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福光
庚帖(选自日本中川忠英编著《清俗纪闻》,中华书局中文版。旧时议亲时男女两家互换载有被议婚者生辰八字的帖子,是谓庚帖)
古婚礼“六礼”出于《仪礼·士昏礼》,是规定婚姻过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仪礼》之《内容提要》说:“《仪礼》是儒家传习最早的一部书,《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出于孔子。该书形诸文字是在东周时期,但其中所记录的礼仪活动,在成书以前早就有了。是孔子采辑周鲁各国失传的礼仪而加以整理记录的。”既然礼仪在周鲁各国都已经失传,由东周往上推,《仪礼·士昏礼》至迟西周时已经广为盛行了。本文就来谈谈西周婚礼有无“八字”的问题。
刘安先生在《“复关”为何物》一文中,讲到《士昏礼》的“六礼”时有这么两句话:“二、问名(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帖后,卜吉合八字),三、纳吉(即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载《文史杂志》2011年第1期第52页)原以为只是刘安先生个人搞错了。近来看到几篇讲“六礼”的网络文章,发现这些网络文章对问名和纳吉的解释同刘安先生如出一辙。这里举两例:
一例是360百科网,载有《六礼》一文(类别:民俗),在“详细说明”一段中说:“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问名的目的:……二、利用问名得来的生辰年月日,占卜当事人的婚姻是否适宜。”“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里占卜。
另一例是《搜狐》网,网上载有《三书六礼》(传统婚礼习俗)一文,说:“问名:女方同意男方提亲后,女方家长将女儿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书写在红帖上,给男方带回,男方收到后请算命先生‘合八字,问卜吉凶,决定双方八字是否合无冲煞。”
上面所引资料都认为,“六礼”问名要问生辰,开庚帖,合八字等,说法基本相同,观点一致,似乎带有普遍性;但《仪礼》书并沒有这些东西。
《仪礼·士昏礼》原昏辞讲:问名,曰:“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又纳吉,曰:“吾子有贶命,某加诸卜,占曰吉,使某也敢告。”原书问名,只是问“女为谁氏”,即问女子的母亲是哪个;问名后只是“加诸卜”,即对她做了占卜,别无其他言辞。
《十三经注疏》之《仪礼注疏》的诠释讲:问名,释曰:“言‘问名者,问女之姓氏,不问三月之名,故下记问名辞云:‘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问女为谁氏。郑云:‘谁氏者,谦也,不必其主人之女。”翻译出来是:问名是问女子的姓氏,不是询问女子的名字。所以后文“记”里对问名的解释说:“我已经接受主家的委托,就要回去占卜询问吉凶,冒昧地请您告诉我令爱的母亲是谁。”郑玄注:“谁氏,是谦虚的说法,不一定非得是主人亲生的女儿。”又“纳吉:归卜其庙,得吉兆,复使者往告。”这几句说,媒人从女家回到男方家,就到祖庙里占卜,得到吉兆,又到女方家告诉女子的父亲。诠释也没有“生辰八字、取回庚帖、合八字”等内容。
“生辰八字、取回庚帖、合八字”这一套东西,是算命术发明以后才出现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直是我国旧婚俗的主宰,仿照“六礼”,经改造形成了封建社会一套婚俗:提亲、送礼、开庚合八字,订婚,择期与送期,迎娶(男方叫接亲,女方叫出嫁)。这一套婚俗一直在民间流传到上世纪中叶(目前少数农村还兴)。上述几篇文章把封建社会的婚俗,附会在远古奴隶制婚礼上,认定是西周婚礼“六礼”的内容,岂不荒唐?
第一,把占卜等同于算命。预测吉凶,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发明了很多方法。在早主要用“龟甲”。《周易》出,龟甲被占筮所取代。《左传》《国语》便是证明。如《左传·僖公十五年》:“初,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遇归妹之睽。史苏占之曰:‘不吉。”当初晋献公为了伯姬嫁给秦国而占卜,得到《归妹》卦变成《睽》卦,史苏预测说:“不吉利。”文中“筮嫁”就是为嫁娶而占筮。不仅问婚姻,问国家大事也是占筮,如《国语·晋语四》,重耳逃难到秦,秦国支持帮助他回国夺取政权。为求吉凶,重耳亲自占筮,得《屯》变成《予》,季子曰:“吉。”其实《仪礼·士冠礼》就已经明确讲了预卜吉凶就是占卜。《士冠礼》:“布席于门中……筮人执,抽上,兼执之,卦者在左,卒筮,书卦执以示主人。”这里有两个词需要解释。1.:同策。古人占筮用的蓍草。蓍草据说是有神灵的草,又叫锯齿草,俗称巴儿杆,四川特多,是喂牛的好饲草。2.(音dù):盛放蓍草的筒。占卜有两个人,一个筮人,负责用草棒演算;一个卦者,负责记爻成卦。这段话的大意是,在屋门之中,铺上席子,筮人拿着装有蓍草棒的竹筒,从竹筒里取出蓍草棒,放到席子上,一一演算,直到结束。卦人一一记上,排列成卦,交给主人,并解释吉凶。
其二,不懂占筮的占法,误以为占卜是“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里占卜”。占筮既不用名字,也不用“八字”。其具体占法是:筮人从筒里拿出五十根蓍草棒放在盘内,取出一根不用,将余下的四十九根任意分成两堆,从其中一堆中再取出一根夹在指间。然后,每四根一组去数两堆草棒,直数到每堆最少余一,最多余四为止。两堆余数相加,其和则只有四与八两种可能。这样再重复两次,每次的余数非四即八。三次余数之和共有四种可能:十二、十六、二十、二十四。再用四十八分别减去四种余数,其差分别是: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再分别除以四,其商则只能是九、八、七、六四种。若是九或七,则为阳,九为老阳,七为少阳,画一阳爻-,并在旁边记上九或七;若是八或六,则为阴,六为老阴,八为少阴,画一阴爻--,并在旁边记上八或六。这就得出一爻。如此反复六次,从下往上排,排成一个六爻卦。再由专职人员从《周易》卦辞、爻辞、卦象等,并结合实际解释吉凶。这一系列活动都跟人名、八字没有关系。
其三,不知西周时“八字”还没有发明出来。所谓“八字”,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分别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来记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四个时间概念,一共八个汉字,这就‘是著名的“八字”。用干支记年月日时,年和日是用干支排好的,在有关书上一查便知;而月和时则只记地支,要配天干,就要推算,所以叫“算八字”。算八字又叫算命。算命术的起源,比较一致的说法认为:中国算命术大抵滥觞于汉代,迭经魏晋南朝的推演发挥,于唐代始告确立。唐人李虚中开始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值日辰干支,相生相克胜衰旺死予以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与不利。五代的徐子平进一步发展、完善李虚中的算命术,按年月日时四项推人的命运,使之更加周详完备。自此以后,算命术在宋元明清蓬勃发展。(参见张荣明《〈中国古代算命术〉序》)。算八字也便成为预测婚姻成功与否的方式之一。总之,“八字”较《仪礼》晚出一千多年。
作者单位:四川省语言学会
山东平度宗家庄老年画《亲事有成》(局部。旧时依据男女属相即生肖之相合或相犯来预测婚姻的吉凶,是谓卜婚。此画即表现这一婚俗。当然这属封建迷信,已被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