心区和文化资源密集区,青秀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2014年广西首个财政收入超百亿元的县(区),入选2014、2015年“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跻身2015年“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是广西唯一的全国“双百强区”。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青秀区的文化发展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青秀区,不仅有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民族村、孔庙、文物苑、金汇如意坊等展示广西民族文化的窗口景区(点),有图书批发市场、南宁书城、南宁文化综合市场及20余家大型文化消费场所,还有青秀水幕电影综合水景、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民歌湖、李宁体育园等高端、开放的现代文化高地,以及“壮族芭蕉香火龙舞”“壮族斗竹马”和伶俐镇渌口坡“百家宴”、长塘镇甜瓜旅游美食节、军山庙会、斑山庙会等民俗文化亮点和特色活动品牌带动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据统计,青秀区共有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7家,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家、南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家。辖区内有1个国家5A级景区、3个国家4A级景区以及多个国家3A级景区。

青秀区旅游资源集山水风光、现代都市商务、民族风情与民族历史文化于一体,资源类型丰富多姿、特色鲜明,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青秀区紧紧围绕“一带五区六中心”的发展战略,制订了《青秀区打造南宁文化旅游中心(2014—2016)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整合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强化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设计特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举办文化旅游主题节庆活动”4项重点工作,出台了《青秀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2014年起每年从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2000万用于扶持重大旅游项目、加大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城区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等,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近年来,青秀区成功举办了伶俐镇渌口坡“百家宴”活动、长塘镇四月初八“军山庙会”、南宁市“壮族三月三”欢庆活动、“青秀区民族风情文化旅游节”等民族风情节庆活动,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长塘镇加踏坡成功创建广西三星级乡村旅游区,长塘镇“福田园”成功创建广西四星级农家乐,伶俐镇“种养示范基地农家乐”、南阳镇巴弗罗牛农家乐、长塘镇金源山农家乐成功创建广西三星级农家乐,花雨湖生态休闲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同时,为进一步扩大旅游吸引力与影响力,青秀区精心规划了“魅力青秀·民族风情一日游”等四条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文化旅游发展凸显成效。

二、青秀区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旅游接待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投资不足,青秀区四个乡镇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制约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交通成为制约文化旅游发展的瓶颈。发展旅游,交通先行。方便、快捷、舒适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青秀区四个乡镇与城区之间、四个乡镇之间以及景区景点之间的道路等级偏低,路况不佳,景区可进入性差。如长塘镇虽有柳南高速穿过却没有高速路出口,车辆需绕行20多公里才能到达;由于没有修建跨江大桥,伶俐镇的交通十分不便。另外,目前也没有通往四个乡镇景区的公交路线,大大制约了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2.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目前四个乡镇没有一个旅游集散中心,也没有完善的旅游交通指示系统,更没有一个专门用于举办各种文化节庆活动的文化广场,一些大型的民族风情节庆活动只能在拥挤杂乱的农贸市场举行。这极大地影响了四个镇的旅游形象,大大降低了游客的关注度和参与性,对文化旅游的发展十分不利。

3.旅游接待服务能力有待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不断增长,出门旅游成为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尤其是近郊乡村游,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青秀区四个乡镇都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但是由于目前乡村旅游开发仍处在初级阶段,宾馆、饭店等配套设施落后,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服务质量跟不上,远不能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

(二)发展定位不明晰,特色不鲜明

青秀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既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又有开放多元的现代都市时尚文化;既有绚烂迷人的东南亚风情,又有多姿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既有国际会展中心又有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整体系统的规划,旅游产业发展定位不明晰,导致重复化、同质化建设现象严重。虽然打出“文化青秀”的口号,但内容空泛,尚未树立起一个极具吸引力、特色鲜明的旅游形象。

(三)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拳头产品

青秀区景点较多但分布较散,而且单个资源的品位、规模和垄断性等都不够强,在国内外、区内外的知名度都不太大。旅游资源开发中仍以观光型旅游为主,对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主题开发不够,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足,缺乏具有吸引力的特色旅游产品和景区,未能很好吸引外地游客。目前,青秀区的旅游项目大多是观赏性与展示性的项目,缺少具有现代特色的、参与型(如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文化主题公园等)的旅游项目。

(四)文化旅游产业人才缺乏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从目前的情况看,青秀区文化旅游产业人才整体素质不高,文化旅游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复合型高端创意人才尤其缺乏。而且,目前青秀区也没有建立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体系,一些非遗项目、传统技艺后继乏人,出现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状况。

