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助昌
从近四年高考作文命题情况来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组合型材料作文、一般新材料作文是高考命题的三大主流。此三者的概念只不过是高考研究人员根据高考命题形式的变异而提出来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考生的写作,而其共同点仍是材料作文,即由“展示材料”“写作要求”两部分组成——这是最稳固的命题模式。在高考历史上,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一直在嬗变,由标题作文渐变为话题作文,由话题作文渐变为一般材料作文,由一般材料作文渐变为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组合型材料作文、一般新材料作文。
2020年高考作文必然还会坚持以“稳中有变”为命题原则进行命题:“稳”,是指可能考的还是这三种类型作文之一,如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变”,是指可能会对某种类型作文稍微加持,在绝大部分的熟悉之上加一点陌生的要素,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如2018年全国卷Ⅱ的“幸存者偏差”,就是一般议论文的回归,但已经加持了“逻辑”这一因素。不过,备考时,不可只对这三种类型作文多加训练,命题作文也不可忽视。
三种类型作文的共同点
1.从原题材料的选择来看,三者都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总则,尤其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组合型材料作文,选材鲜活,从社会层面到国家层面,从社会小事到国家大事,从当下生活到历史事件甚至到畅想未来,皆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即便是2017年全国卷Ⅱ的命题,也是深受《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影响。如2019年全国卷Ⅱ要求写“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紧抓时代发展脉搏,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大事,体验社会生活,形成正确的“三观”,拥有强烈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2020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按照“三步走”战略安排,中国将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年。根据这四年的命题趋势来看,还是极可能会从这两个时间节点命题的,考生对此务必要深入了解。
2.从思维特质来看,三者都讲究逻辑性,组合型材料作文虽然可以将材料内容自由组合,但这组合必定要具有逻辑的线性衔接。逻辑思辨是在2015年伴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概念而兴起的写作思维,这是高考写作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2016年全国卷Ⅰ、2016年全国卷Ⅲ、2019年全国卷Ⅰ都在聚焦生活中需要辨析的矛盾与问题,引导考生在审视中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表达。为塑造现代公民理性表达的集体人格,将“立德树人”的高考理念融入其中。《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最重要的备考导引。
3.从文体要求上来看,三者皆要求“明确文体”。这看似相同,但根据原题材料的不同,其中往往隐含某种文体写作的优势,甚至有对文体的限制。比如,2015年全国卷Ⅰ就明确要求写成书信体,2016年全国卷Ⅰ则是隐含要求写成“时评”,2017年全国卷Ⅲ,“我看高考”就是隐含写成议论文,而“我的高考”则隐含写成记叙文。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最宜用的文体应该是导游式的解说词、书信体,2018年全国卷Ⅱ作文最宜用的文体是议论文。2019年全国卷Ⅲ隐含适宜写抒情或记叙散文,而2019年全国卷Ⅰ就明确要求写成演讲稿,2019年全国卷Ⅱ则明确要求写书信、观后感、慰问信等文体。2020年在备考作文时,必须重点强化训练实用性的应用文体。
1.“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主要特征是:情境驱动,就事论事。
虽然“任务驱动型材料”呈现的是“新闻”,但通常并非是重大的热点新闻,而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件。如此选材是为了防止押题,因为重大热点新闻的受众广、关注度高,相关的精辟评论也很多,如果用重大热点新闻做材料,那么很容易让作文教学走向“宿构、套作”甚至抄袭。“小事件”或来自时事论坛,或来自网聊闲言,或来自朋友圈,但是往往能够以小见大。
如,2019年全国卷Ⅲ的漫画设置了“毕业前最后一课”的情境,2019年全国卷Ⅰ设置了“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的情境,都是要求考生必须务实,必须就事论事,直面现实。不能像以前写材料作文那样,宕开材料本身而抽象出一个“哲理”或论点,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评论,以小见大,由点带面,表达考生对这件事情的观点(不能只停留在时事本身,而要引申,探究并解释现象的共同特征),要从特殊到一般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推演对社会的利害(开掘要深刻)。适当运用名言、社会科学理论或自然科学原理。可以旁佐一些同类的事例和事理加以论证,但不可游离中心事件。
