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武翀
(成都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四川成都 61004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参与冰雪运动,享受其带来的激情与乐趣。自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以来,群众对冰雪运动热情更是有增无减,同时对冰雪运动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近几年贵州省冰雪运动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如何落实“北雪南展,北冰南移”,如何制定新时代下的群众性冰雪运动发展策略,如何通过开展冰雪运动来实施精准扶贫,这些都是急需攻克的难题和重点。介于第24届冬奥会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的契机,本研究以贵州省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发展现状为选题,试图找出适合贵州省群众性冰雪运动发展的有效策略,为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助力,为实现冰雪运动强国出力。
文化在现代体育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导向作用,冰雪文化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它是指诞生于冰雪自然环境中以冰雪生态环境为基础所采取的或所创造的,带有冰雪符号的生活方式[1],冰雪运动文化作为冰雪文化的下位概念,是影响群众性冰雪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性体育文化,是指在冰雪自然环境中一切体育活动和体育现象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斯图尔德曾指出:“相应的环境特征由文化决定,而较简单的文化更容易受环境制约”[3]。生态环境直接制约了贵州冰雪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加之本土山地文化的影响和地形限制,冰雪文化缺失的贵州想要发展冰雪运动,还需进一步制定相关对策。
贵州经济落后,群众体育意识淡薄,缺乏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加之受地形限制,人们对冰雪运动接触较少,市场上的俱乐部也仅以速度轮滑训练为主,尚未形成“轮转冰”的局面。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贵州省现有滑冰场数量极少,除报名参加培训班的中小学生以外,其他参与者频率仅每月1次。据贵州省体育局统计,2017年贵州滑雪场接待人次达120万,但本省直接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距2020年目标设定的20万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冰雪项目收费较高制约其消费能力,导致群众参与频率低。
政府作为影响群众性冰雪运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可以加快推进发展的这一过程。在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积极实施“北雪南展西扩战略”,计划到2025年带动4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支持全省高海拔地区冰雪场地建设,争取到2020年建成各类冰雪运动场馆20个[4]。例如六盘水市以冰雪运动为核心发布了六盘水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的通知,强调了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供给,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大力发展群众性冰雪运动[5],在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下,不仅体现政府部门公共体育服务理念的升级,还有利于推动其市场化运作,带动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冰雪运动。
贵州目前已建成推出共9个滑雪场(表1),在考察过程中,发现除玉舍及梅花山滑雪场以外,其他滑雪场以冰雪旅游为主而非健身,雪道规模过窄,雪期过短,且大部分滑雪场距市区较远,交通不便利。目前贵州省政府尚未投资参与建设冰上运动场馆,所以省体育局并未入统滑冰场馆,通过实地考察,贵州现有的4个真冰滑冰场都是社会投资修建的(表2),其中1个还在建设当中,且收费标准存在差异,而市场上其他滑冰场仅能提供旱冰轮滑。修建于购物中心周围的冰场设施较为齐全,有专业教练进行指导,安全系数较高,而修建于社区周边的滑冰场规模较小、滑冰器械陈旧,缺乏专业指导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表1 贵州省雪上项目场地设施建设情况
表2 贵州省冰上项目场地设施建设情况
随着贵州省与黑龙江冬季项目运动管理中心签订了《冰雪运动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了冰雪运动科学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加之贵州省冬季运动协会和冰雪运动管理中心的建立,群众性冰雪运动及竞技性冰雪运动得到纵深发展,为冰雪运动发展及人才培养带来新突破[6]。目前六盘水市已经组建了贵州第一支冰雪运动队,并有两名队员入选“奥运直通计划”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这将进一步带动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积极性,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7]。
由于冰雪运动在贵州的起步时间较晚,冰雪运动人口少,群众基础薄弱,导致组织和协会的建设滞后,除了政府成立的贵州省冬季运动协会外,民间组织创办的协会还是空缺。市场上除了一家位于贵阳的欧悦真冰滑冰俱乐部之外,其它俱乐部仅提供旱冰轮滑服务和训练,严重阻碍了群众性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必须尽快成立相关协会和俱乐部,实行“轮转冰”计划,扩大冰雪运动人口。
在政府支持下,贵州省实现首次在南方举办冬季滑雪活动,同时在此期间举办了南方首次冰雪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经过四家主办单位的协商,达成了《2017(六盘水)冰雪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共识》,本次冬季论坛将成为永久论坛,有利于推动冰雪运动供给侧改革[8],加快落实“北雪南展西扩东进”战略计划。下一步贵州省还将继续举办 “世界雪日暨国际儿童滑雪节”、“贵州省第二届滑雪节”等滑雪系列活动,争取到2020年贵州省带动9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9]。
