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睫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津南 300350)
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准发展的重点,并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相信事物发展有其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坚持辩证思维的方法,才能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走向真理,建立科学的体系,对实践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摈弃西方以个人利益为重的思维方式,用辩证思维的方法看待国际矛盾和问题所交出的时代答卷。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想要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并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不仅要坚持走适合本国的路,还需要充分展现我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积极为重建国际新秩序贡献中国智慧。习近平在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坚持运用辩证思维,并结合当今中国和世界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恢复世界秩序、保障和平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深刻分析国际发展情况,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而提出的中国方案,是对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和引领。它的形成和发展,既留下了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经验的踪迹,也显示出其应运而生,不断根据实践变化而完善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思维作为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方法,一直贯穿其形成和发展的始终。
辩证思维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有一个根据实践发展,逐渐完善的过程。全球化在使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的同时,将资本主义危机也扩散到了世界范围,2008年的金融危机源发美国,危及全球,随后几年世界经济在人们的反思和探索中慢慢恢复。面对世界发展问题,2010年5月,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习近平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的初步想法;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写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也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威胁论、扩张论等不实言论,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时,表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紧接着,2013年3月,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针对国际关系问题再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也是习近平首次在国际场合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做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讲话,也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式走向世界,成为引领新型国际关系建立的具有中国智慧和中国特色的一面鲜红的旗帜;近年来,中日关系紧张,中菲矛盾频发,世界其他地区也动荡不安,根据这种局势,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日内瓦做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目标和主要内容,不断向世界辐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力量;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后,不断加强逆全球化的趋势,频繁搅乱世界秩序,与此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经过几年的发展也逐渐成熟,2018年10月14日正式发行了《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单行本。
辩证思维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主要内容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发展前景、文明交流和生态体系五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描绘了人类未来的美好蓝图,这也深深地蕴含着对立统一、联系与发展等辩证思维。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的固有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趋势,斗争性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趋势。世界经过几千年的时间,从相互隔绝的状态发展到现今密不可分的状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了质的提升,但随着世界联系日渐紧密,矛盾摩擦也随之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且波及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人不断为西方自由主义辩护,盲目乐观地相信这样的状况会随着自由化的提升而自行解决;也有唱衰自由主义的观点和行为,开始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掀起逆全球化的浪潮。这些观点都是不科学的。世界逐渐同一化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各种矛盾冲突,又以经济危机等形式表现出阻碍同一的趋势。这也就是那些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的哲学根源,他们只看到了斗争的一面,没有坚持辩证地看待世界的发展。辩证思维要求正视发展中的矛盾,任何事物都是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结合实际正确解决矛盾。习近平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他首先对当今世界局势做出判断,说道:“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①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4(002).社会不能走倒退的道路,只有继续向前发展。所以,人类想要发展进步,就必须直面时代矛盾,不仅要看到矛盾的一面,也要看到世界同一的一面。习近平立足本国国情,在坚持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闭关锁国。他看到了不同国家之间为争夺权力而发生的冲突,同时也看到了人类社会是共同依存的共同体,而且他更加突出“同一”的一面。“同一”使事物存在,习近平充分掌握这一点,他深知世界要发展的前提是世界存在,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地球中,必须互相依存,才能更好地发展。虽然国家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建立一个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全球治理机制,共同协商解决问题。习近平还仔细分析了 世界各国的发展利益,在政治、安全、经济、文明和生态五个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面,提出了符合各国利益的中国方案,只有各国本着平等互谅、互惠共赢的态度,共同面对世界发展矛盾,共同解决矛盾才可以真正地获得共同利益;如果只是闭关自守,拒绝合作,或是实行霸权,那就找不到发展的出路。另外,习近平也着重强调,现在世界面临的问题不是依靠一国或几国之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是全球性的,解决力量也需要联合全世界各国的力量,共同解决。所以,在既关注世界矛盾,更体现世界同一的立场上,习近平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是运用对立统一思维解决国际关系和世界发展问题的典范。
