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欣赏教学为载体的农村小学生音乐素养培育研究

2019-02-28 07:37王铭璇
教师·上 2019年1期
关键词:欣赏教学音乐素养课程改革

王铭璇

摘 要:音乐课是小学阶段培育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课程,音乐欣赏教学则以学生的审美经验为基点,教师通过引导与设计来帮助学生培育音乐审美素养。然而在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课程中,欣赏作为感知音乐、体验音乐的重要路径却往往被忽视。文章从欣赏教学在培育农村小学生音乐素养上的意义出发,结合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从实践的角度为农村小学及教师提供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借鉴策略。

关键词:欣赏教学;音乐素养;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08 文章編号:1674-120X(2019)01-0083-02

音乐能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欣赏教学是一种主张学生自主感知、获得审美体验、促进综合素质发展的教学载体形式。如若学生缺乏欣赏音乐的能力,则对他们形成自我审美经验、发展综合能力也会产生限制,无法有效获得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通过笔者的观察发现,现阶段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日渐得到重视,但在欣赏教学的开展力度上仍不容乐观,农村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较为薄弱,农村音乐教学尚未形成系统的、可操作的教学流程。如何在农村小学中开展欣赏教学,如何让欣赏教学融入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之中,如何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获得美的享受与音乐素养的提升,是农村音乐教育所应思考的重点方向。

一、欣赏教学对于培育农村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意义

(一)拓展了音乐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

音乐课在小学整体课程安排中占比并不大,在农村小学中则更显弱势。传统的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由于师资、设备等限制,音乐课往往只是教师依靠教材组织大家学习唱歌,但单纯反复的歌唱教学往往使得学生感到音乐学习十分枯燥,无法真正领略音乐的魅力。通过欣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丰富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认识到音乐不是单纯用来教的,而是用来听的。如若学生能在音乐欣赏中获得美感享受,其作用显然胜于教师的直白说教。

(二)发展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农村小学生所面临的课业压力较大,课余艺术活动也不够丰富,因此通过音乐课的欣赏教学,可以最大化地实现美育教学对其审美素养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农村小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获得听觉的享受和身体的放松,从而激发出内心潜在的情感,缓解课业负担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音乐对其心灵的启迪和净化能够于润物无声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以欣赏教学为载体开展音乐课,其丰富性与广泛性能够拓宽农村小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其对音乐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三)促进农村小学美育工作与课程改革的发展

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每个教师的培育目标,但美育工作落实到农村并不理想。审美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音乐课对于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积极作用。学生通过聆听、歌唱、演奏音乐等形式,或多或少地都能够从中得到美的体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学应以人为本,教师在面对农村学生的音乐素养现状时,要多关注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欣赏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要点,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音乐水平的提升,促成课程改革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中的几个问题

(一)音乐欣赏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受制于城乡二元制的格局,农村小学发展理念上稍显落后,相对来说跟不上音乐教育的前沿教学形势。音乐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在农村小学的课程安排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不用说欣赏教学的开展了。美国当代著名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其专著《怎样欣赏音乐》中说:“如果想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没有什么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但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现状中,教师单一地教学生学习教材歌曲还是音乐课的主要形式,音乐欣赏往往被看作是“无用之举”。枯燥的教学形式对于学生音乐潜能的激发、音乐素养的培育、音乐审美的感知都存在着危害。

(二)音乐教师队伍人才短缺

在教育普及与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与一般城市相比已经差距较小,可供音乐课使用的多媒体资源也日渐丰富,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仍不容乐观。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下,招聘小学音乐教师颇有难度。有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是语数英教师担任兼职,甚至是会几门乐器的民间人士,他们缺少正规的音乐教学训练,在专业素质、音乐素养、综合能力等方面都比较欠缺,导致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不堪入目。

(三)学生的音乐知识普遍薄弱、自主性差

在音乐欣赏课上,需要的是学生与音乐的直接对话,教师则要引导学生与音乐之间发生联系,让学生真正地感知音乐魅力,能够自己欣赏和品鉴音乐。但农村小学生由于音乐资源的限制,其乐理知识普遍薄弱,再加上唯分数论的影响、父母的不重视,他们在欣赏音乐时缺少自主意识,还需要教师的多次提醒才能主动进入聆听环境,这对于欣赏教学的开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以欣赏教学为载体培育农村小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