三、青秀区打造南宁文化旅游中心的方向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以“特色文化+旅游全要素”的思路打造青秀文旅中心

1.以青秀文脉工程补上青秀文旅发展最大的短板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问青秀区文化特色是什么,文旅定位是什么,青秀区打造南宁市文化旅游中心的文化亮点是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很多人都答不上来。

如前所述,青秀区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最大的短板,就是青秀区在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不会讲故事。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除了刘圩的干部很会讲故事、长塘干部有故事不敢讲故事外,其他乡镇基层干部和业主基本上不会讲故事,而搞旅游不讲故事是很糟糕很严重的事情。没有故事何来特色,没有故事又怎么传播。同质化后果只会导致文化旅游发展的新产能过剩,同质化只能是文化旅游发展的死胡同。

解决青秀区文化旅游发展的最大短板,必须实施青秀文脉挖掘工程,有文脉有底蕴自然有故事,有故事自然有特色,有故事才得以传播。青秀文脉挖掘工程既是基础工程,底蕴工程,也是系统工程,深刻影响着青秀区打造南宁文化旅游中心的中期和长期的发展方向,只能采取“看长做短,短中长兼顾”的办法来同步实施。所谓“看长做短”,就是描准“南宁市文化旅游中心”的目标,先把青秀文脉工程的战略短板补上,保证长期发展的目标不会走偏;“短中长兼顾”,就是在做短的同时,兼顾中长期的发展,避免因同质化的短期发展导致中长期的产能过剩。

2.“特色文化+旅游全要素”的要义

近年来产业跨界融合成为一种趋势,“文化+”“互联网+”等新理念激发出新的活力,这个活力来自理念创新。理论上人们首先把社会生活划分为物质和精神两大领域,然后在实践中进一步细化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行业,发展实践中容易无视事物的多样性和相互关联,因为人们的生活其实是物质与精神不可分割的连在一起的,但在社会实践中事物的多样性和联系往往不得不屈从于条块分割的社会行政管理现实。互联网+就是解决条块分割促进融合的利器,使跨界融合成为现实,尤其是在做好文化本体,也就是价值创造的前提下,做好“文化+”,也就是文化价值的扩展和增值。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活审美化或审美化的生活是“文化+”的基本路径。把无形的精神文化装载到有形的生活产品上,以器载道。人是文化的“器”,产品是文化的“器”,城市也是文化的“器”。外国游客认知中国历史文化,离不开丝绸、瓷器、茶叶,离不开长城、故宫、兵马俑这些标志物。所以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要解决“文化+”的问题,要改变过去单纯片面强调文化的精神形态的观点,文化要有一个安放的空间,要有承载的附体,要有传播的媒介,还要有能够表达的行为。“文化+”就是给物质产品注入文化精神,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统一,是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统一,通过提升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提升人们生活的质量。从这个角度看,物质生产的领域有多大,文化生产的领域就有多大,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要在全国发展1000个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包括经济与环境等要求,同时必然包括文化,没有文化就不能称其为特色小镇,它应该是一个生产、生活、经济与文化协调协同发展的地域空间,无论搞什么产业,如果缺乏文化因素都是难以形成特色。

一座城市,只有拥有个性有特色有故事有文脉,才会被人们所关注和铭记。“特色文化+旅游全要素”深度融合,除了能够让游客从城市建筑风貌、景观中感受特色文化之外,还要能从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感受到特色文化的存在。让特色文化能够与旅游要素深度融合,才能够让游客在不经意的旅游中感受体验到地方的文化,从小处入手、从细节做起才能更好地彰显特色文化旅游的魅力。

(二)青秀区打造南宁文化旅游中心对策建议

针对青秀区文化旅游发展中的短板,突出主干,强化特色,青秀区打造南宁文化旅游中心的要务,大道至简,可以先做以下最具文化特色的“几个一”,从而带动一大片。

1.“一项系统工程”,即青秀文脉工程。从操作层面来看,首先是专家层面,采取定向委托的办法,委托功力深厚的文史专家团队完成《青秀文脉研究》,深入挖掘青秀区的历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助力旅游发展。

