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素养需求研究

2019-02-28 23:52张晰朦姚远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核心素养

张晰朦 姚远

摘 要:为探索一种适合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适用的模式,通过对学校教师、企业HR、毕业生三个维度的访谈,力求总结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民办高校;核心素养;应用型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教学会2017年度高教科研项目(JGJX2017D266)-“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习主席的讲话对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建立具有领航的作用。目前全国的各大高校也期望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来完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基于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和未来发展规划,民办高校如何调整培养目标,建立何种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具有怎样核心素养的人才,是本文期望研究的内容。

一、现阶段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现阶段,各民办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集中在: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兼具一定特长,并具有知识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沟通能力,善于综合运用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基于生源素质、教学专业、师资力量,并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通过校园企业、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基地、工作室实践等多种方式配合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和社会无缝连接、兼具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区别于国家重点高校和博硕士生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

但同时也应意识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学校管理者、授课教师、学生管理组织、学生自身等多重因素都会影响效果的产生。需通过不断的对社会、企业、其他高校及毕业生反馈信息来调整目标的具体实施过程,才能够更好的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民办高校往届毕业生素质调查

本文通过从三个不同层次人群(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往届就业毕业生、企业HR)的访问调查及对已经实施“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中专类院校的教师及学生的访谈得出如下结论,即民办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后体现的优势劣势:

1.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转化能力。通过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毕业后的学生在初进职场时大多数能够在就业岗位上承担一定的工作量,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在就业后的转化率基本能够达到4-5成,并通过后期的企业培训和自身学习弥补知识储备的不足。体现出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

2.具备一定的敬业精神。毕业生在就业后能够摆正自身位置,对于刚入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基本能做到从基层做起,对于加班、承担一些职位以外的额外工作等现象没有过分的敏感。多数人能够从中学习到一定的技能,得到领导的认可,甚至得到职位晋升的机会。

3.具有良好的学习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科技的飞速进步,互联网与商业的结合,使各种商业模式与机械设备快速更替,学生进入社会后要面临着书本上的案例转化成现实生活中更复杂、更多元的真实事件。学生在没有任何真实经验的情况下,多数表现出能够快速适应环境,接受新鲜的传播模式和管理方式等企业的新内容,并从中找到适合自身的角色。

4.抗压能力差。学校的教学工作与实践培养虽然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快速融入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环境,但实际工作中需要面对的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有关于心理层面的素质,还没有纳入人才培养的范围。访谈中也有部分学生与企业HR反馈学生在面对非日常的,或强度较大的工作项目时往往展现出较低的抗压能力,不能够很好的发挥自身实力,甚至出现抗拒、不能直接面对问题等现象。

三、企业对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的需求

1.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又分为业务技能和职业能力。业务技能,指完成所从事的本职工作的能力,职业能力则指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管理协调能力等附加能力。虽然在招聘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期望招收具备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但绝不会跨越专业招聘人才,这就说明业务技能是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核心要求。

然而,一些学生本末倒置,在校期间更加注重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对于专业学习只是完成考试,并没有更多的钻研。反观社会人才需求,企业高薪聘请某一专业方向的高技能人才的事件屡见不鲜。德国、日本等国家也通过企业导向的匠人需求,设立校企联盟,培养更多的,能够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的人才。

2.专业态度。

专业态度的基础是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的基础上,展现的勤勉、钻研、无畏、正直等优秀的品格。现代社会,人们在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中往往会误入歧途。把一些走捷徑、钻空子的方法当作一种正常的手段,而逐渐遗忘了职业的宗旨,放弃了做人的底线。这类人群在职场中往往能够通过手段得到一些蝇头小利,但管理者是不会给予这类人真正的机会。相反,那些看似沟通能力欠缺,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上进”的人却被企业重用,这是因为,一个人对于职业的态度往往会影响他的行为模式,只有个人品格高尚才能够对于工作有一个正确且积极的引导方向。

现代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品牌是两个重要手段,二者共同发挥,起到安内攘外的作用,而世界上的任何企业核心价值与品牌内涵都是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所以企业内的员工能够具备优秀的个人品格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

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面临的是全球化的竞争,MADE IN CHINA作为一个品牌正在影响着世界对于中国的认知,为把“中国制造”这样一个品牌打响,企业不仅要从制作工艺、产品质量入手,更要树立中国工人刻苦钻的人文形象,这是企业的任务,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综上,通过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在目前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更加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培养出的品格高尚,并具有在业务上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青青.2016年工匠精神研究综述[J]齐鲁艺苑,2018年2期

[2]谢英时.企业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基础及实现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 ,2018年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应用型核心素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