(一)丰富校园音乐活动,营造校园艺术氛围

不少农村小学在艺术类课程上安排不当,在课余活动上也有较多限制。农村小学一般人数较少,学校对于组织集体性的音乐活动缺乏动力,农村家长对孩子的艺术培育往往也不够重视,导致农村小学开展的课余音乐活动较少。为实现促进欣赏教学成效的目标,学校可以采取广播放送、节日汇演、合唱比赛等活动形式来拓展校园艺术活动领域。比如在中午就餐环节,学校广播可播放舒缓、清新的歌曲,让学生们在吃饭的同时能够欣赏到美妙的音乐,舒缓学习压力,做到用餐时不紧不慢,促进营养吸收。此外,学校可在儿童节、元旦节等重要节日开展汇演工作,鼓励学生参与音乐表演,同时也让家长群体参加,认识到音乐欣赏教学的影响力,提高家长对音乐素养培育的重视。

(二)加强音乐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师作为欣赏教学课堂的引领者,如果其音乐素养与教学能力不足,那么教学效果也将不甚理想,因此加强对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和教育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农村小学在选拔教师时,要关注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教学风格是否能够促进欣赏课堂的有效开展。如若缺少专业音乐教师,则要有组织性地对现有音乐教师进行大力培训,比如邀请音乐教育专家来校讲学,派遣教师前往其他学校听课学习、交流研讨,或者是规范学校的教学评价工作,让教师积极对待音乐课堂,组织互相听课,取长补短、互促共进。

(三)重视和完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用心聆听

汉斯立克在其《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中说道:“音乐唤起的每一种情感首先是以听觉印象影响神经的某一特定方式为基础的。”因此,“听”是开展音乐欣赏的第一步,教师能够优化课堂情境让学生深入聆听音乐,是激发农村小学生潜在情感的重要举措。由于农村小学生基础音乐素养的限制,教师在欣赏教学中不应急于求成,而是要在情境设计的基础上让学生慢慢深入音乐世界,渐渐地使学生做到用心聆听。比如,在学习《我怎样长大》这首歌曲时,教师可在播放音乐媒体之前出示一些动画片段或动画演示,如蝌蚪长成青蛙、蚕蛹变成蝴蝶、幼鹰离开鸟巢搏击长空等等。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向学生讲解,让学生感知自然界生物的成长过程,然后再顺势播放这首歌曲。学生在聆听歌曲时,会回忆起之前媒体出示的动物成长片段,继而会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之路,通过悠扬的旋律和贴切的歌词感悟到自身的成长。学生学习歌曲不能仅仅是为了把它唱出来、唱得好,而是要让歌曲与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关系,这样他们才会用心感受音乐,才会更主动、更积极地进行音乐欣赏。

2.身临其境,感知音乐

农村学生由于音乐素养的缺失,有时候会在欣赏课上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鉴赏歌曲。但其实音乐是来自生活、来自普普通通的每个人的,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拉近他们和音乐的距离。最好的情境不是教师构建的,而是原本就存在的。农村的教学设施比城市地区虽显落后,但其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农村的广袤天地、高山流水、空旷田野、随处可见的小动物等都是音乐欣赏的具体情境。在对《小河流水哗啦啦》《啊,在小树林那边》《田野的呼唤》等曲目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开展户外学习活动。由于农村小学班级人数不多,且学生对周边环境十分熟悉,因此开展走读音乐欣赏并不难办。教师可在课堂环境中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歌曲,然后在下一堂课中进行户外学习。当然这需要校方与家长群体的支持,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意见。教师要努力争取他们的认同与理解,走进自然世界的天地,引导学生们在身临其境之中一起歌唱、一起前行,体会到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让农村的孩子们爱上音乐。

3.欣赏学生,适时评价

学生作为音乐欣赏课的主体,是教师欣赏教学任务的中心。在学生通过欣赏音乐获得心灵与情感上的感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互相交流真实感受。即使學生的语言组织不太理想,教师也要给学生改进空间,引导其深化自身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对待学生的发言要适时评价、及时赞赏,让欣赏课能真正由声入景、由情达意。

综上所述,现阶段不少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形式都在趋于多样化,欣赏教学的工作也在深入地实践和发展。在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美育目标的不断落实中,音乐教师应该积极学习课程理念和先进的教学知识,丰富欣赏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农村小学生能够接受丰富的音乐知识,最大化地缩小他们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教师以欣赏教学为载体的组织音乐课堂教学,有助于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落实、学生自主感知音乐能力的提升以及农村家长对音乐素养重要性的重视,是培育和提升农村小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教学方向。

参考文献:

[1](美)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丁绍良,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奥)爱德华·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增订版)[M].杨业治,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欣赏教学音乐素养课程改革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