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玲
(大连市友谊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本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无缝隙护理组进行了无缝隙护理,分析了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无缝隙护理组年龄62~78岁(67.24±2.24)岁。男占20例,女占10例。常规护理组年龄62~78岁(67.67±2.28)岁。男占19例,女占11例。两组资料可比。
1.2 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无缝隙护理组进行了无缝隙护理。第一,心理疏导。老年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士应根据患者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其展开心理干预,尽可能满足患者各方面的合理需求,通过有效沟通、心理安慰等方式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使其积极配合血脂监测及临床治疗等医疗活动。第二,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老年冠心病发生的原因及各种危害,指导其正确使用胰岛素控制血脂水平;同时告知体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保证每周体质量的增长控制在0.3~0.5 kg;通过知识讲座、电话随访、宣传手册等方式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进一步增加疾病治疗的依从性。第三,饮食控制。由专业营养师根据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饮食习惯等制定符合个体情况的饮食方案,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每日分配餐次可达5~6次,确保每日营养达标,同时注意忌食辛辣、生冷、油腻等食物。第四,运动指导。根据患者不同合理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指导患者积极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走、散步和打羽毛球等。第四,一级预防。也被称为一级预防,它是指导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预防各种危险因素,如不吸烟,预防肥胖和超重,以及加强定期的身体活动,以预防或延缓冠心病的发生。二级预防。这是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患者,心绞痛或无症状新机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以预防冠心病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预防的目标是冠心病患者[1]。
1.3 观察的指标:比较两组满意占比;冠心病疾病知识了解程度、用药遵医行为、饮食遵医行为;护理前后心功能水平、心理状况;并发症发生比例[2]。
1.4 统计学处理:SPSS21.0软件处理,检验采取t、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显著。
2.1 满意占比:无缝隙护理组对比常规护理组满意占比30例(100.00%)更高,P<0.05。常规护理组的满意度是21例(70.00%)。
2.2 心功能水平、心理状况:护理前两组心功能水平、心理状况接近,P>0.05;护理后无缝隙护理组心功能水平、心理状况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见表1。
2.3 冠心病疾病知识了解程度、用药遵医行为、饮食遵医行为:无缝隙护理组冠心病疾病知识了解程度、用药遵医行为、饮食遵医行为更具优势,P<0.05,见表2。
2.4 并发症发生比例:无缝隙护理组并发症发生比例更少,P<0.05。无缝隙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例(3.33%),常规护理组6例(20.00%)。
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可导致相应区域的心肌坏死,导致心肌坏死。如果可以在血管闭塞的早期阶段获得积极治疗,则可以重新打开阻塞的血管,从而可以使坏死心肌最小化并且坏死。保护损伤和缺血心肌,最大限度地保护心脏功能;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或许多并发症,如室性动脉瘤,乳头肌功能障碍或破裂,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栓塞等,这样即使生命得救,心脏功能也是认真的受损,导致患者生存率下降和生活质量下降[3-7]。
表1 护理前后心功能水平、心理状况分析()
表1 护理前后心功能水平、心理状况分析()
表2 两组冠心病疾病知识了解程度、用药遵医行为、饮食遵医行为分析(,分)
表2 两组冠心病疾病知识了解程度、用药遵医行为、饮食遵医行为分析(,分)
老年冠心病患者需要重点给予有效护理,我院通过开展无缝隙护理工作,从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指导等多个环节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第一时间落实早期护理工作,旨在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具体实践过程中,通过心理疏导、健康宣教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引起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心功能改善治疗和血脂控制的重视,以此提升血脂控制、疾病治疗的临床依从性。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实际状况合理制定饮食和运动方案,一方面改进饮食搭配,控制热量摄入,减少体质量;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可以有效提升血脂控制的临床效果,改善心功能。
本研究中,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无缝隙护理组进行了无缝隙护理。数据显示,无缝隙护理组满意占比、心功能水平、心理状况、冠心病疾病知识了解程度、用药遵医行为、饮食遵医行为、并发症发生比例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P<0.05。
综上,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