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芳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 (天津 300270)
尿路结石作为泌尿系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分为上尿路(肾和输尿管)结石和下尿路(膀胱和尿道)结石,其中上尿路结石较为常见。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腔镜设备和生物材料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上尿路结石的治疗逐渐由传统开放手术转变为微创治疗,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肾镜取石术等,其中经皮肾镜取石术为临床常用术式[1]。随着医疗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有研究认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中开展专业、高效、人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不仅可有效满足患者身心需求,还有利于促进疾病康复[2]。基于此,本研究对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进展进行如下阐述。
多数患者普遍缺乏对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了解,术前常存在恐惧、焦虑等心理,而这些不良情绪和心理会加重手术应激反应,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黄碧燕[3]在研究中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对16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采取放松式心理护理,即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深呼吸训练、自我暗示等。结果发现,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均较低,说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放松式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负性情绪,有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
目前,国内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常采用俯卧位,该体位虽适合X线和B超引导穿刺,但易引发不适反应,如呼吸困难、血压波动等,故术前2~3 d应指导患者进行体位训练,提早适应手术体位。贺红梅[4]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52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术中均采取截石位联合俯卧位体位,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及体位训练。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表明采用正确有效的体位训练,可明显提高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的手术耐受性,降低手术风险。
黄莉燕等[5]在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82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相关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术前尿路感染、年龄≥60岁、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是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前护士应全面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对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嘱咐患者术前多饮水,每日饮水至少2 000 ml,以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经皮肾镜取石术前患者还需行皮肤准备、禁食禁饮、药敏试验等。
经皮肾镜取石术中配合涉及用物准备、摆放体位、铺巾、传递器械等方面。良好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其中体位摆放是进行手术的重要环节,若体位摆放不当会引发各种与体位相关的并发症,如躁动、焦虑、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等,不仅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还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汤晓芬等[6]随机将60例经皮肾镜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体位摆放,即先取截石位再改为斜仰卧位;观察组采用斜仰卧位联合改良截石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头晕、恶心、呕吐不适的发生率较低,体位摆放时间较短。表明实施斜仰卧位联合改良截石位,能明显减轻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的不适反应,缩短体位摆放耗时,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保障手术安全。同时,术中还应做好患者的体征监测和安全防护,以防发生意外。
经皮肾镜取石术中需使用大量灌洗液,容易影响患者新陈代谢,出现低体温。若术中发生低体温会增加耗氧量,导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故保持患者术中体温处于正常水平显得极为重要。银志英等[7]选取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使用灌洗液的温度为21~24℃,B组使用灌洗液的温度为30~34℃,C组使用灌洗液的温度为36~38℃。结果发现,B组和C组患者体温均高于A组,寒战及心率异常发生率均低于A组,而B组与C组上述指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表明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使用加温灌洗液,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确保手术安全。除此之外,术中保温措施还包括提前调高手术间温度、提前预热手术台、使用毛毯覆盖四肢和躯干等。
行经皮肾镜取石术过程中极可能损伤血管而引起出血,故术后应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黄莉燕等[8]研究中对62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护理措施,即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感受等,可及时发现问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常留置肾造瘘管、双J管和导尿管,需对各种管道进行护理。(1)肾造瘘管:术后留置肾造瘘管可充分引流和压迫止血,术后一般放置7 d。张春媛等[9]研究表明,加强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肾造瘘管护理,即妥善固定,无打折、弯曲现象,观察肾造瘘管有无尿液引出,观察引流液颜色,健康教育,严格床头交接班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恢复。(2)双J管:术后留置双J管可达到扩张和内引流的目的,可促进小碎结石的排出,避免肾功能损伤。但在蒙有轩[10]研究中,对术后留置双J管的35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随访,发现与双J管相关的并发症,如尿液反流、双J管阻塞、双J管移位、感染、双J管管周结痂等,均与术后护理密切相关,故术后应采取针对性护理,即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健康教育、定时严格无菌冲洗等措施,能减少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益于患者康复。(3)导尿管:相关研究显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导尿管的护理除一般常规观察、尿道护理等措施外,还应进行以下护理:指导患者肛提肌训练、尽量减少膀胱冲洗次数、合理确定放尿时间等,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11]。
经皮肾镜取石术虽具有术后恢复快、组织创伤小等特点,但术中CO2气腹会对局部组织产生牵拉,引起肩颈部和腰背部疼痛,同时受术后引流管刺激、残余结石排出等因素影响,加重术后疼痛程度,不利于术后康复,故加强术后疼痛护理尤为重要。李自青等[12]研究中,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肾结石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采用无痛护理。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对经皮肾镜取石术采用无痛护理干预,即采取定时疼痛评估、心理疏导、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物理疗法、个体化疼痛护理方案等措施,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外科手术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王海霞和狄友华[13]随机将采取手术治疗的60例泌尿系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术中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术后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及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干预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中,且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有效加速术后康复进程,减轻患者负担[14]。
目前,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临床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手段,但理想的手术效果与围手术期护理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实施优质、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即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中配合、加强术中保温护理和细致的术后护理等,能有效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提高手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