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涛,方国武
(安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对自身文化主体性、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优势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外来文化开放包容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坚定信念。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们的文化影响力也日益扩大,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自信。
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也日益丰富,影视等新兴媒介逐渐占据了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主要地位。以电影为代表的各种大众文化产品不仅占据了我们的休闲时光,而且正在重塑我们的文化方式。当下我国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历史新阶段,其中不乏兼具商业性与丰富文化内涵的代表作。但同时部分电影作品思想内涵、人文价值、哲学思想匮乏,要么是对物质生活表层的夸张书写,要么是纯粹为了迎合感官趣味的扭捏作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的文化自信道路。此外,西方国家在利用电影文化产业获取利润的同时,也推销了西方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并借助文化工业优势在一定领域内建立了文化霸权。为了更好地回应这些问题,应该培育文化自信,我国的电影文化工作应该以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为指导,积极呈现民族文化精华,创造中国文化符号,承载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发挥中国电影的文化影响力,展示中国的文化自信。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就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文化价值观。文化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鲜明立场,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内涵,又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文明先进为目标,既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又与时代要求相吻合的价值观念体系,是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社会进步与和谐的文化形态。”[2]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历史的先进性、人民性,坚持社会主义审美意识形态的正向性,包含了中华优秀文化精髓。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是新时代提升中华民族精神境界的精神根基,是我国文化工作者的价值行动向导,是建设民族精神家园的价值根源。经济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基本保证,是文化振兴的方向指引,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
电影作为现今老百姓精神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消费品,更应该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重任,一方面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的重任,最终引导人们加强对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我们应该明确电影的价值引导性,在追求商业化、娱乐化的文化狂欢中,保持理性的思考,更多地去表达国家建设成就、民族自豪感等时代内容。《建国大业》《建党大业》《建军大业》三部曲就充分地展示了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历史先进性。这三部电影通过将我们党和国家建设历程的全面展现,使人们对于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有了立体而深入的了解;将历史人物的经历通过演员的重新演绎,使人们认识到一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电影的叙事方式将历史事件完整呈现,使观众认识到在国家、政党及军队的建立过程中,我们的开国元勋们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所经历的曲折过程,还有他们面临困难时做出的一系列抉择,可以说是历史的先进性的最好诠释。观众通过电影的观看,对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中的历史先进性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不是药神》将药品价格这一民生问题搬上大银幕,直击老百姓吃不起药这一社会现象,将药品定价问题造成的社会问题以电影形式表现出来,不光反映了主角在面临法治与人性之间的抉择,还将因定价而造成的社会冲突完整呈现。这部电影使人们对于当下大家所关注的民生问题有了直观的了解。年初大热的《红海行动》通过“蛟龙突击队”海外作战经历的描写,塑造了一个极具民族性的英雄群像,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民族性通过军人海外执行任务时所做出的选择完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这几部近年来国产电影的代表作,做到了以电影为载体,引导全社会接受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进而发挥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对培育文化自信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西方和国内少数人借助强势话语霸权,硬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称为普世价值,到处传播,以达到他们西化和分化的政治目的。表面上看他们推行的是打着自由、民主、人权标签的,全人类达成认同的价值体系,但从实质上来说他们推行的是他们自认为的普世价值,即有利于西方的价值外交的特殊价值。西方国家借助其在文化领域建立起来的文化霸权,以多种形式对其所谓的普世价值进行推销,电影就是其进行文化输出与文化渗透的重要形式之一。西方国家将他们所谓的普世价值与其发达的电影工业相结合,在电影文化领域逐渐渗透并建立了自己的文化霸权主义。西方资产阶级将他们的霸权行为通过艺术的美化和包装,推出了所谓的英雄主义电影,这种英雄主义是片面的、狭隘的,透过火爆的场面和简单的剧情分析其本质,无非是为了将本身的霸权主义行径加以美化,在他们的这些影视产品中,拯救世界的永远都是一个或几个超级英雄,全人类的命运都寄托在寥寥几个虚构的英雄中,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就显得尤其可笑,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娱乐价值之外毫无可取之处,其战争片也是同一个逻辑,在战争片中,主角都是站在正义的一方,无论这场战争的本身是否正义,试图用主角的个人英雄主义去掩盖客观事实。通过这种方式,西方资产阶级不但将自身的价值取向成功地推向了全球,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西方资本家在利用电影这一工具聚敛大量财富的同时,宣扬了阶级本身所认同的西方普世价值,并在一定领域内建立了文化霸权。