第二,辩证思维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依托。一方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体,不存在毫无联系、孤立的事物,各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的普遍联系是世界存在的基本状态,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另一方面,世界又是普遍发展的,无论是人、自然界,还是人类思维,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近代以来,各国之间各方面的交往都日益频繁,世界融合程度在不断加深,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后形成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破除了战争单一思维,将人类引向了融合发展的历史大方向中。现代科学技术和交通的快速发展,更是为世界融合打了一针催化剂,这些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正是顺应世界逐渐融合的趋势,运用了世界普遍联系的原理,使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各种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时下谈论的热点。另外,习近平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格局,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破除了许多思想障碍。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俄国取得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开始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断斗争的历史。冷战期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更是水火不容,开辟了世界两极格局。随着苏东剧变,冷战格局被打破,世界逐渐融合发展,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仍不时出现。但是习近平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问题,根据现在的发展趋势,他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样可以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共同面对全球性问题。他以超越国界、超越阶级、超越意识形态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呼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体现出发展的观点。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贯穿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始终,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将辩证思维深深地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用对立统一、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和人类未来发展趋势,不仅为重建国际秩序和世界发展出路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的世界情怀,更奠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调,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增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命力,为其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习近平运用辩证思维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交往和世界发展方面创造了符合历史规律的建设性思想。辩证思维不仅是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根本方法,也以其在当代发展的新特征筑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关注人的存在方式、立足生存与发展的关系和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三个方面。
人类命运共同体关注人的存在方式,以恢复人的主体性为思想起点,为增强世界发展活力、破除发展困境提供了新视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现代化既是一个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也是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因此,现代化过程也呈现出两方面的矛盾,一是技术发展与全球性问题之间的矛盾,二是人的本质生存方式与现实中物化状态之间的矛盾。面对现代化的这两方面矛盾,人类命运共同体先是以“世界之问”为导向,描绘了人类要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①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7-01-20(002).的宏伟蓝图,并突出强调了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习近平指出,不论科技发展到如何高的程度,人与自然都是共生共存的关系,肆无忌惮地伤害自然最终也是伤害人类自身,更重要的是当代的人们不能享受前人留下的成果,却断了后人的路。他倡导一种低碳、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承诺中国会率先垂范,百分之百承担自己的责任。然后,针对现代化社会不断物化的倾向,作为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被简化为人对物的关系,由此,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盛行的状况,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分重视“实践”作为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的重要地位,并指出实践作为人类的共性其成果天然地也带有共享的性质,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基础。每一个人的实践都是世界实践发展的一部分,最终形成一个整体促进历史发展。在其中,每一个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可能为其他人的实践活动提供助力的,并不是只有相互竞争、你死我活的状态。另外,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就带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十分关注人的地位,反对完全依靠科技等器物,以恢复人的主体性地位带动科技进步,以构建人的和谐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以全新的视野打开了世界发展新征程。生存和发展问题是世界讨论的焦点,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关注的中心点。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至今,从依赖自然到征服自然经历了十分波折的过程。长期以来,生存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为生存服务的,人类不断追求更高的发展程度是为了更舒适地生存在地球上,同时也不断在发展中升华生存的意义,从单纯的维持生命到满足温饱,再到满足精神需求,人的生存价值在发展中逐渐实现。而现今,多数生存危机都是由发展造成的,发展的极限对人类生存的底线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资产阶级打开了世界快速发展的大门,创造了比过去一切时代全部生产力还要大的生产力,在这种生产力的推动下,人类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因为在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发展,不仅造成了很多问题,也逐渐碰到了发展的极限,受到自然界可承受力和可再生力的限制,这已经成为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现实矛盾,在政治上谋求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不压制别国发展来促进本国发展,做此消彼长的无用功;在形势上追求普遍平等的安全格局,避免战争给人类带来无法挽救的创伤,为生存和发展都提供基本的保障;在经济上营造互惠共赢的发展前景,不片面追求本国利益,带动世界共同发展,减少经济争端;在文明上提倡求同存异的交流理念,促进文明的和谐发展,增加人类共识;在生态上构筑尊崇自然的发展体系,以人力恢复自然,保护自然,保证长久发展也就是保证长久生存。它以和谐各方面关系为要义,协调实际发展中生存与发展的矛盾,不走闭关锁国、单边主义的倒退之路,也不听之任之,而是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仍然坚持以发展促生存的思路,辩证地看待进入新时代后人类生存与发展关系的新变化,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在政治、安全、经济、文明和生态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也开启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相互促进的新道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以文明多样性为源生动力,为引领世界共同发展注入了新思路。矛盾贯穿于事物形成发展的始终,但不同事物及事物之间的矛盾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这两者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具体的说,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由特殊性表现出来,而特殊性也不能离开普遍性而存在。当前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逐渐走到台前,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占的阵地,普世价值、文明对立等观点层出不穷。