2.“一个主流社交网络的APP”,就大众层面而言,是大众版的青秀文脉工程。采取召开现场会的方式,推广长塘镇制作主流社交媒体微信版APP《有一个美丽传说——叫长塘圩“倒湾水”》的成功经验,青秀区下辖的四个镇五个街道都应制作一个有各自特色的微信版APP,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从中提炼出四镇五街道各自的文化特色,从而打造成9个各具特色的“特色文化+旅游全要素”创新发展模式来,最终融为青秀城区版的APP,彻底补上青秀区文化旅游发展中不讲故事的短板,并在移动互联网中广泛传播。还有专家与大众相结合的层面,把专家版和大众版的青秀文脉工程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使之成为青秀区打造南宁市文化旅游中心最大的亮点和文化特色。

3.“一条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青秀区的“龙”,就是邕江。龙头就是龙象塔,古代河流都须建宝塔封锁水口,水口就是龙头的地方,如同杭州西湖上矗立的雷峰塔,以及钱塘江畔的六和塔一样。龙身就是弯弯曲曲的邕江,一条邕江,18条内河,邕就是被水环绕的城市。龙尾就是长塘圩倒水湾的双龙锁江口。这条龙可以做很多文章,比如“倒水湾”既可以做“三月三”的水上狂欢版,也可以做端午节龙舟大赛等等系列民俗水文化体育项目,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水为财,作为中国水城的核心城区,不做水文化的大文旅实在说不过去,比如长塘圩的古码头就可以做很多大文章。

4.“一庙会”。海拔473米的军山,是南宁市方圆40公里内最高的山峰。军山的名气在南宁市乃至北海、钦州等地可是响当当的。军山庙会形成于明末清初,有着300多年悠长的历史,每年的四月初八,长塘镇当地居民、南宁市民及很多外地来的群众都会登上军山,到李亚王纪念堂前烧香祈福。李亚王是长塘的农民英雄。明末清初,李亚王带领农民起义,他们杀贪官开粮仓,救济百姓,在百姓中很有威望。百姓为了纪念李亚王的功德,在军山上修建了李亚王纪念堂,每到农历四月初八,更举行盛大的庙会,纪念英雄。军山庙会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08年军山庙会被列入南宁市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岁月变迁,军山庙会走过的“轨迹”依然清晰可见。庙会的形成除了与纪念农民起义英雄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有关,庙会特有的风俗还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伴随着民间民俗活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而今,庙会的内容和形式日趋丰富多样,那些散落民间的独具长塘特色的民俗文化登上了庙会的大舞台,如舞龙狮、唱师公戏、神祭、对山歌、演古装戏等。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军山庙会的名气已是远近闻名。城区和镇政府本着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争取把军山庙会从区市非遗名录推进到国家级非遗名录。

5.“一山一湖一书院”。“一山”,即斑山,又名斑岭也叫斑峰,位于刘圩镇东面,由大小六个山峰组成。在斑山内有八处奇景(即榕树、仙人掌、瀑布、虎额、鹞洞、罗家井、燕巢、石棺材),俗称斑山八景。许多文人墨客到此留下不少赞美诗篇,每年农历正月初七、四月十五当地群众都会自发来此地举办斑山庙会。斑山庙会源于美丽动人的斑山传说,2014年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湖”,即马鞍湖,系郁江—邕江支流,湖面面积2000多亩,水深5~6米。乘坐游船在碧波荡漾的湖中游览,深深感受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惬意时,还会见到一只只白鹭飞到湖面嬉水;“一书院”,即斑山书院,“一门三进士”“一榜三举人”的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其建筑结构十分精致,外观为庙堂式的明清古建筑,全部用古代的青砖青瓦建成。屋脊是用灰胶积成的万寿曲屋脊,并浮塑“八仙过海”等图案,两座建筑四围绘有黑底白画的“雷云”和“卷草”图案,十分壮观。室内装修全部批荡青灰并打有白线。清光绪十一年,在斑峰就读的学子钟德瑞、谭莜园、梁润堂考了乙酉科举人,三魁同榜,震惊朝野。此后,书院的声誉大大提高,远近都有学子前来求读,培养出不少人才,体现出刘圩镇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这就是刘圩镇最大的文化特色。斑山书院被列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围绕着“一山一湖一书院”和国家发改委建设特色小镇的目标,刘圩镇还有很多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资源。在特色“文化+”旅游全要素的产业融合视域下,“十三五”时期在打造斑山文化主题公园的同时,拓展延伸文化价值链和旅游产业链,刘圩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富锌紫土资源,产出的农产品富含锌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目前全镇已建成三个桑蚕示范村、三个食用菌示范村、一个香芋示范村及九个超级稻连片种植示范区。以桑蚕、蘑菇、香芋、香米等四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已经初步显现出规模效益,团黄村被自治区命名为“广西香芋村”,“刘圩香芋”成功通过国家地理标志申报。麓阳村有机稻生产基地成为广西首个通过国家认证的有机香稻产地。如今“刘圩香芋”和“刘圩香米”已经成为响誉区内外的特色品牌;刘圩镇还大力发展养殖业,田野牧歌肉牛产业示范区现已落户刘圩,同时,全镇已建有养殖示范小区11个,龟鳖、蛇等特色养殖面积约3800平方米。其中梅花鹿、马鹿、绿色肉牛等为刘圩镇独具特色的特种养殖产业。并在特种养殖的基础上开发出了鹿茸酒、鹿血酒、鹿茸、鹿肉等系列产品。刘圩得天独厚的资源秉赋和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全要素,完全可以满足现代都市双休日自驾族庞大的后备箱工程的需求;刘圩镇西连南宁市邕宁区,东接南阳镇,北接长塘镇,是省道S101和S103的交汇点。发达的交通网,使得刘圩镇的特色文化+旅游全要素的建设既可丰富南宁特色旅游带的服务内容,又可作为近郊旅游带的交通枢纽,人气聚集和市场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一山一湖一书院+旅游全要素的发展前景广阔,从而形成与“美丽南方”石埠景区成东西呼应的南宁又一特色文化旅游亮点。

