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冉
近日,笔者到农村进行调研时发现,每个村“两室”墙上、门上挂着大大小小20个牌子。问其原因,村干部说,每个上级部门安排一项工作就要求挂一个牌子,久而久之牌子越挂越多。但事实上,牌子虽然挂上去了,但为百姓提供相应服务却没有到位,“牌子满墙”成为基层治理铲除不尽的“野草”。
从服务群众的角度考虑,一些牌子的确有“上墙”的必要。毕竟,显著的标识也方便了办事群众“对号入座”。但村干部的精力是有限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可能导致所有工作都无法抓好,“上墙”不“上心”无形中成了形式主义,让群众诟病。
数学上有合并同类项的原理,上级部门也可以借助“并同类”的思维,一方面,通过“摘虚牌”减少非必要牌子的数量;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手段完成精准代办服务,真正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既减轻村干部的工作负担,也实现管理服务“一竿子插到底”,进而真正讓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
《旗帜》 杂志创刊号正式登陆北京市区报刊亭,引起读者关注。 陈昂/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