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斌
(江苏悦达棉纺有限公司,江苏盐城 224000)
马克隆值4.06,平均长度36.1 mm,短纤指数8.1%,棉结149粒/g,强度47.4 gf/tex,回潮率5.6%,含杂率2.3%。
原料棉蜡重,污染棉、索丝较多。
FA002抓棉机FA113开棉 FA022多仓 FA106清棉 FA203梳棉 FA306予并 JSFA360条卷JSFA388精梳 FA326并条 JWF1416粗纱DTM129细纱。
清花:抓棉机打手速度950 r/min,开棉机开松辊速度620 r/min,清棉机打手速度400 r/min。
梳棉:生条定量18.5 g/5 m,锡林速度430 r/min,刺辊速度880 r/min,盖板速度180 mm/min,锡林与盖板隔距9×8×8×8×9,出条平均86 m/min。
预并:定量21 g/5 m,并合数5根,后牵伸1.76,出条速度300 m/min。
条并卷:定量67 g/5 m,并合数24根,出条100 m/min。
精梳:锡林速度250钳次/min。
并条:6根并合,出条260 m/min。
粗纱:定量5.6 g/10 m,捻系数95,锭速950 r/min。
细纱:捻系数340,皮圈钳口隔距3 mm,钢丝圈C1 UL UDR 6/0。
该批皮马棉开始生产时状况不佳,从前纺到细纱都有绕、缠、堵情况,清梳联绕缠打手,予并、精梳堵喇叭口,绕皮辊、绕罗拉,并条绕皮辊,粗纱有大的粗节,细纱只要断头须条就会绕皮辊、绕罗拉,不便于生产。
加强温湿度管控,生产基本正常,温湿度调节参数见表1。
表1 温湿度调节参数
实验优选刺辊速度,调节前后对比情况见表2。
表2 优选刺辊速度实验情况
由表2可知,生产实践中:
(1)棉结高的车台出条速度降到70 m/min。
(2)刺辊速度调整后棉结下降。
(3)开车实验棉结高,可能与一开车就采样实验有一定的关系。
(4)大面积生产采用880 r/min的刺辊速度。
纺制皮马棉过程中,前纺工序的清洁工作是缓解各工序绕、缠、堵现象的重要措施。
要利用运转早班关车清洁或常日班大扫车的计划,进行空仓,彻底清洁多仓内部打手、罗拉缠花,并对各部尘棒进行打磨擦洗,做到光滑无毛刺。减少原棉与罗拉缠花间的打击和摩擦;减少开清棉杂质在落杂区的尘格、输棉、通道上的积累;减少各部打手轴头、多仓棉箱打手、罗拉间的束丝缠绕;减少棉纤维的黏连,使原棉得到了全面开松和落杂。[1-6]
缩短皮马棉生产线机台的揩车周期;每周实施两次盖板抄针清洁工作;对机台的大小漏底定期清洁,确保梳理过程不绕、不缠、不堵。重点检查、清洁棉流通道和开松部件的光洁度,使纤维能顺利转移,减少返花,防止堵塞。对所有棉条通道黏附的黏稠物、嵌花,用柔软的干布擦净后再用粉笔灰抛光。
用温热湿布清洗揩擦钳板上下钳唇、分离罗拉、牵伸罗拉、所有棉条通道、落棉通道、三角气流板黏附的黏稠物和嵌花,然后用柔软的干布擦干,再用粉笔灰抛光;将顶梳浸泡在43℃温热水的容器中约 8 min,用板刷清洗顶梳针齿间嵌塞的黏稠物,清洗干净后用压缩空气吹干。
加强予并、条卷、精梳、并条、粗纱和细纱的皮辊选型、磨砺和后处理工作;增加前纺皮辊洗擦次数,减少皮辊表面缠绕现象;合理做好各道工序的皮辊周转备用量工作。
6.4.1 予并皮辊、条卷皮辊和精梳牵伸皮辊
选择邵氏硬度80~82的皮辊,表面磨砺光洁度0.4~0.8 um,有色AB涂料1:3笔涂两遍,48 h避光晾干后上车使用,每4 h用纳米抗静电剂均匀揩擦皮辊2遍,15 min后上车使用。
6.4.2 精梳分离皮辊
