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升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 北京 102200)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是由于结肠恶性肿瘤所导致的肠梗阻,处于进展期的结肠恶性肿瘤很容易引发肠梗阻[1]。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易导致肠穿孔或休克,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并予以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目前CT检查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2],为进一步探讨腹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做如下研究: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2例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入院时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3.8±2.2)岁。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腹部X线平片以及腹部CT检查。选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Multix TOP X线平片机,常规行卧位、立位检查。同时采用GE公司生产Discovery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先行常规平扫,层厚10mm,间距10mm,2mm薄层重建,扫描范围涉从膈面至耻骨包含下缘,然后进行增强扫描,获取延迟30s静脉期、延迟60s动脉期以及延迟l80s延迟期图像。将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确诊结果相对照,同时记录梗阻确诊率、梗阻部位确诊率,并对两种检查方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所示,CT检查对于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确诊率、梗阻部位确诊率以及图像清晰率均高于X线平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梗阻部位位于升结肠21例,乙状结肠13例,横结肠9例,降结肠7例,结肠肝曲6例,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4例。
表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比较[n(%)]
结肠癌是一种好发于直肠及结肠交界处的一种恶性肿瘤,随着肿瘤组织的增大会形成肠腔流通的障碍,进而引发肠梗阻现象[3]。早期确诊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明确梗阻部位及性质对于防止病情的进展、指导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诊断肠梗阻主要以影像学检查为主,以往临床诊断多采用腹部X线平片检查,该检查方法虽然具有操作简单、经济的优点,但检查容易受腹部复杂结构及物质的干扰,图片有重叠影像,分辨率低,因此部分肠梗阻患者无法明确诊断,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现象[4]。随着CT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增强CT扫描在临床的广泛应用,CT检查在临床诊断肠梗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确诊率、梗阻部位确诊率以及图像质量方面均优于腹部X线平片检查,这与肖云峰[5]研究结果一致。CT检查图像清晰,分辨率高,患者配合度好,能够清晰显示梗阻程度部位、性质及严重程度,同时增强扫描能够多方位观察病变周围淋巴结、肠系膜以及大网膜脏器是否有转移征象[6-7],因此对于梗阻的病因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肠肿瘤性肠梗阻CT主要表现为梗阻部位可见肠壁不规则增厚或软组织肿块,结肠管径扩张超过6.0cm,小肠肠管内径扩张超过2.5cm,结肠及小肠肠管内可见气液平面,梗阻部位以下肠管出现萎陷[8],通过对比分析扩张与塌陷肠管的分布情况及数量来判断梗阻平面高低,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腹部CT检查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明确梗阻部位、性质及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且图像较为清晰,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