6.“一部神话剧的卡通动漫网络版和大型旅游秀邕江实景演出版”。2004年,南宁市粤剧团利用8个月的时间,倾力打造了一部融合南宁青秀山龙象塔的神话传说、爱情故事和旅游景点的具有南宁浓郁乡土气息的新编大型神话剧《龙象塔奇缘》。南宁市粤剧团为排演此剧,出动了极强阵容,由国家二级导演冯杏元任总导演,国家一级演员、第1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梁素梅等多位资深演员担纲主演。该剧人物塑造形神兼备,唱腔念白字正腔圆,武打动作优美矫健,把一个古老神话演绎得美不胜收,感人至深。该剧于2004年11月初在广州参加第四届国际粤剧节的展演,即刻受到了业内人士、羊城观众以及专家的欢迎,并引起了轰动的效果。香港政府艺术顾问余慕云先生在祝贺南宁粤剧团演出成功的同时,还邀请该团次年去香港演出。十几年过去了,该剧的文化底蕴是其他产品所不能代替的。建议青秀区委区政府和南宁市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组织全国顶级专家对该剧进行二度创作,可先期做成卡通动漫网络版进行网络传播,再考察龙象塔邕江一带,做成以龙象塔为背景的大型水上实景演出旅游项目,使之成为青秀区打造南宁文化旅游中心的重头戏,以填补南宁没有实景演出的空白,把南宁市数十亿计的交通客流转换成庞大的游客夜宿,成为青秀区打造南宁市文化旅游中心的压轴大戏。

7.“一首具有青秀区文化旅游特色的好歌”。由黄淑子作词王立平作曲的《可爱的南宁》是20世纪八十年代南宁电视台成立时的台歌,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仍然在老百姓中广为传唱。一首《广西尼的呀》把广西的“三月三”唱遍全世界。青秀区打造南宁市文化旅游中心不能没有这样的好歌,建议青秀区委区政府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具有青秀区文化特色的好歌,好让青秀区的文化旅游乘着歌声的翅膀飞遍全世界。

8.“一座展示青秀区千年文脉的专题博物馆”。作为千年古城的核心城区,需要有一个专题博物馆来集中系统展现千年古城的历史文脉,展品通过向民间方式征集,如今在古旧书画市场上,一本肖云举的线装书竟炒到两三千元,可见民间收藏的潜力和容量都很大。专题博物馆的意义很大,1996年成都三星堆博物馆动工时还是一片荒郊野岭,现今已成为150万人口的卫星城。青秀区文化底蕴深厚,可以成立一个青秀博物馆,让其成为展示青秀历史文化的窗口。

猜你喜欢
特色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谁远谁近?
完美的特色党建
旅游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