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视野下推动广西文化“走出去”的对策

2019-03-04 02:13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广西一带一路

李 萍

一、明确目标:立足国家发展大局,紧扣区域资源特性

十九大报告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了文化在民族凝心聚力、经济创新发展、国际交流合作中的作用,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发展、促进文化传播。广西作为我国文化大省,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应结合十九大报告精神和广西实际,立足国家发展大局,紧扣区域资源特性,明确文化走出去的目标定位:

其一,将广西建设成中华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省区。深入挖掘广西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核心理念,推进优秀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格局的构建中,讲好广西故事,提高广西文化软实力。

其二,把广西打造成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核心枢纽。立足区位优势与文化优势,加强与东盟各国在文化领域的对接与合作,积极构建有凝聚力和辐射力的文化品牌,以文化为媒办好“民心相通”工程。

其三,以国际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带动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与脱贫攻坚步伐。整合广西民族文化、乡村文化、边疆文化等资源,培育文化发展新业态,探寻文化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积极融入国际文化产业市场,从文化的角度加快广西经济发展与脱贫攻坚步伐。

二、遴选资源:划定“走出去”的主体文化对象,建设广西文化“走出去”专项资源数据库和网络服务平台

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文化输出,推动文化“走出去”首先得根据一定标准遴选资源,划定“走出去”的主体文化对象,进而建设广西文化“走出去”专项资源数据库和网络服务平台。

(一)划定“走出去”的主体文化对象

走出国门、融入世界的文化应具备包容开放、和谐共生、特色鲜明的基本特点。据此,笔者认为以下文化应成为广西文化“走出去”的主体资源:一是北部湾海洋文化。北部湾是珍珠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西风东渐的桥头堡,其海洋文化充分彰显了广西海纳百川的文化品格;二是桂林山水文化。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山水文化是中原文化与自然山水的有机融合,显示了广西这片土地对中国古代先进文化的健康吸纳;三是红水河及左右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壮、瑶、苗、侗、彝、仫佬、京等少数民族在这一流域和睦相处、和谐共生,多民族的集体智慧成就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多元共荣的文化盛景。上述三大文化版块形态殊异、各具特色,却又同时具备兼容并包、开放进取的文化共性,可以为广西文化“走出去”创造可塑性强、创生性好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二)建设广西文化“走出去”专项资源数据库

以上述三大文化板块为主体资源,运用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理论方法,建设广西文化“走出去”专项资源数据库。制定“走出去”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标准以及元数据标准和规范,对采集到的原始素材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数字化处理、分类、标引,包括对文字、图片、影音的加工处理,以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文化的来源进行地理位置标识。通过数据库将大量的文化信息数据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并提供存储、维护、检索的功能,使相关人员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的信息。

(三)建设广西文化“走出去”专项资源网络服务平台

立足推动广西文化“走出去”,研发共享、开放的广西文化专项资源库网络储存、检索技术,支持广西各级文化部门自主建构广西文化资源库的分支专题,自主添加、更新维护和发布信息等,为广西文化的收集与传播活动提供技术、内容等方面的支持。

三、丰富路径:在“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开放发展新格局中拓展思路、盘活资源

“南向、北联、东融、西合”是广西开放战略的重大创新,诠释了广西开放格局的新内涵。广西文化“走出去”应在这一开放发展新格局中进一步拓宽思路、盘活资源。

(一)深化拓展与新加坡及沿线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

针对新加坡文化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与我国文化融合与冲突并存的特点,广西应注意避开意识形态壁垒,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实施以下合作模式:1.以高校为主体的“人才培养+人员交流”合作模式。以高校为主体,建设“国际人才培养和文化合作交流中心”,通过开展人才培养、文化交流、高端咨询以及文化成果转化等活动,加强广西高校与新加坡高校在文化教育、文化产业、公共管理、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深入交流与合作。2.以民间为主体的“文化产业+文化旅游”合作模式。以民间为主体,以产业化和商业化为方式,通过举办文化艺术展演等活动,加强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项目的合作,扩大我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项目输出。在以上模式实施过程中,可以吸纳我国中西部其他省份及沿线国家参与进来。

(二)对接大湾区的发展,建设广西国际文化产业园区

积极推进两广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建设广西国际文化产业园区,以文化产业园区为战略平台整合相关文化资源,接受大湾区辐射,对接大湾区市场,承接大湾区产业,借力大湾区发展,积极将广西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要素和产业集群优势,进而融入国内国际文化产业市场。国际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应按照“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原则,充分利用政府、文化投资机构、中介组织、企业的力量,引导分散的资源、项目尽可能向园区集中,按照统一规划、分项目实施的办法,请专业机构做好项目策划与储备,高起点策划、高品位设计、突出特色、体现功能,优先做好龙头项目,将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列为首选龙头项目并以之带动园区的发展。

(三)面向“一带一路”实施以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开发为主的“六省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规划

中国西南、中南地区是我区开放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腹地。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湖南等“六省区”均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且具备较强的旅游接待综合能力。广西在加快落实高铁经济带框架合作协议的同时,应积极建立桂黔、桂滇、桂川、桂渝、桂湘跨省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学习吸收西南、中南诸省区“文化走出去”的经验,大力促进与上述省区的文化深度合作,协调开发旅游资源,以广西文化为主导,积极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中国南方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实施面向“一带一路”的、以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开发为主的“六省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规划。

