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松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这么一位博士生,送了8年的快递,送出了80万件,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快递站点。这个主人公叫作谭超,山东烟台人,1984年出生,2007年就读于烟台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2011年考取烟台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研究生专业,2015年就读吉林延边大学世界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说起自己为什么去送快递,谭超说其实还是因为经济的因素。当自己大学毕业之后他就觉得自己不能再从家里要钱了,所以就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一开始什么兼职都做,但是却赚不了多少钱,于是就想起送快递,因为当时送快递属于工资日结,而且耗费时间不多。谭超认为快递业属于朝阳行业,很有前途,从2010年开始干一直做到了现在。有8年时间过去了,说起这个,谭超说因为自己送快递遭到很多同学的白眼,为此很多同学都疏远了自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道题属于时评类材料作文,2017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24小时书店”与此类似。一般的哲理类、寓言类材料作文在下笔时对原材料可提可不提,但时评类材料作文却不能抛开材料。命题者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考生就事论事,检验考生的逻辑判断能力与说理能力。博士生送快递,确实是个新鲜话题,高中生应该都有话说。赞成,反对,只要言之成理皆可。
[作文示例]
博士送快递,情何以堪
王诗尚
山东世界史博士谭超辛辛苦苦把三分之一的人生花在了求学的道路上,就在所有对谭超寄予厚望的人认为他即将成功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和所学知识毫不相关的快递业。请问谭超家里有矿吗?能让他如此随心所欲。送快递这件事几乎人人都能做到,可一旦换上博士生去做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博士生这样的一个光环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期望,远超于送快递。所以,我以为博士生送快递显得不妥。
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有一条顺应时代的主线,沿着这条主线走下去,一切都相安无事,而一旦有人脱离去另寻他路的话,这时反对的声音就来了。当我们第一眼看到“博士送快递”这则新闻时,我想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必定是感叹、惊讶。包括我在内,也觉得这件事听起来似乎有些荒唐。为什么?因为现在人们脑中已经形成了博士生与送快递“搭配不当”这样一个观念。而这样一个观念的形成更是长期的和根深蒂固的。要想轻易打破或改变它,很显然,单靠仅仅一个送快递的博士生是不足以改变的。那能改变吗?当然可以,不过需要更多的高学历者让他们选择送快递的职业,需要多到足以推倒原本人们心中的那堵墙,在这之后想怎么建高楼大廈都可以。可事实是什么?事实是做这样选择的人寥寥无几,少到这样一个职业选择都变成了新闻标题。
之所以对博士生送快递不赞成,倒不是因为对快递员的歧视,相反,我很尊重每一位快递员。我所不赞成的是这种投入与产出极不对称的选择。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家人操劳一辈子,不惜付出全部财力和精力供养你读到博士,绝不可能希望你最后选择这样一个既辛苦、待遇还很一般的职业。谭超说大学毕业后不好意思再向家里要钱,所以选择送快递这种方式来勤工俭学,他这样做的出发点值得点赞,但是快递一送就是8年,未免让人联想到他已经在这种日日奔波的生活中消磨了自己的初心。人生有几个8年?在这8年里,谭超领悟了什么?坚韧?奋斗?我猜想谭超可能已经懒得再去考虑自己的二次就业了。
我始终相信好男儿应壮志凌云,身为博士,更应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开拓的先驱者。他们可以一时贫困,一时落寞,但他们必须要时刻不忘自己的初心。他们自强、高昂、肩负着父辈的希望,带着荣光走向未来。他们应该告诉爸妈“我是你们的骄傲”,而不是为了所谓的独立于父母,背后却让父母操碎了心。
[点评]
本文观点鲜明,言之成理,论述有一定的社会深度。作者对主人公谭超心理状态的猜想是一般学生认识不到的。
选择背后的故事
周甜雨
谭超跑完了今天最后一单货时已经是深夜了。天空中黑云密布,远处雷声阵阵,不一会儿便下起了倾盆大雨。
谭超熟练地拿起车内的塑料布,里一层外一层,把车上剩余的货物包得严严密密,这才放心地回到了驾驶座上。他一边用干抹布抹去身上的雨水,一边从座位下拿出中午准备好的饭盒。饭菜早已干冷,但谭超依旧狼吞虎咽,吃得很香。
“嘀嘀……”手机响了。谭超盖上饭盒,抹了抹嘴巴,拿出了手机。发现是母亲日常问候的信息,谭超笑了笑,像往常一样回复了母亲的关心。谭超打完了最后一个字,刚准备放下手机时,他想了想,又将这个月收入的一半用红包的形式发给了母亲。做完了这些事,他疲倦地靠在座椅上。他微眯双眼,看向窗外的万家灯火,突然感觉到了一丝孤单。我当年的决定,究竟是正确的吗?
