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 300052 )
先天性巨结肠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畸形,临床表现以反复腹胀、胎粪排出延迟、便秘等症状为主。其病因主要是缺乏神经元细胞(远端肠管),导致肠管持续痉挛,近端肠管出现肠壁增厚、代偿性扩张[1-2]。手术治疗主要是将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切除,之后予以肠管吻合、连续性重建等操作,临床效果较满意。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部分患儿术后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如便秘、吻合口瘘等,需二次手术治疗。如何保证手术的成功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二次手术的原因进行综述,并分析其处理策略,旨在为临床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1.1.1 病变肠管残留
无神经节细胞段残留极有可能诱发便秘复发,需行二次手术治疗。出现这种现象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术前准备不足,未充分洗肠,手术中、钡剂灌肠造影错误判断等均会诱发便秘复发;(2)病理检查与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结果不符,或未行快速冰冻检查,病变肠管范围不明确,仅依靠肉眼观察肠蠕动、外形等;(3)对疾病认知不足,操作过程中,将移行段当作正常肠管吻合;(4)吻合口张力过高,造成神经元缺血变性,出现无神经节细胞肠段;(5)神经元发育不良(肠段)[3]。
1.1.2 巨结肠类缘病
便秘复发也可能与肠神经元发育不全误诊有直接关系。术前影像学检查误认为巨结肠,术后病理检查为巨结肠类缘病,而术中并未实施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直接行根治术治疗。术后出现便秘复发,可见结肠大量钡剂残留[4-5]。此时,需予以巨结肠类缘病根治术。
巨结肠类缘病主要包括神经元减少、发育异常、未成熟等,属于发育异常疾病(肠神经系统)。目前,该病的诊断存在一定难度。该病在辅助检查、临床表现等方面,极易与巨结肠混淆,导致误诊误治,常因病变肠管未完全切除造成手术失败。因此,针对术前影像学无典型巨结肠表现、疑似类缘病的患儿,需予以常规直肠活检,配合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准确性。
1.1.3 吻合口狭窄
吻合口狭窄常见于Soave术式,主要是因肌鞘保留过多所致,术后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组织感染,造成瘢痕化。其他术式则与手术操作有很大关系,包括缝合不当、吻合口设计不佳、下拖肠管系膜游离不彻底等[6]。
吻合口漏是围手术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通常发生于术后3~5 d。作为早期并发症,吻合口漏严重影响患儿恢复,需行造口还纳术,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加重了其家庭经济负担,也给二次手术带来一定难度。
吻合口漏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肠道准备不足,患儿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等;(2)吻合肠管血供不佳,出现缺血坏死,吻合口裂开;(3)病变肠管未完全切除,肠管仍无法正常蠕动,张力增高,吻合口崩裂;(4)大量疏松结缔组织、脂肪垂存在,影响术后愈合;(5)肠管强行下拉、肠管系膜未完全松解,会导致张力增高,愈合不良;(6)术后长期禁食,肠液大量丢失,患儿营养状况较差,出现电解质紊乱、低蛋白等现象,延长吻合口愈合时间。
通过提高手术技巧、严格遵循手术原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吻合口漏的发生。(1)术前加强全身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充分洗肠;(2)术中充分游离肠系膜,确保良好血供,避免牵拉过紧、扭曲等现象,去除脂肪垂,将浆肌层完全暴露[7],并注意缝合技术、吻合口设计;(3)术后应注意蛋白及血浆输注、抗感染等操作,利于吻合口愈合。
副损伤性瘘主要包括直肠膀胱瘘、直肠尿道瘘、肛瘘等,可能是因直肠周围组织分离时,未对阴道、尿道等进行良好保护。因此,医师应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熟练掌握解剖知识,仔细辨别阴道、尿道、输尿管等器官[8],确保手术动作轻柔,及时止血,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术中若出现损伤应及时修补,并留置引流管。
术后出血、粘连性肠梗阻、腹壁愈合不良等并发症也极为常见,可能与腹膜连续性破坏、大便污染、体质等因素有关。粘连性肠梗阻患儿的手术治疗以肠粘连松解术等为主,吻合口肠扭转患儿采用回肠造瘘、坏死肠管切除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在首次根治术过程中,应仔细辨别系膜缘、肠管前后壁,并做好标记,严格遵守手术原则。另外,采用腹腔镜辅助治疗,可大大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
腹壁愈合不良则与腹胀、感染、患儿哭闹等有关,无特异性表现。可先予以静脉高营养、抗感染等保守治疗,手术以切口清创缝合为主,之后加强换药、抗感染、镇静等对症治疗。
便秘是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二次手术的重要因素,主要与术前诊断、残留病变等有关。若患儿出现便秘复发,应先予以保守治疗,如洗肠、灌肠、扩肛等。若症状未得到有效缓解,应立即行影像学检查,并实施手术治疗。为避免病变肠管残留,手术的关键在于明确病变切除范围。临床上常采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明确病变切除范围,HE染色是较为常用的方法。但该方法可能会出现裂隙、冰晶等现象,与炎症细胞、神经节细胞混淆,且该方法对于细胞成熟度、数量、位置等判断较难,等待时间较长。故而,寻找更为快速可靠的诊断方法极为重要。有研究认为[9],先天性巨结肠手术过程中采取组织蛋白酶D、S100快速冰冻免疫组化,具有较佳辅助诊断价值,利于明确病变范围。
而针对单纯吻合口狭窄患儿,需予以规律扩肛治疗。但一旦出现合并感染、瘢痕化、纤维化等现象,则需予以外科手术治疗。
吻合口漏出现后应立即实施造瘘术,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极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包括冰冻骨盆、盆腔脓肿等,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还给二次手术带来风险。针对副损伤性瘘患儿可先予以规律抗感染、换药、扩肛等保守治疗,若效果不佳,再行肛瘘切除术、回肠造瘘术等手术治疗,可得到良好恢复[10]。针对出现肠梗阻、术后出血等其他并发症的患儿,可先行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则行二次手术。
二次手术通常选择开放手术。若肌鞘剥离困难,优先Duhamel术;首次行Swenson术或Soave者,优先Soave术;首次行Duhamel术者,优先Swenson术。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可能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如便秘复发、吻合口漏、副损伤性瘘、术后出血等,需行二次手术治疗。这主要与手术处理不当等有直接关系,临床应综合分析手术失败原因,根据不同病情、并发症,制定合理二次手术方案。同时,术中应加强快速冰冻检查,并以此为依据明确病变肠管范围,彻底切除病变部分。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盆腔精准解剖,并预防肠管扭转、折叠等情况,从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