在贵州省已发布的关于体育运动的通知中,针对冰雪运动仅停留在宏观笼统的层面。首先政策引导不足,发展战略思路不清晰,缺乏可行性。如何落实“北雪南展西扩”战略,如何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宣传普及活动,如何与国内外冰雪运动基地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等问题都缺乏具体实施办法,下面的各市、县也难以开展具体工作。其次,贵州针对冰雪运动的法律法规还是一片空缺,无法给参与者提供有力保障,加之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政府仅是照搬北方地区的人才培养计划,极大影响其培养工作进程。再次,关于冰雪运动的管理部门仅有贵州省冬季运动协会及贵州省冰雪运动管理中心,权力过于集中,不利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冰雪运动。
贵州省目前存在冰雪运动普及程度不高、冰雪文化氛围营造不足的问题。受山地文化影响和地形限制,导致大众缺乏对冰雪运动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哪怕现在很多大型冰雪场馆开展冰雪节等系列活动,努力宣传冰雪文化,但由于基础薄弱,远远达不到北方地区的冰雪文化氛围高度。其次赛事活动宣传不到位,宣传重心向外界倾斜,忽略本土,而且宣传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再次,社会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匮乏[10]。贵州省冰雪运动发展较晚,冰雪运动俱乐部等组织数量严重匮乏,不具备人才竞争力,加之社会尚未将冰雪运动人才纳入其培养体系,导致人才挖掘不纵深、不全面,影响冰雪运动项目的开展。
贵州经济落后,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8.77%,人民生活水平低,极大程度上制约消费理念的转变和升级。另一方面由于资金不足,招商引资成问题,体育场馆的修建由于没有后续资金跟进导致被拆或者闲置不管,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首要前提是场地,没有场地或者只有基础设施不齐全的场地,给大众带来不便同时还消磨其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扩大冰雪运动人口从何说起。其次,人均收入水平低,冰雪运动价格昂贵,抑制群众其消费需求。据统计,2017年贵州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04元,比2016年名义增长10.5%,但如果分群体来看,部分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000元,体育消费占比过低,导致群众性冰雪运动发展滞后[11]。
贵州地处西南山区,一方面气候温暖湿润呈多样性,自然降雪不足,导致冰雪场馆运营成本高。目前贵州9个滑雪场大都采用一半自然降雪,一半人工造雪的方式,不仅造价昂贵,而且加之贵州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多,干旱、凝冻、冰雹频发[12],也会影响滑雪场地的质量和积雪厚度,不利于冰雪运动的开展。另一方面贵州省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地形险峻,坡度较陡,平地面积小,建设冰雪场地有一定难度,项目开发大都局限于雪上运动,而冰上运动几乎没有涉及,长期下来“轻冰重雪”会影响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发展。
首先贵州教育水平不高,体育教育不重视,直接影响群众性冰雪运动的普及推广。作为全国几大贫困省之一的贵州,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水平低下,虽然教育部门一直鼓励实行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人们存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忽略体育重要性,加之学校没有设置与冰雪运动有关的课程,导致群众性冰雪运动意识不强。其次,受生态环境影响,冰雪文化的产生、发展和传播受阻。冰雪文化需要适宜的环境和足够的条件才能产生并保持稳定发展,贵州因为其四面环山较为封闭的地形,加之受山地文化影响,缺少新观念、新思想的流入,人民价值观念尚未升级,对其他文化接受度有限,导致冰雪文化无法产生和发展。
走访发现贵州省的冰雪场馆市场定位不精准,缺乏目标群体,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其次,宣传手段单一,指导方式落后。贵州省内大多数冰雪场馆的宣传方式主要是线下宣传,通过地推、体验的方式来进行推广,收效甚微,进行线上宣传、采取多种营销手段的场馆少之又少,没有充分调动大众积极性并发挥其作用。再次冰雪场地规模过小,运营期较短,无法满足多人同时上冰及全年健身需求,影响群众参与度。一方面,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供给不足。滑冰场因多处于市中心所以周边配套设施较完善,但是存在运动器械老化、更新不及时等状况,易导致客户流失。而目前贵州滑雪场的周边配套设施仅是酒店,且交通不方便,性价比低;提供的食物种类单一,没有考虑其他地区游客的饮食习惯;滑雪场内厕所修建数量过少,给游客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资质审核成问题,部分工作人员未经培训就无证上岗,缺乏服务意识,影响客户体验。
目前贵州省冰雪运动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是北方冰雪运动的难以超越及南方其他地方冰雪运动发展带来的挑战,北方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然成为冰雪运动的圣地,给冰雪运动的发展创造了各种条件,加上建设时间早、政策落实到位、冰雪运动基地数量多,已经做出一番成绩,很长一段时间仍是难以超越。现阶段秦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以上海、福建、江苏、广东的冰雪运动发展得最好,由于经济实力强、冰雪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群众基础,贵州省想要从南方地区脱颖而出可谓是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冰雪产业不成规模,产业链单一,缺乏冰雪运动品牌。冰雪运动产业是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的重要基础,也是其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目前贵州省冰雪运动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竞争力弱,缺少生产制造冰雪运动用品的企业公司;现有的冰雪场馆规模过小、建设不标准,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多元的需求;冰雪运动培训市场不规范,缺少专业指导人员;冰雪赛事运营经验不足,宣传手段单一,难以打造具有知名度的优质赛事品牌,导致群众性冰雪运动建设滞后。