要回应相关领域内西方资产阶级所建立的文化霸权,就要在大众文化消费品上下功夫,打造出有我们本民族文化特征的,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电影产品,从而发挥电影作品作为文化自信宣传载体的功能。文化是当代意识形态批判的一个新领域,也是一个有力的武器。而在推翻西方文化霸权的过程中,我们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要运用好这个武器,我们就必须将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与电影作品的创作有机结合起来,推出优秀的符合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电影作品,引导人们逐渐接受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摒弃西方社会推行的所谓普世价值,培育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文化自信对于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载体作用。
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5000多年历史中孕育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所蕴藏的精神财富直到今天依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传统文化中的诸多精神在当今仍然可以承载文化使命,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与人为善”“仁爱”“仁义”等观念正是我们现在和谐社会的根基之一。除此之外,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在当今社会也可以被用作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都是传统文化中对于爱国一词的最好诠释。我们传统文化的长河中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我们当代电影创作主题都有很大启发。
电影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如何让它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开花结果,一直是我国电影人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已经有不少的电影人做出尝试,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改编自同名文学作品的电影《白鹿原》,可以说是一部立足于人与土地的民族史诗。该片将国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革投射到白鹿原一群普通人的身上,这些人的反应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本片通过对人物的塑造,直观地演绎了诸多传统文化元素对于社会变革期间人性的影响,展示了当时人们对于传统的“仁义”“仁爱”“道义”还有“家风”的坚持。村民们相处模式简单,保持了我国传统农耕社会生活的风貌,村中重大决定基本上都是家族长老和族长遵照祖训处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风的传承;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村民们守望相助,将“仁义”“仁爱”的思想贯彻到了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各种诱惑面前,大部分村民能以传统的“道义”为重,坚守做人的底线。全片从人的层面,引申到家庭的层面,进而涵盖了整个国家,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变革之间的碰撞以及碰撞所引发的变革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电影艺术结合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3]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以老百姓最常接触也是最容易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使老百姓更直观地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文化成果的熏陶,而不是刻板地学习那些教条式的内容。作为中国古代思想中最显著的文化符号,儒家思想在世界影响巨大。电影《孔子》力图通过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思想历程,展现这一伟大中华思想的创建之路。电影以现代视角来解读这一传统文化形象,以极为精炼的叙事图景将孔子出任大司寇——齐鲁会盟——隳三都——周游列国——返回故土这一人生历程充分展现。以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历史场景为文化承载,将史料文字转化成现代电影中的一幕幕场景,形象化地诠释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整部电影承载了传统儒家文化精髓。这使人们在观影的同时对儒家文化的内涵有了一个新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理论体系,具体到各个国家,与本土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它们与实际环境和国情相结合,尤其是在与本民族文化精神相融之后,更能发挥出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在进入新时代后,我们应该将悠久的传统文化作为我们的文化根基,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容纳进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体系中。作为当代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主要表征,优秀的影视文艺作品应承载起文化传播的功能,积极吸收、改造传统文化的价值内容,以文化作品的审美感染力和社会教育功能引导大众,实现当代文化使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化符号被大家所接受,比如各类洋节,已经被年轻群体视为重要的节庆活动,其重要程度甚至高出了我国传统的民俗节庆。还有各类外国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已经伴随着西方电影商业化的成功被广大观众所了解,比如谈起英雄,更多的人第一反应是西方电影中诸如美国队长、钢铁侠、碟中谍这样的角色。究其原因,还是我们自己在当代大众文化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缺乏深入人心、富有民族特征的文化形象,在国际舞台上没能展示我们的文化符号。虽然,随着我国近年来文化软实力的逐步提升,人们重拾对于传统节庆的重视,七夕节、中秋节、端午节的节日氛围逐渐浓厚,文化作品中也出现了如蛟龙突击队队员等中国力量文化形象,但生产的流行于世界文化舞台的民族文化符号还寥寥可数。因此,我国文化软实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美国文化学者费斯克曾指出:“我们生活在工业化社会中,所以我们的大众文化当然是一种工业文化,我们所有的文化资源也是如此,而所谓资源一词,既指符号学资源或文化资源,也指物质资源,它们是金融经济与文化经济二者共同的产品。”[4](P33)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正是我们今天电影创作的优良的“符号资源”“文化资源”。转化利用好了,它还能转化成为“物质资源”,成为“金融经济与文化经济二者共同的产品”。