(四)依附国际产能合作大力推进重点面向东盟国家的文化“走出去”战略

国际产能合作将是未来广西加强与东盟合作的重点。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世界背景下,国际产能合作的推进必将给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带来丰富的契机。据此,广西应大力培育和扶持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对外文化中介机构:其一,加强与东盟国家知名文化企业的合作。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集中力量培育、保护、扶持、发展一批面向东盟国家的驰名文化品牌和名牌文化产品,扩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其二,加强与东盟国家知名文化机构的合作。着重抓好具有鲜明广西特色的影视剧、出版物、民间音乐舞蹈和杂技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进一步扩大广西文化的传播范围和海外传播力。

四、系统规划:化零为整、统筹安排、集中发力——启动“广西文化‘走出去’工程”

广西文化“走出去”近年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总体而言,该项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缺少一个系统规划。为便于统筹安排、集中发力,同时减少运作成本、强化可持续动力,笔者认为应在自治区政府层面启动“广西文化‘走出去’工程”,在该项工程的统领下做好以下工作:

(一)制定战略规划

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结合广西区域特性,由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主导,会同政界、学界、商界力量,制定“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广西文化‘走出去’”的短期、中期、长期战略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

(二)组建智囊团队

面向全国,在相关领域范围内遴选和聘请专家,组建由区内外知名专家有机组成的“广西文化‘走出去’工程”智囊团,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广西文化“走出去”提供常态的决策参谋和发展建议。

(三)整合平台资源

各级政府部门有效对接,从“对外文化宣传”“对外文化交流”“对外文化贸易”三大版块着手,全面盘点广西支持文化“走出去”的平台资源,化零为整,尽可能将之系统整合。例如可将广西现有的图书版权输出支持平台整合为“桂译工程”,并积极与国际出版物展销活动、国际性文化博览会等国际性平台或国际性知名文化机构对接,以扩大版权交易与合作规模,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此外,还应积极引导“对外文化宣传”“对外文化交流”“对外文化贸易”三大版块之间的有效互动,强调区级平台与地方平台的合理对接。

(四)设立专项资金

设立“推动广西文化‘走出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以下项目开支:其一用于广西文化“走出去”专项资源数据库和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其二用于重点文化平台、重点文化项目和重点文化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其三用于广西国际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启动;其四用于“广西文化‘走出去’工程”专家智囊团的组建与运作。

(五)构建管理机制

其一,成立“广西文化‘走出去’工程”组织管理机构,由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直接领导。其二,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包括规范文化产业的市场准入、贸易审批、统计报表、海关出入境等管理制度,制定鼓励文化产业的投资优惠、税收优惠、基金扶持经济政策,等等。其三,建立相关运作体系,包括:1.广西文化资源调查体系——按照文化“走出去”的功能、价值和形式,以上述三大文化版块为主,对我区文化资源进行盘点、分类和统计。2.广西文化“走出去”项目和平台统计体系——根据文化“走出去”的界定标准,选择适当统计口径对相关项目和平台进行统计,以及时掌握广西文化“走出去”的最新动态。3.广西文化消费市场调查体系——通过调查了解国内外消费群体和消费者对广西文化产品的消费习惯,对广西文化市场做出一个理性分析。

五、优化发展:“固本”“交融”“复合”“联动”

融入“一带一路”的广西文化,不仅代言八桂的区域品牌,更是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应启动优化发展战略,通过“固本”“交融”“复合”“联动”,提升广西文化“走出去”的社会效应,优化广西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格局。

(一)“固本”——即传递具有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质的中华文化形象

“固本”既是文化“走出去”的初衷,也是实现文化错位竞争的前提。广西应深入挖掘、正确解读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推动广西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极力打造对外宣传、对外交流和对外贸易中的特色文化品牌,让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中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二)“交融”——即推动广西文化在和谐的环境下被世界所接纳

“文化走出去”不是单向的文化行为,而是带有双向性的跨境文化活动。广西只有在深入调研和客观掌握国外文化需求与文化接纳力的前提下传递具有亲和力的中华文化形象,才能有效地推动文化“走出去”。具体而言,就是敲定广西文化与境外文化的“融洽点”,构建广西文化与境外文化交流沟通的“对话框”,唯有如此,广西文化才能在“和谐的氛围”“互动的机制”和“共享的语境”中被世界所接纳。

(三)“复合”——即强调文化产业发展的链条化与文化输出方式的多样化

广西要加大力度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延伸服务领域,拓展服务内容,增强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重点扶持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艺演出、动漫游戏、工艺美术等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出口贸易,赋予有条件的各类文化企业外贸自营权;积极构建由新闻出版、演艺娱乐、广播影视、文化旅游、动漫游戏、体育健身、艺术培训、休闲养生、节庆会展、网络文化、工艺美术、文物博览等业态组成的文化产业结构,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丰富文化产品、完善产业链条和拓宽文化产品的输出路径。

(四)“联动”——即国家倡议与区域诉求合二为一、互动发展

积极参与中华文化传播工程、出版物对外推广工程、多语种环球广播网建设、汉语国际推广等国家级文化“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并结合国家的工程项目和广西的历史文化、地理区位优势,重点面向东盟国家开展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大力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广西国际文化产业园区与广西城市发展、乡村建设紧密结合,与科技、教育、信息、旅游、体育、休闲等产业联动发展,将“文化走出去”与“文化扶贫”有效对接,既响应国家的“文化走出去”倡议,又助力我区的脱贫攻坚战略与乡村振兴计划。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广西一带一路
广西贵港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广西诗歌五人谈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