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倩倩
(南平市第一医院五官科,福建 南平 353000)
白内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且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多给予手术治疗,但老年群体本身合并症较多,而白内障手术一般采取局部麻醉方式,所以在白内障老年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至关重要[1]。本文对综合护理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次所选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白内障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无眼球器质性病变,并排除了伴有精神疾病患者和意识障碍患者。患者年龄在60~82岁,平均年龄为(68.5±2.3)岁,病程在1~5年,平均病程为(2.5±0.7)年,并将之分为了观察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组间资料相近,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为:
1.2.1 术前护理:①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和打喷嚏,指导其进行眼球转动运动;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向其讲解白内障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向患者举例白内障成功治愈的例子,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2]。②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交流时,应保持轻柔和缓的语言,耐心的态度,拉近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注意倾听患者的诉求,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3]。另外,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家属多陪同患者说话,给予安慰和鼓励,使其感到温暖和呵护,从而放松身心,积极配合治疗。
1.2.2 术前准备:在手术之前,需了解患者的手术史和过敏史;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陪同患者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心电图常规检查、斜视弱视人工晶体度数测量、斜视弱视角膜曲率测量、斜视弱视眼部A型超声检查、斜视弱视角膜内皮镜检查、斜视弱视表面麻醉、斜视弱视角膜地形图检查以及斜视弱视眼前段照相等;对合并糖尿病患者,需降其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术前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手术当天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泪道[4]。
1.2.3 术后护理:①饮食护理。术后患者应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和蔬菜水果等,以免用力咀嚼导致结膜出血或者炎性反应[5]。②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和温馨的病房环境,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③心理护理。术后遮眼期间,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应多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叮嘱家属寸步不离患者,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感等不良情绪[6]。④并发症护理。叮嘱患者平卧休养,放松头部;避免头部碰撞;在打喷嚏或者咳嗽时,不仅要张口深呼吸,而且要将舌尖顶在上颚;病情恢复期间,禁止大声说话和揉眼睛;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以免发生眼心反射等意外情况;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妥布霉素滴眼液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术后测量患者的眼压、视力、体温等情况,如果发生意外情况则立即报告主治医师[7]。
1.2.4 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时,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眼部卫生,根据医嘱用药,保持适量运动训练,保持良好心情,定期回院复诊[8]。
1.3 观察指标: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程度越重[9]。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分析研究数据,以χ2、t检验计数和计量数据,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理前后的SDS、SAS评分对比: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DS、SAS评分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间的SDS、SAS评分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SDS、SAS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SDS、SAS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为30%,组间对比,χ2=12.149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n)
白内障主要是指患者的晶状体因为代谢紊乱而导致其蛋白质变性发生浑浊的眼科疾病,致病因素包括遗传、中毒、外伤和辐射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视力会出现进行性减退,从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0]。白内障好发于老年人群中,而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增强,白内障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白内障患者选择手术治疗的方式,并且具有显著效果,然而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来说,其身体本身处于衰退阶段,降低了对手术的耐受程度,这不仅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手术的风险[11]。因此,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期间,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老年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临床上一般使用的是常规护理,虽然对于老年患者具有一定护理效果,然而通过长期观察发发现,常规护理模式存在着不少缺陷,比如,常规护理更加注重对疾病的护理,缺乏对患者心理和并发症的护理,导致术后常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不利于患者视力功能的恢复。
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护理方案,主要从环境、心理和健康宣教等多方面给予患者护理指导,比常规护理更具有人性化和规范化,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视力功能的恢复[12]。白内障患者手术的部位在眼部,而眼睛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对人们的身心具有重要影响,有些老年白内障患者由于对白内障疾病和手术治疗缺乏正确认知,容易在术前产生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这非常不利于手术的进行;同时,在术后遮眼期间,患者的行动能力受限,加上对手术结果的担忧,从而患者容易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视力功能的恢复[13]。所以,医护人员应注重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提高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对疾病、手术治疗的认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并叮嘱患者家属多鼓励和安慰患者,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从而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视力恢复[14]。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但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对患者的伤害。比如,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预防便秘;平卧休养,放松头部;小声说话,注意眼部卫生;根据医嘱按时用药;注意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等等,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5]。
经过护理,采用综合护理的观察组在SDS评分、SAS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并且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过程中,比常规护理更能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和并发症干预,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视力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