犹记一年前,在自己提出要当一个快递员时,同学、老师甚至是父母那怀疑的眼神。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博士生要选择这么一个普通又低收入的行业。那些或是疑惑或是讥讽的眼神,到最后都变成了渐行渐远的身影,谭超苦笑着想。
不,我不能连自己都不想念自己。谭超睁眼,从低迷中清醒过来,眼神恢复了清明。父母年纪已大,自己的家境也只是小康水平,供养自己读到博士已经实属不易。想到父母愈发苍老的脸庞,谭超不愿意再继续花费父母的钱财。何况一个人老是实现不了经济上的独立,又怎能实现人格上的独立,又怎能使自己相信自己能有所作为。
快递这个行业,众人都只看到了它表面的渺小与普通,却忽视了隐藏在其背后的巨大商机。互联网社会大数据时代的标志性特征是什么?就是一个字——快。快递这一行业符合了时代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满足了当代人对于快捷、高效的生活品质的需求。因此谭超决定将此定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并且亲身投入到这个行业之中,去体会这个行业运行的模式并去寻找这种模式的漏洞,以此作为自己发展的资本。
谭超想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胸口又充满了干劲。纵然有很多人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是嘲讽自己的选择,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来日可期,未来怎么样现在还是未知数,自己既然决定了发展的方向,就一定会坚持下去。冥冥之中,谭超有一种直觉,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如果成功了,自己会对当初遭受的质疑与嘲讽回应什么呢?
也许会回应这么一句话:你们的质疑与嘲讽,是我成功的动力,也是你们一些人,终生碌碌无为,毫无所得的原因。
[点评]
本文以叙事的方式开篇,中间突出运用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抓住材料主人公谭超的心理展开想象,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这种写法有创新意识,不同于大部分同学写的普通议論文。
审题立意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韩愈《师说》一文对老师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曾经对在课堂上睡觉的宰予破口大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宰予后来成为“孔门十哲”之一,名闻天下。
③德隆望尊的先达对不合时宜地提出问题的宋濂予以“叱咄”,宋濂后来成为明代著名文学家。
④西部某地区一个小学生不接受批评,对老师发怒,开始拳脚相加,继而把桌凳扔向老师,老师却束手无策。
⑤以严师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曾用戒尺惩戒迟到的鲁迅,鲁迅在桌子右上角刻了一个“早”字,从此发奋读书,后来成为一代文学宗师。
⑥湖南省有一考生,高考前夕迷恋上了网游,老师准备约家长到学校商谈有关情况时,该生却挥51刺死了那位关心教育他的老师。
上述六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辩证分析,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明确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考生要读懂每则材料,把握每则材料的主旨,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异中求同,找出联系,聚焦分类,选好视点,结合现实,确立观点。分析这六则材料,不难发现这样一种关系:第一则总说教师的职责,其余五则分说教师履职情况,而第二、三、五则聚为一类,反映教育效果好;第四、六则聚为一类,反映教育效果不好。如此,便产生一个问题:同样的教育方式,为何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追因分析是:时代发展了,学生变化了,但教育方式却未随之发生变化。所以,站在教育者的角度立论应为最佳角度,可以谈教育方式应与时俱进、教育要讲求方式方法、新时代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等;站在受教育的角度立论,可以谈敬畏老师,感恩老师,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等;站在社会的角度,则可以谈应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等。另外,根据论证需要,所给材料既是立意的出发点,也是典型论据,行文中可选择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