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无锡太湖学院,江苏无锡 214000)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校教育要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1]。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实践、 强化知识应用, 在满足应用型人才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 为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势必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为了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结合本校学生和教学设施具体情况的同时, 参考部分学者教改经验,对应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运用统计数量分析理论, 紧密结合社会经济事件,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方法论科学。根据各个学院的课程设置要求和学生专业相关要求,学生对于应用统计学的掌握要求应该有所区别,比如: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 其对于应用统计学的实践应用需求不强烈, 对于该类学生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达到了解统计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学会统计学简单的数据搜集和数据分析方法即可。 而对于会计专业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其对于统计学的实践应用相对比较强烈, 该类学生在应用统计学课程上要求相对较高。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服装学院的学生应用统计学的考查选择了相对而言比较严格的考试方式,而其他对于应用统计学要求应该比较高的专业, 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选择了比较容易的考查方式。
大部分的统计学教材对于核心章节的选取都大同小异。但是部分章节的选取,有些教材没有涵盖在教材内,有些教材涵盖范围比较全面。根据以往教材的使用体验,并结合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来看,我们使用的老版本的教材对于学生相对容易掌握,但是,部分内容做了删减,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相对不够全面。现在选用的新教材,在内容方面进行了适当的增加,学生掌握的知识量相对有了提高,但是,有些内容的讲解过于简化,不够详细,对于学生课后的学习、理解比较困难。
大部分教师在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 除了帮助学生加强概念的理解之外, 主要以课题习题的方式辅助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点,同时,不断地增加了理论教学的难度, 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缺乏有效结合[3]。大部分学生,虽然对应用统计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学会了部分分析数据的方法, 但是并不会在实际生活中对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应用。
在学习应用统计学该门课程前, 学生一般需要先掌握概率方面的相关知识, 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有部分专业的学生学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有部分专业的学生对于该门课程表示没有学过。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于应用统计学的学习表示出吃力感,增加了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难度,并且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课堂时间帮助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知识点的理解,这就导致了课堂效率无法提升。 并且,在此基础上, 课程的课时设置就会相对而言显得比较紧张,导致教材内容只能选取性给学生进行讲解。
目前,应用统计学的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30%和70%。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考勤和平时作业, 期末成绩主要指卷面成绩。 这种考核方式导致部分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 而在最后考试的前几周对于该门课程进行大量的突击学习。同时,部分学生的课堂作业并不能完全体现其课程学习效果, 少数学生会有浑水摸鱼的现象,根据作业无法判断是个人独立完成,还是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完成。
考虑各个专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应用程度,针对不同专业区分教学。对于应用统计学需求程度比较强烈的专业在教材选用方面选择涵盖知识点比较广泛的,课时设置也适当进行增加,教师在授课过程的讲解也相对要更加细致, 同时也要更加强调理论知识的实践操作。 而对于应用统计学需求程度比较低的专业主要以普及统计学理论知识为主, 但同时也要教会他们简单的统计学搜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式。 这种区分教学方式可以更有效利用学校资源。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引导下, 应该选用以应用为导向的教材[4]。 同时,在教材的案例和习题的设置中,需要更多的结合当下实时的热门案例,并更新最近的相关数据。 根据专业的需求,选择知识点涵盖适当,并对知识点讲解比较细致的教材。此外,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筛选和启用, 选择更新程度更加实时的合适教材。
针对应用统计学的课程特点, 对于设置该门课程的不同专业的学生, 在其开课学期前合理设置先导课程,完成先导课程和应用统计学的有效衔接。 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需求,合理设置课时,保证教师能够有足量时间完成教材的理论知识讲解, 也确保学生能够在有效时间内完成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下, 首先需要明确该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在目标的引导下,完成理论知识的授课,并辅之以适当的实践教学。 比如:根据课本第二章,可以让学生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组成不同的小组,设计一份简单的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做出适当的图表分析, 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调查分析结果。或者让学生组成不同小组去完成一个社会调查、专题研究甚至是企业调研等, 让学生们对应用统计学的印象不再是枯燥、 畏惧。 由此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应用能力[5]。另外,我们在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可以适当结合相关软件进行教学, 在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我们会遇到大量的数据,但是,如果单纯依靠课堂没法有效地完成数据分析和处理,由此,我们可以利用统计学专业的分析软件, 比如:SPASS、SAS、SYSTAT 等, 这些软件基本可以满足大学的课堂教学要求。并且,通过软件的使用可以适当调节上课的氛围, 避免学生在上课过程一味以枯燥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可能产生抵抗的学习情绪。
虽然大部分时候大学里面的知识学习不是以考核为目的, 但是考核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6]。 目前的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无法判断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具体掌握程度, 大部分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 往往容易产生学生在应试考试前抱佛脚的现象。 因此,可以在现有考核方式的基础上,降低卷面成绩的比例,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而平时成绩除了最基本的考勤和作业以外,适当增加课堂互动、小组作业、课后调研等部分,让该门课程考核组成部分更加多样化。这种多样化的考核组成方式,让应用统计学在教学过程中摆脱了传统枯燥的印象,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在讨论、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掌握课堂知识。
综上所述,该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同时对其他学者的经验进行一定的参考, 分析了应用统计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从课程设置定位、教材选用、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结合、考核方式优化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希望对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该门课程还面临着其他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教学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仍然需要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进行完善, 不断地完善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改革,促进应用统计学教学水平提升的同时,更好地让学生有效地从该门课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