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自觉”看当下“电视文化类节目热”

2019-03-02 18:38王俊翰
武汉广播影视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自觉类节目文化

王俊翰

一、绪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来源。在近年来的国家发展建设中,我们清楚看见了文化建设作为国家建设的一个重点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断努力形成自身的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国。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不同阶级不同群体的文化关注都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从21世纪以来,儿童“读经”的讨论,到祭拜黄帝陵,到“国学院”、“国学所”这一类机构的设立,国学热不断升温,而电视文化类节目热出现正是国学热在传统媒介传播上的一个重要展现。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从《百家讲坛》到《国家宝藏》,众多的文化类节目正在以不同的节目形态出现在人们眼前,文化内涵不变,传播的形式不断融合创新,越来越多的文化类节目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追捧,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电视文化节目热”。这种现象的出现,其根源在于人们灵魂上的共鸣,是人们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体现。“文化自觉”是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提出的一个概念,他指出:“文化自觉,意思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又说:“历史发展到一定的时期,总是需要找到一个地方和一群人发扬一种新风气。我想,当前需要的风气就是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和电视文化类节目热之间最主要的还是人的关系,文化自觉是每个人自身的认知,去认识自己的文化,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强,这三者之间是一个逐步递进的关系。电视文化类节目热的关键也在于人,电视节目本身就是为人而服务的,因此本文通过文化自觉对“根”的找寻和继承、对“真”的批判和发展以及对发展趋向规律把握和持续指引这三个内涵得到当下电视文化类节目热现象的分析。

二、文化自觉的三个内涵

1、对“根”的追寻和探索是建立文化自觉的基础。文化自觉中的寻根就是要在历史中寻求根源记忆,寻求一种文化乐趣,这是电视文化类节目热的起源。刘纳的《“寻根”文学与文学“寻根”》一文中曾提出:“文学的根可以扎在传统的民族文化,也更有理由扎在现实的民族生活中。”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百家讲坛》为例,这两档节目从片头开始就奠定了传统文化的主旋律,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在节目之中,并将传统文化现代化,将当代意识与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识融合,体现出人们的文化诉求包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中国诗词大会》它以3D立体视觉效果展开画卷,以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为主要内容,笔墨勾勒,工笔写意,云雾缥缈,仙鹤徐徐飞来,春是万紫千红,夏是映日荷花,秋是万山红遍,冬是北国风光,将美的意境徐徐道来,这是建立在寻根溯源的文化自觉基础之上的。节目竞技内容为诗词,不乏有一些偏门的赋曲,先考察的是对字句的记忆,随着比赛的深入,更需要选手举一反三,理解内容。同时,每期节目都以一句诗词作为开场,如“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句话出自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是下阙中的最后两句,原意是说长征完结,新的局面就开始了,预示着“缚苍龙”的革命战争由此拉开帷幕。节目将这句诗用于开头,是为说明新的挑战已经到来,在座的诸多选手都手握长缨,博学多才,在此会同道人,同台竞技。随着这句诗的出现,背后的大型环绕LED屏和每位选手前的小屏,都对这句诗中所体现的思想内涵进行了直观展现,传统文化从形式到内容上,都贯穿了节目的全部流程。

电视文化类节目就是要满足人们新的文化诉求,让文化回到本身。文化自觉中的寻根也就是要在历史中寻求根源记忆,寻求一种文化乐趣,这是电视文化类节目热的起源。

2、对“真”的判断和发展是文化发展的自觉担当。“真”是一种客观事实,对“真”的判断和发展,可以为文化类节目提供更好的创作土壤,电视文化类节目热体现的是对文化的重视,对主流文化的重塑,而当代的文化自觉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对时代文化发展的担当与觉悟。当能背诵诗句广读群书的人还在少数,当人们更多地还停留在文化的浅表层面上,又怎能要求出口皆文章、下笔如有神呢?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见字如面》这些文化普及类节目的出现,会为更多的人带去一颗发芽的种子,从普及到自主学习,到整体水平的提升,我们可以遇见,在下一个阶段,文化理解和创作将成为文化类节目的新内涵。

