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动作类”研讨中的尝试与突破

2019-03-03 13:22孙喜和陈昌福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支撑点研讨尝试

孙喜和 陈昌福

编者按:本期话题研讨是续《案例研析》栏目关于“如何合理制订单元计划”系列的第18专题研讨,以“支撑与平衡类动作单元教学设计的探讨”为主题,特邀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教授带领一线体育教师共同探讨如何设计有关支撑与平衡类动作的单元计划。结合本期话题研讨主题,从目标规定和内容连续化的角度,对平衡动作如何过渡到平衡技术等问题进行教学探讨,并给出了内容体系化等设想与期待,以激发一线体育教师对平衡类动作和平衡类技术的深入研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一线教师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案例,围绕本期话题研讨主题,分别从基于运动学习的视角、人体“发展”的角度、小学阶段内容的设置及平衡动作在教学中的练习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分两期刊发,以期为一线教师设计平衡类教学内容提供思路。后续《案例研析》栏目将继续就本系列专题进行深入研讨,请各位教师继续关注,并积极参与(参与话题研讨网址:http://bbs.jsport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2)。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动作,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平衡动作。如,“立正”动作是靠双脚支撑的平衡动作,坐在椅子上看电视、看书等则是以臀部接触椅子,而椅子用4条腿支撑身体的平衡动作,坐车时双脚站在车上,手抓住车上方的横杆或者环形的车把防止摔倒,这样的手脚并用是保持平衡的动作。

运动中,这类动作更是不胜枚举。如,所有项目的开始动作,诸如田径中短跑的起跑动作(不管是站立式还是蹲踞式)、举重的预备动作。又如,运动过程中对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射击类动作、体操的过渡性动作(自由操连续翻、跳之后的落地动作)等。再如,一些项目的结束动作,特别是体操类动作都强调落地动作,都属于平衡类动作。所追求的都是稳定性,换句话说,平衡类动作的根本意义在于追求动作的稳定性。

日常生活的稳定性动作和运动时的稳定性动作的区别在于日常生活的稳定性动作的意义在于“维持”姿势或“预防”姿势发生变化。但运动中的平衡类动作却具备更丰富的内涵,略举一二便知稳定动作的意义是:其一是“蓄力”、其二是“维持”、其三是“安稳”,面对这么丰富的内容,本期研讨的《支撑与平衡类动作单元教学设计的探讨》话题,就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了,其意在于维持平衡,但追求的是一种稳定。

一、目标规定的一种尝试与突破

单纯就一个动作来说,维持稳定性的相关心理学、生理学内容较为重要,如,小脑的机能发挥、各肌肉系统的协调、肌肉本身所具备的力量及舒张可能性等因素都较为重要。其表现形式则是维持一个动作、平稳移动及各种动作的变化和结束姿势的稳定等。到底如何从具体的内容中体现这些,应该是运动学习的重要课题。

本期案例设计很显然兼顾了所要表示的生理学及心理学意义,也注重了运动学习的目标规定和内容(动作稳定性)选择。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运动学习的序列和内容的呈现形式,更大胆地提出了“运动概念”等认知内容,属于一种新的尝试。

从目标中认知、认识规定来看,案例中,水平一的“了解平衡和支撑点”,水平二的“了解体操平衡中的肌张力概念”的概念学习,水平三的“了解对齐、延伸”,水平四的“了解平衡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重要性”等“运动概念”的出现,实际上是一种运动认识的建构,虽然这些运动概念在美国早就存在,但,在我国的运动教育中能够见到,实属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具有较高的价值。

从目标中运动技能的规定来看,案例中,水平一的“在不同的支撑点上,使用不同的身体姿势保持短时平衡,能完成简单的由动态转向静态动作”和“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保持短暂平衡并演示不同的姿势与高度”等技能学习都较为明确,水平二的“尝试有目的的平衡动作(如,合作平衡、倒立平衡)和在不同物体上保持平衡(如,平衡木、专业器材、冰鞋、滑板车等)”,水平三的“结合平衡与过渡,完成2~3个动作的组合,体现身体各部位与支撑点的对齐”“设计并表演体操的动作组合,能够体现出平衡和重心的流畅转移以及在方向、速度和程序上的变化”,水平四的“通过篮球运动,感知与体验在受干扰或者丧失平衡的情况下,运球、传接球与投篮技术的合理运用”等由水平一的“静态”平衡动作到水平二、水平三的“动态”平衡,进而发展到篮球项目中的“隐性”平衡的技能规定,呈现出技能目标递进发展的样态,可以看到教育家布鲁姆技能目标分类中所说的目标层次规定的影子。

布鲁姆认为,技能目标有7个层次,分别为“知觉”“定势”“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适应”“创新”。从“静态”平衡到“隐性”平衡的目标规定,虽然没有完全达到布鲁姆所说的7个层次,但初步具备了“适应”的设定。如,水平四篮球技能的目标“感知与体验在受干扰或者丧失平衡的情况下,运球、传接球与投篮技术的合理运用”是适应的一种表现。当然,这还属于最简单水平的认识,有待于更加深刻地挖掘和思考。但这种尝试,却是运动学习必须重视和强调的。可以说,这种尝试,是真正運动学习的良好开端。

二、内容连续化的尝试与突破

运动技能的形成,按照布鲁姆的观点,最后应该达到“创新”的目的。如,在足球实力分析时,提到“非洲雄鹰”“桑巴”“蓝衣军团”,人们马上就可以想到喀麦隆、巴西和意大利。因为他们将足球赋予了自己的智慧和风格,是悟透了足球本质后的自我发展。这样的“创新”虽然在体育教育中比较少见,却应该是努力的方向。本期案例开始了这样的探索,从内容安排上,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

水平一的内容呈现是“掌握平衡和支撑点的概念,完成脚支撑静态平衡”“完成身体其他部位作为支撑点的静态平衡”“完成相邻支撑点的2个平衡动作的转换”“动态转静态姿势的平衡,并能保持3秒”“借助器材完成平衡动作”。

水平二的内容呈现是“初步完成简单的动态平衡”“学会通过调整肌张力控制身体”“变换支撑点的平衡”“初步完成各种脚蹬墙平衡”“独立完成并展示1种倒立平衡姿势”。

水平三的内容呈现是“完成各种平衡的辅助练习”“初步体会平衡时的身体对称;在肌张力的控制下,变换器材完成相同平衡动作”“学习并掌握单个的体操平衡动作”“初步体会平衡动作的衔接与过渡”“设计并展示1套体操动作组合”。

水平四的内容呈现是“练习篮球球性,提高平衡能力”“提高与发展不同运动条件下篮球运球的动态平衡能力”“提高与发展不同运动条件下篮球传接球的平衡能力”“提高与发展不同运动条件下篮球投篮的平衡能力”。

水平一到水平四的内容安排呈现出静态动作下的点、点对应和过渡,静到动的转移方式与方法,动到活用的递进方式,可以说做到了从动作到项目的内容构建,虽然只是一个单项(篮球)的尝试,但其意义不可低估。

尽管在案例中,将课时的内容规定误认为是目标规定,但这种尝试反映的是从动作到技术的过渡,进一步发展的话,会自然延伸到战术、战略层次,完成内容体系化的设想。其价值也不可低估。

本次案例研析的题目,实际上超越了动作本身的研讨,是内容构成的一种尝试,是目标构建的一种尝试,更是体育教育教学本质探讨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值得期待,坚持下去,体育教育回归教育本质才能充满希望。

猜你喜欢
支撑点研讨尝试
再试试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再试试看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人生支撑点
飞机装配中支撑点设计方法研究
人生的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