习近平坚持矛盾的观点看待当前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抓住了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即文明冲突,为世界融合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世界融合程度越来越高,绝不意味着所有国家都如出一辙,而是基于多样性的融合。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演进过程绝不可能一模一样,其文明发展也是一样。而且,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世界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特性,也是人类社会得以进步的动力源泉。习近平着重强调了文明多样性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人类历史就是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过程,普世价值或文明对立都是没有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片面地看待文明冲突的理论。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得到发展也是共性得到发展的过程,而且“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①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002).。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不同的文明都凝聚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智慧,不能以普世价值来消解不同文明,也不能用文明对立来分化不同文明。习近平以文明多样性为依托,寻求共同发展的坚实文化基础,激发世界人民共鸣,为扫除世界发展阴霾提供了一盏明灯。
辩证思维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鲜明的理论特色,让其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世界舞台,它立足人的立场,以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为理论导向,为破除时代发展难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并在中国的积极倡导与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不斐的成绩。
辩证思维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生命力的同时,也打通了其通往现实的道路。习近平继承前人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由于坚持了辩证思维,不仅使之脱颖而出,成为与旧的西方世界体系不同的新思路和新方案,还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灵活地应对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具有前景光明的发展性。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逐渐打开了世界市场的大门,世界各个国家不论在哪里,都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与此同时,对建立世界体系也有过多个依次交替的尝试。从十七世纪中期建立起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法国、荷兰和瑞典这三大欧洲新霸主地位;到19世纪初期击败拿破仑帝国后,以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为首的战胜国建立了新的世界体系——维也纳体系;再到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实质上是一种殖民体系;到二战后,世界格局再度发生巨变,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建立起两极格局,即雅尔塔体系,盛行整体冷战和局部热战的思维;最终,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世界进入“一超多强”的发展阶段,盛行自由主义体系,由美国一个超级大国主导。自由主义发展至今,不仅没有实现其提出的自由贸易的成果将惠及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承诺,反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国家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都越来越突出,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自由主义体系也是资本主义体制内的,为资本主义发展服务的,并不能造福世界人民。纵观这些对建立世界体系的尝试,不难看出其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阶级利益或单一的国家利益,都带有极强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不具备长期统领世界、引领潮流的特性,必然被新的体系所代替。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与以往所有霸权主义的世界体系不同,它以文明多样性为基奠,谋求世界各国在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共同进步,展现了中国的世界情怀。坚持运用辩证思维,让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像以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一个或者几个资本主义强国为主的,而是以世界人民为主,为世界所有国家谋出路、求发展的新体系。并且,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自愿和平等的原则,超越意识形态和国界,欢迎世界上任何国家加入,不设置任何障碍。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另一个不同点在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都是经过一次或几次会议,签订一些和约就建立了,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不论是西荷和约,还是凡尔赛和约,都是由一些资本主义强国主导,召开会议后签订,自此就开启了新的世界体系的时代。但人类命运共同体则完全不同,它是由习近平根据时代提出的问题,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向世界发出的倡议,为世界发展贡献出独特的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提出到成熟经历了五年的时间,现今还在根据实践过程和社会矛盾的变化不断完善,这也充分预示着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不同的光明的发展前景。因为是短期形成的、以资本主义强国为主导的世界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内部矛盾必然激化到无法调和的程度,所以以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终将会被新的更具生命力的体系所替代。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运用辩证思维,关注人的本质和存在方式,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其内部的矛盾就可以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具有充满希望的发展前景。
与此同时,习近平也深知事物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他提出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种需求一种需求地满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是一个短期的口号,而是一个长期的愿景。他向世界各国发出呼吁,本着平等自愿、互惠共赢的原则,各国人民共同努力,朝着共同制定的目标奋斗,积跬步才能至千里,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变化,最终打造成全体人类共命运、同呼吸的联合体,不断推动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
习近平在坚持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巩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根基,打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特色,也拓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前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在中国的引领下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成绩,“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带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拉动了国内需求,为相关国家创造了过十亿的美元税收。亚投行已经有80多个成员国,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已超十万亿美元,想要加入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中国始终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为世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