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青岛地铁13 号线的首批检修工,李新海已经记不得曾多少次用脚步丈量70 公里长的正线,更数不清他为多少根钢轨做了“体检”。
“80后”李新海,是青岛地铁13号线工务十三车间停车场工班的轨道检修工。作为青岛地铁13号线的首批检修工,李新海已经记不清曾多少次用脚步丈量70公里长的正线,更数不清他为多少根钢轨做了“體检”,“从某种角度讲,我们这份工作和医生一样,医生给病人看病,我们给钢轨看病。”
早在青岛地铁13号线尚在建设时,李新海就来了。那时,要排查线路问题,他和同事们拿着一把轨距尺和一把焊缝平直尺,把轨道巡检一遍,然后把发现的问题反馈到建设单位。为了尽快完成工作,李新海和同事们加班加点,每天工作11个小时,午饭在轨道上解决,平均每天步行10公里,检查400根钢轨的接头。
无论是三伏还是三九,像李新海这样的轨道检修工必须坚守一线,反复检查轨道状况,保证列车安全运行。“检修工作,只要一点不注意就可能出现大问题,所以每次检修,我们都要聚精会神,能趴下看的,绝对不站着瞅。”
青岛地铁13号线试运行后,李新海不用天天去正线上巡查了,但停车场的轨道他们每周必须检查两遍,包括日常排查加维修。为了不影响列车运行,他们几乎都是晚上作业,半夜开始准备,夜里12点上工,凌晨4点结束作业。
但他毫无怨言:“工务检修工作需要细致的观察和极强的责任心。虽然很忙碌很熬人,但是只要想到乘客有顺利的出行体验,工作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如今,青岛地铁13号线已经正式开通,像李新海这样奋斗在一线的青岛地铁“钢轨医生”们,又将开始新一轮的忙碌。
轨道尺寸测量是个精细活,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来形容最为恰当。
李新海和同事们在青岛地铁13 号线试运行前一个月完成了全部排查工作。
检修轨道之前,李新海手持专用设备,检查轨道是否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