电视文化类节目创作要求担负时代的责任,坚持文化三“自”的策略,采取自觉的姿态,在文化全球化境遇中,创新节目形式,丰富文化内涵,促进新发展。

3、发展趋向的规律把握和持续指引,需要不断创新,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在形式上新。电视文化类节目要保持这样热流不衰退,长久持续发展,首先就要走出同质化的困境,跟不上大众的发展速度,在日益丰富的娱乐生活中,呆板的一腔一调的朗读形式,不管画面多么精美,声音多么动听,也难以从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节目中吸引人们的目光,自然也就难以达到传递文化的使命。细看近几年的电视文化类节目,我们不难发现,文化节目正向综合性发展。文化节目正脱离原有的外壳,以文化为内涵、形式多变为新方式,与其他谈话类、综艺类、真人秀等节目融合为新途径,打破人们对文化类节目的固有印象,力求持续发展。《国家宝藏》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以奇特的视角解说国宝,有史有据,生动有趣。每期节目由九位博物馆馆长或者副馆长作为点评人,其中一个博物馆是一期的主角,将由他来展现三件馆藏,每件国宝都有着专门的国宝守护人,而最终在观众的选举下,只有一件国宝能进入故宫博物馆。这个节目旨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将一件件文物的历史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让其不仅仅是陈列品,而赋予了新的生命活力,唤起人们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同样的,《朗读者》取得火热的节目效应,为不能用纸质文字来听说的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在内容上新。内容上的创新在于不仅仅是字词、诗歌、成语,要有趣味、有参与感,文化的内容还可以选取现当代文化中的一些精华。如《见字如面》,它用书信的方式回顾历史,富有感染力,带领人们走进那些鲜活的时代、社会和人物,体会中国传统精神与智慧。它同时注重情感的表达,呈现出亲情、友情、爱情等等,与观众产生共鸣,获得认同感。情感是打动观众的一个重要途径,情感能拉动文化节目的传播,这些节目的形式其实并不复杂。但每一封书信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能够打动人的故事,能够感动每一位观众。这两个节目的最终目的,是以嘉宾的读带动观众的自觉。而《成语大会》等节目的参与者都是普通人,以人民为中心,以普通人为主角,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感兴趣,都可以参与到节目中去,这是新的文化类节目同以往不同的内容创新。在传播上,要顺应发展的趋势,将新媒体的优势融入到电视节目之中去。

在传播上新。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媒体受到了冲击。电视文化类节目需要更多的与当下的热点相结合,关心民生疾苦,令人发省,从而与人们产生共鸣,与时代接轨,避免脱离群众。因此传统的电视媒体应该与新媒体相融合,顺应发展趋势,将新媒体的优势融入到电视节目之中去。新媒体是快速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有着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便捷、受众多、不受时间限制等特点。电视文化类节目可以先在电视媒体的固定频道时段播放后,在网络媒体上再进行播出,能够解决一部分受众由于时间、设备限制而无法观看的问题,也能通过网络宣传,在新的受众群体中传播。通过新旧媒体的融合,能够使电视文化类节目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三、结论

在电视文化类节目热中,文化自觉是一种觉醒的使命与担当。文化上的觉醒,高度的文化自觉,关系到文化的繁荣和电视文化类节目的振兴。文化自信是对自己的文化拥有信心,电视文化类节目要传承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面对西方文化冲击,要吸取有用的经验,革故鼎新,超越原有的节目,着眼于未来。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终要达到文化自强的目的,电视文化类节目要立足于发展的实际,依靠群众力量,突出新时代新形式的特色,响应国家走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走文化强国道路。同时,要维持电视文化类节目发展热度,就要传承传统文化,寻文化根源,基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实情,根据人们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创新发展节目内容和形式,让电视文化类节目热并非一时的热。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类节目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