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峰
(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微创外科,辽宁 辽阳 111000)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以恶心、呕吐、上腹疼痛、发热临床表现的常见胆囊炎症,由细菌侵袭、胆囊阻塞引起,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为外科手术[1]。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多种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2]。然而随着患者对手术切口美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多孔腹腔镜手术开始向单孔腹腔镜手术转变。研究表明,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更为微创的手术,弥补了传统腹腔镜手术多穿刺孔的缺点,具有更佳的美观效果[3]。基于此,本研究对三孔腹腔镜手术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以下为具体报道。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0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9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45例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27~68岁,平均(43.29±5.74)岁;病程1~3个月,平均(1.36±0.23)年。参照组47例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29~65岁,平均(42.64±5.39)岁;病程1~4个月,平均(1.58±0.39)年。本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的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院时均确诊为急性胆囊炎;排除重度心肺功能障碍、存在上腹部手术史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实验组予以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静脉复合全麻后取仰卧位,于患者脐部上缘位置做一个15~20 mm的切口,经皮下组织进入腹腔。将单孔三通道装置置入,建立人工气腹,分别放入腹腔镜、单孔分离钳和单孔抓钳。用分离钳分离胆囊三角,使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游离,并使用可吸收夹和钛夹夹闭、切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使用电钩顺行将胆囊组织切除,于切口位置将标本取出,缝合切口。
参照组予以三孔腹腔镜手术:患者行静脉复合全麻后取仰卧位,于患者脐部上缘位置做一个10 mm切口,建立人工气腹,将10 mm Trocar 置入患者腹腔,于右侧肋缘下、剑突下各做10 mm的切口,分别置入5 mm、10 mm Trocar,进行胆囊切除,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分别对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比较统计结果;腹壁创口满意率:术后采用问卷的形式统计患者对腹壁创口满意情况,分为满意以及不满意2个等级,计算并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处理方法: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卡方χ2检验。P<0.05时,则表明组间统计数据之间差异显著。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腹壁创口满意率比较:见表1所示,实验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两组患者腹壁创口满意率分别为97.78%和80.85%,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式,腹腔镜能帮助术者对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便于其对病变的胆囊组织进行有效的切除,因不需要将患者的腹腔完全打开,故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快,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充分的证实[4-5]。但是,由于该手术切口可留下明显的瘢痕,严重影响皮肤美观度,已无法满足患者的审美要求。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胆囊切除术的形式已由传统的多孔向单孔过渡,更好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研究指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微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且其治疗效果与多孔腹腔镜手术无差异[6]。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原因可能在于:其一,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创伤较小,不会对腹腔器脏功能产生大的影响,故患者术后可更快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其二,脐部切口较小,不易由切口引发并发症,有效减少了并发症对机体恢复产生的消极影响[7]。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与常规腹腔镜手术相比,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更明显的美容效果,能有效减少对患者皮肤美观度的影响,进而提升患者对腹壁创口的满意程度。与常规腹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腹腔镜手术具有较多优势,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手术视野受到一定限制、操作难度较大、手术时间较长等,故为更好的确保手术的安全性,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进行手术[8]。综上所述,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在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不仅能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能显著提升腹壁皮肤的美观度,使患者获得更满意的治疗效果,推广价值较高。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腹壁创口满意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腹壁创口满意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