为了能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我们应当着力塑造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象和广大受众群体喜爱的文化符号。在这个过程中,电影作品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亚洲近邻的韩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近年来,借着“韩流”影视剧风潮,韩国的泡菜、啤酒加炸鸡等普通食物被视为一种潮流被人津津乐道,其中的生活方式、流行服饰一度引起我国年轻群体受众的效仿。其实,博大精深、悠远丰厚的中华文化中有着远超过这些内容的文化元素,无论是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国饮食文化,还是能够进入今天时尚舞台的服饰文化,我们所欠缺的是精心打造的文化形象和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符号。虽出现了像《满汉全席》、《春风得意梅龙镇》等这样的电影,它们可以阐释中国美食文化的魅力,但并未形成富有文化品牌的形象符号。我们需要更多的精心设计、去打造电影文化符号。我们的饮食、服饰、茶艺、家风、瓷器等等,都可以作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符号加入到电影中。近年来,属于我们本国的文化符号也逐渐出现在大银幕上,并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如前所述,电影《孔子》第一次以现代图像形式表达了一个中国人熟知的文化形象,将孔子从书中的至圣先师投射为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将孔子的生活状态转化为电影叙事图景。随着一部部中国电影推向国际市场,中华文化、中国形象正被转化为一个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战狼》系列塑造了一个具有国际化形象的中国军人,将中国军人对于民族对于国家的担当以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中国军人的形象成为代表“中国力量”的文化符号。《卧虎藏龙》则是将我们传统中“侠”的内涵进行了行为上的解读。片中主角李慕白作为中国传统意义上“侠”的代表,遵循中华伦理价值观,对大义和个人感情之间的取舍让人感动。这部作品对“侠”的理念诠释,让世界了解了中华“侠”文化的基本品格和价值情怀。同时作品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功获奖,也将“侠”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观念国际化,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近年来,随着3D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在大银幕上的成功,将我国电影的影响力又拓展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动画电影。本片巧妙地化用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孙悟空,并立足传统文化,融入国际化的动漫风格进行再创作,将该片打造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文化IP。《大圣归来》在海内外电影市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全世界观众都认识到孙悟空身上所具有的勇敢、忠诚、执着等优点,而这些恰恰也是数千年来传统文化熏陶所赋予中国人的优秀品质。本片将“孙悟空”这一经典传统文化符号推向了世界。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这些文化符号作为一个载体,以电影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中国价值,让中国梦变得更加的形象、生动、具体。
进入新时代,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文化领域呈现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态势。要在这种新形势下,要取得文化领域的话语权,打破西方资产阶级文化霸权,就必须建构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文化作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精神内核,以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悠久文化为根基,打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民族文化符号。我们应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将更多的符合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电影元素转化为一个个人们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文化符号,并将这些文化符号推向国际文化领域,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我们的中国梦。
电影作品除了本身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因为它在文化领域中的重要地位而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色彩,关于这一点,美国的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在其著作中就有提到,他说:“只有将电影的政治语境置入全球的电影语境才能理解电影的政治,因为电影不可避免地会对它在全球文化权力分配中的地位有所反映。”[5](P13)一个国家影视文艺作品的质量、内涵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收益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乃至经济领域的地位,是综合国力的另一种体现。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复杂形势下的地位不仅通过经济发展来展示,还要通过文化领域建立起来的话语权来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文化自信,推行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影视文艺作品的创作必须承担起这种时代所赋予的文化使命,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