选择邵氏硬度70~76的皮辊,表面磨砺光洁度0.7~1.1 um,用抗绕剂1:10笔涂两遍,48 h避光晾干后上车使用,每8 h用皮辊皮圈专用清洗剂擦净皮辊表面一遍,无需温热水清汰,15 min后上车使用。
6.4.3 并条皮辊
选择邵氏硬度80~82的皮辊,表面磨砺光洁度0.4~0.8 um,有色AB涂料1:4笔涂两遍,48 h避光晾干后上车使用,每4 h用皮辊皮圈专用清洗剂擦净皮辊表面,无需温热水清汰,15 min后上车使用。认真做好并条皮辊周转备用工作。
6.4.4 粗纱皮辊
选择邵氏硬度76度左右的皮辊,表面磨砺光洁度0.4~0.7 um,有色AB涂料1:6笔涂两遍,48 h避光晾干后上车使用,每8 h用皮辊皮圈专用清洗剂擦净皮辊表面一遍,皮辊每三天下机用43℃温热水洗擦、清汰、晾干,避光回弹48 h后周转上车使用。
6.4.5 细纱皮辊
选择邵氏硬度65左右的皮辊,表面磨砺光洁度0.6~1.0 um,有色AB涂料1:15笔涂一遍,24 h避光晾干后再光照90 s上车使用,皮辊每十天下机用43℃温热水洗擦、清汰、晾干,避光回弹48 h后周转上车使用。加强日常巡检皮辊工作,发现问题皮辊要及时调换。
纺制皮马棉紧密纺CF11.8 tex k,上、下胶圈表面会容易黏附大量的棉蜡、污垢,使上、下胶圈运行不平稳,使牵伸中的纤维产生上、下分层现象,造成无规律纱疵,并影响条干水平。
纺制皮马棉紧密纺CF11.8tex k,配置新上胶圈和已使用1~2个月并经过保养的下胶圈。上、下胶圈要定期进行清洗、分拣和整理,保养周期一般不超过2个月。日常巡检工作和揩车工作中,要仔细剔除上、下胶圈中的夹花,使上、下胶圈运转服贴,杜绝纺纱过程中的胶圈抖动、打顿和丢转现象,杜绝纱条在牵伸后区“打弯”和在前钳口处出“硬头”现象。
严格的清洁管理是纺制皮马棉紧密纺CF11.8tex k的前提条件,机台清洁工作必须得到保证,否则会导致局部的缠绕黏圈、损坏网格圈,严重影响网格圈的负压集聚性能并缩短网格圈的使用寿命,也影响成纱质量。
纺制皮马棉紧密纺CF11.8tex k,配置140目网格圈,网格圈下车维护保养原则是“多吹、少洗、勤更换”。揩车调换下来的网格圈先用压缩空气吹净浮灰、棉絮,再拣剔掉破损、坏边、变形和堵塞严重的网格圈,然后使用网格圈专用清洗剂(清洗剂:温水=1:50)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确保网格圈的表面滑爽、清洁,具有良好的负压集聚性能。日常巡检工作中,网格圈积花拣剔也是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
纺制皮马棉紧密纺CF11.8tex k,运转挡车工应加强巡回,及时处理断头,接头前要检查U型导纱杆、喇叭口、集聚槽口和前罗拉的附花情况,做好纱疵把关工作。常日班揩车工作中,要用铜丝刷仔细剔除前罗拉中的附杂。日常巡检工作中,要用手电筒仔细检查前罗拉附杂并及时剔除。
半制品AFIS棉结和短绒情况见表3。
表3 AFIS棉结和短绒情况
皮马棉紧密纺CF11.8tex 经过3次实验,结果见表4。
表4 实验参数
经过多次检测,条干指标稳定,纱疵少,各项质量指标都达到客户的要求。
皮马棉生产线从前纺到细纱都有绕、缠、堵的情况,不便于生产。通过加强温湿度管控、优选刺辊速度、加强前纺工序的清洁工作、加强关键的专件器材管理工作、加强细纱运转操作及日常设备维护工作等相关措施,生产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成纱各项质量指标都满足了客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