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佳佳 顾 阳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2016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3]“大纲”的颁布和实施,将中国“全民健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不仅把健康问题提高到国家层面进行讨论,而且对提高我国国民体质、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驱动力。体育保险和体育场馆都是体育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大纲”不断推行的过程皆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体育场馆正在逐步对外开放,体育场馆的运动人数也在逐步增加,可是在参与体育运动增多的同时又伴随着受伤风险的增加,所以,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果引入有针对性的体育保险,就可以有效地改善高校体育场馆在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仅可以降低高校的财政支出,缓解在高校体育场馆中受伤问题的纠纷和矛盾,而且可以减轻体育锻炼者的受伤焦虑,以期能为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合理运营和体育保险的蓬勃发展带来新的思路,高校体育场馆和体育保险能更好地为《纲要》服务,为“全民健身”服务。
针对本研究的需要,通过图书馆大量阅读和搜索相关学术论文,学术期刊,体育类专著;同时借助现代发达的互联网系统,吸取相关专家学者对体育场馆、体育保险的观点和建议,并查阅关于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有关文件。
对高校体育场馆和体育保险的相关数据进行梳理,并在本研究中进行展示,做进一步直观地剖析其特征。
首先是学校本身的安全:学校本身的安全又包括学校场地设施的安全使用和学生的人身安全,然后是进校运动者的安全:社会人员较为复杂,且人员众多难免在锻炼过程中出现器材损坏和人身伤害等问题。[10]但如果在高校场馆发生这些问题,都会使学校陷入各种人事纠纷和赔偿问题,会对学校的教学效果和学校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安全问题不仅阻碍了我国高校场馆对外开放的程度,也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体育场运营和发展,同时,也是我国部分高校场馆禁止对外开放的根本原因。
随着“全民健身”概念不断深入人心,利用业余时间锻炼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高校体育场馆在满足高校师生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社会人群健身的需求,所以,社会群体的参与对高校体育课程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社会体育人群的参与会占据一定的运动场地和使用时间,对高校体育人群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体育场馆的大量使用时间都被高校师生占用,体育场馆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社会人员使用,因此,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高校体育场馆相比社会场馆收费低,可是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大量资金的投入使得投资者面临资金压力,势必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压力。[8]因此,高校体育场馆的高成本和收益不平等,不仅影响了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投融资的顺利开展,还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兴趣。
外来人员的使用需要给予正确的规范指导,不当使用会缩短场馆和器材的使用年限。[6]场馆开放后,使用场馆的人数和时间将会增加,且因为使用人群和使用时间的不同,高校体育场馆将面临更大的养护压力。这些额外的工作量将增加体育场馆管理的成本,不仅要增大硬件设施的投放使用,而且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随着我国国民素质提高、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也愈加强烈。
表1 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学校体育场地数量占全国各种体育场地总数比例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占全国各种体育场地的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我国体育场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十五条指出: “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率,并且为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条件。”这些规定是我国政府要求高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的强制性依据。
《纲要》中还提到,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打造健身休闲综合服务体”。[5]体育保险也隶属于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民健身、休闲体育的“服务体”,更是《纲要》在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保障,为解决我国大众健身人群在参与健身广场舞、“短马”、太极拳等众多全民健身项目中受伤的风险问题提供坚实后盾。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体育保险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将有一个巨大的体育保险市场,且在高校体育场馆里锻炼的运动人群对体育保险实际又是十分需要的。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将会对体育保险迎来很好发展的机会,体育保险市场一旦在高校体育场馆中形成,高校体育场馆的保障也将会不断提高。