2019年全国卷Ⅱ为考生设置了5种身份和相应的5种情境,意在引导考生设身处地体验历史,思索未来,激励他们自觉接续奋斗精神,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迎险阻,勇立时代潮头,手把红旗旗不湿,争做时代先锋。
2019年全国卷Ⅰ设置了对劳动的负面议论的场景,其作文命题的来源就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劳动意识”(18种素养之一),2020年极有可能还会从中选择一个母题来考,考生务必高度重视,积极备考。
2.“组合型材料作文”的主要特征是:关联组合,时政表达。
从理论上来计算,2017年全国卷Ⅰ从12个关键词自由选取2~3个,可以自由组合,如果选2个,其组合达66个;如果选3个,其组合达220个,如果选4个,其组合达495个。再如,2018年全国卷Ⅰ无论是形式还是在题材都延续了2017年全国卷Ⅰ。从命题形式上来说,2017年提供的材料是“12个关键词”,而2018年提供的材料是8个以上的“时间坐标”。但是,并不是每一种组合都有逻辑关联性,考生必然要加以谨慎地选择。
从题材上来说,时政性特征尤为凸显。2017年全国卷Ⅰ的“12个关键词”既有关注时代热点的,也有关注传统文化的,而2018年全国卷Ⅰ在内容上以时间为经,以内容为纬,以“世纪宝宝”长大成人为主线,将新世纪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联系起来,有鲜明而强烈的时代感以及家国情怀。同样,2018年全国卷Ⅲ的命题从形式到题材,与2018年全国卷Ⅰ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3个年份,3个标语,表达的是3个特定的时代相互关联。从目前的国家大势来看,抓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常态,可以预测在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上将会进行新的探索,更好地彰显高考作文在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的獨特功能。
2019年全国卷Ⅱ的5个时间节点,都是有关时政的,2020年高考将仍然会在时政上命题,备考要多读《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的社论和时评,还要看中央电视台的时政专题片,做一些笔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知狂刷题”是不行的,一旦考到时政作文,没有鲜活的时政素材必定写砸。
3.“一般新材料作文”的主要特征是:纯粹逻辑,推理论证。
受到学界广泛赞誉的是2018年全国卷Ⅱ的作文命题,其原题材料来源于逻辑学中著名的案例“幸存者偏差”,有很强的思辨性,就是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著名的逻辑案例来命题高考作文,的确是“新材料”。逻辑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弱,看来,高考命题组也想借助高考指挥棒来纠偏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最显著的文体特征是推理论证,是对独立思考和逻辑论证的语言练习。考试的目的是检查考生是否能对某一个问题展开有说服力的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以及能否通过写作把论证过程有效传递给读者。在论证过程中,讨论该论证运用推理的合理性情况,在你的论述中必须对论证中的推理方法和论据的使用进行分析。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和“组合型材料作文”可以表达强烈的情感、鲜明的态度和主流的立场,但“一般新材料作文”则需要冷静而客观的分析,力争杜绝主观因素渗入其中。这其实是学术性的探讨,而不是时评、政论。
从言语上来看,必须要运用丰富的论证手段,如对比、归谬、因果、假设、条件、类比、辩证、引证、喻证等等。紧紧围绕论点进行理性的思辨,在这个基础上,应当旁佐一些同类的事例和事理进行推导,为此必须要树立一个“假想敌”,将所有想象到的反驳言辞一一加以再反驳,堵住思维上可能存在的各种漏洞,这样才能保证逻辑上的缜密与自洽。适当运用名言、社会科学理论或自然科学原理,增强论证的思辨力量。
2020年高考作文很可能会回到这一命题思路上来,考测逻辑思辨的能力,文体要求可能是辩论词或议论文(分析性写作)。
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流行一个词——佛系。简单来说就是看淡一切,不动怒,不吵架。“佛系”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表达一种“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心态”。佛系工作、佛系购物、佛系健身、佛系打车、佛系养娃……仿佛生活中的任何事都能与佛系挂钩。
有人说佛系代表了一种低欲望态度,是一种平和人生;也有人说事事佛系,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能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还有人说……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从材料来看,第一段是对佛系的阐释,第二段是对佛系的态度。一种态度是肯定的,我們可以抓住关键词“平和人生”来进行立意,肯定“佛系”是应对当下快节奏生活的一种本能,让自己慢下来去体会内心真实的需求,寻求精神和身体上的愉悦。降低物质要求,放弃争名逐利,回归生命本源,顺其自然地生活。就此我们可以立意为“慢慢走,欣赏啊”“平和生活,上善人生”“每个人都有不优秀的权利”等。
还有一种态度是否定佛系生活。如果人们对待自己的生活都态度消极,不想竞争,那么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极其不利的,社会就会失去必要的活力。佛系失去的是一种原则、一种坚持,没有了这些就没有追逐梦想的动力,就没有追求成功的勇气。就此我们可以立意为“世人皆说佛系好,我谓坚持少不了”“向‘佛系说不”“奋斗的青春最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