政府应牢固树立绿色、创新、共享发展的理念,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特色大力开展群众体育工作,抓住“十三五”和2022年冬奥会期间的体育发展机遇,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建立体育、扶贫、旅游三者良性互动的关系,还需考虑市场机制与群众性冰雪运动的接轨融合,分不同时间阶段和不同地区制定详细计划,落实有关政策,形成“以雪为主、以冰为辅”的发展战略思路[13]。一方面加快完善冰雪运动法律法规,优化冰雪运动发展环境。其次与黑龙江、吉林等冰雪大省实现人才共享,积极组建贵州冰雪运动项目队,大力发展冰壶、速度滑冰、单板滑雪项,同时整合教育资源,以本土选拔为主形成梯队合理的后备人才链,为其制定保障措施,完善激励机制[14]。另一方面下放权力,发挥冰雪运动管理中心作用,推动社会建立冰雪运动组织,激发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和谐发展、分工明确的局面。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冰雪活动和节日庆典来具体落实“北雪南展西扩”战略,可以很大程度上调动群众热情,同时主办方应加大宣传力度,把握宣传重心,充分调动本省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其次,社会应积极投资建设冰雪运动俱乐部,以俱乐部为平台为冰雪运动人才提供训练服务,提升其竞争力。另一方面,运动人才应纳入社会发展培养体系,从社会层面提高冰雪运动普及度,以社会为基础对冰雪运动人才进行发掘培养,提高冰雪运动竞技水平。
当前贵州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放宽市场准入,厘清“政府、社会和市场”边界,构建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新格局,减少体育行政部门对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的干预,减少体育赛事审批事项[15],发挥市场作用,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鼓励社会参与投资体育,激发市场活力。同时融合冰雪运动与精准扶贫,以冰雪促经济,通过贫困户入股滑雪场建设和经营等方式实现收入增加、加快体育旅游发展[16],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加速人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发展,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大大提高了其文化水平,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早日完成精准脱贫的艰巨任务。
贵州地理位置独特,可以利用山地资源打造标准雪场抢占先机,通过开展雪上项目来带动冰上项目发展,积极建设具有山地特色的生态体育公园,打造著名冰雪景区,使位于森林氧吧里的滑雪场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以此提高旅游收入,提升贵州省知名度,还应贯彻生态体育理念,创新旅游开发模式,在政策引导下推广冰雪运动带动旅游与扶贫,使“冷冰雪”变成“热经济”,为实现“体育+扶贫+旅游”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冰雪文化是冰雪运动价值的沉淀和结晶,能够通过推广冰雪文化让群众感受其魅力,在大力宣传贵州山地民族体育文化的同时,也要积极和北方省份进行冰雪文化交流,通过举办各种冰雪赛事及节日庆典提高群众对“北冰南移,北雪南展”的认识,营造浓厚冰雪文化氛围。其次,积极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在教育部门支持下开设冰雪运动课程及科学讲座,让青少年爱上冰雪运动,为终生参与体育奠定基础,扩大贵州冰雪运动人才储备,推动冰雪强国建设。
冰雪场地作为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开展前提,应该引入先进管理制度,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利用贵州山地资源扩大现有冰雪场馆规模,修建专业雪道和标准冰场,进口国外先进冰雪制造机器,延长运营期,加快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科学化、人性化、专业化运营,注重赛后利益,降低闲置成本,其次进行市场调研,确立市场定位,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服务意识,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冰雪体验。
加快制定相关政策计划通过互联网推动冰雪运动的快速发展,融合“互联网+”激活体育市场,乘“北雪南展西扩东进”之风,突破地域限制,为打造南方冰雪运动基地及示范区创造新机遇,积极向北方地区学习冰雪赛事策划及运营知识,积累赛事经验,打造特色品牌冰雪赛事,加强冰雪运动科研团队建设,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通过科技手段加速冰雪运动发展,提升本土冰雪运动竞争力。
近年来,贵州省依托独特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以六盘水市为首打造出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精品冰雪赛事,吸引了众多游客,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助推精准扶贫、脱贫等工作。但由于地形限制、经济落后,目前贵州省群众性冰雪运动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部门应该合理布局,确定发展战略思路。社会方面应积极落实相关战略,完善社会培养体系,扩大冰雪运动人口。同时发挥市场作用,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助推脱贫攻坚。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开展冰雪文化系列活动,提高冰雪运动普及程度。其次整合资源建设冰雪场地,提高运营管理能力。同时冰雪运动自身方面要做好“互联网+体育”的跨界融合,打造南方冰雪运动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