在参与体育运动人群增多的同时,也出现了运动场地缺乏的问题,如前段时间出现的“广场舞大爷大妈霸占篮球场,驱逐打球少年双方起冲突”的案件等,都是我国体育场地不充足而产生的社会矛盾。所以,在各种压力和要求下,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大部分都是开放的,开放率在90%以上,绝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都同意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工作将继续下去,这充分说明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是必然趋势。[6]
体育保险最重要的意义是在责任事故中保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在高校体育场馆运动中,对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将会有一定的磨损,且当场馆、设施受到损坏时,管理者很多时候都选择修补或再次购买设施,增加了高校对体育场馆的财政支出;且在高校体育场馆里出现意外伤残事故时,昂贵的医疗费用往往会使体育参与者感到束手无策。如果高校体育场馆购买了相应的体育保险,则体育保险公司将视情节严重对体育场馆、运动参与者给予一定的赔偿,因此,它不仅减轻了高校和受伤运动者的经济负担,也给其他在高校体育场馆中的体育运动人群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校的体育场馆不仅有体育专业的教师和高水平运动员,还拥有体育管理人员,他们不仅拥有着丰富的体育指导经历和比赛训练经验,还掌握了大量先进的体育信息和训练手段,能够更加科学地帮助社会体育人群健康、有效的参与体育活动,为高校体育场馆经营与销售体育保险的坚实后盾。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吸引了不少校外体育人群,减少了高等院校体育场馆的运营成本,而且能让高校体育场馆的人才资源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更好地施展其作用,且让体育保险“接地气”地进入高校体育场馆进行运营。
在不影响高校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场馆的开放程度,让体育保险也应用于体育场馆,完善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机制,以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去高校体育场馆,同时,能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增加高校场馆的效率,高校体育场馆将有效地把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有机地粘合在一起,而且能极佳地解决因体育锻炼场地不够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在美国,高校体育场馆、大型体育场馆的体育文化研究、宣传建设等,还有美国政府立法、政策引导和体育保险的保障下,运营都是非常成功的。[7]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不重视场馆的风险管理,没有科学的对体育场馆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评价,也没有合理的选择风险管理方法。目前,我国高校场馆管理经营者的保险意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或误解,总认为风险是小概率事件,对风险总抱有侥幸心理。[9]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运动伴随着风险,或者没有对场馆风险事故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进行科学的估测,所以面对高校体育场馆运动的风险都存在着侥幸或无所谓的态度,因此,严重制约了高校体育场馆对体育保险的需求。
现阶段,我国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意识和保障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体育运动人群购买体育保险意识却十分薄弱。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保险的保险密度、保险深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美国保险密度、深度有较大差距,据《2017-2022年中国体育保险市场监测报告》预测,我国保险在2020年保险密度将会达到532.7美元/人,保险深度将会达到5%。[9]整体来看,我国体育运动人群的投保意识严重缺乏。
表2 我国保险密度、保险深度
我国的体育保险公司缺乏体育场馆的体育保险业务,且我国的体育保险还不成熟,潜在的风险较大。高校体育场馆的相应体育保险,不仅复杂,而且在技术、管理上对体育保险公司的要求较高,在设计产品时对风险考虑欠缺,且体育保险公司自身的创新水平落后,因此,体育保险公司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相关体育保险开发的积极性不高。
(1)体育场馆运营风险增大。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支持下,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全民健身的意识也逐渐增强,与此同时,在高校体育场馆运动时受伤的风险也逐渐增大,且高校体育场馆在运营时也存在入馆人员的安全问题、高校体育开展与场馆经营相矛盾、体育场馆的高成本和收益不平等、资金威胁、场馆维护的问题,基于此,在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中引入合适的体育保险机制显得格外重要。
(2)保险机制为场馆运营提供保障。我国体育保险市场日趋增长,将良好的体育保险机制应用到高校体育场馆,能为高校体育场馆的运动人群提供保障,同时,在高校体育人才的优势帮助下运营,高校体育场馆引入体育保险后将会吸引更多体育运动人群,并提高场馆利用率、增加高校体育场馆收益。
(3)体育保险投保意识有待加强。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者的投保意识不足,且在运营中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且我国的体育运动人群也普遍投保意识缺乏。而我国体育保险的险种供给严重不足,缺乏对高校体育场馆相应险种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