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2019-02-27 22:51李洪新
医疗装备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休克精神分裂症量表

李洪新

天津市蓟州区安定医院精神科 (天津 301900)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又称改良电痉挛治疗,是在传统电休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相对于传统电休克,无抽搐电休克在通电治疗前由于使用了肌肉松弛剂和麻醉剂,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电休克对大脑的损伤,提高了治疗耐受性和安全性;且其临床疗效与传统电休克相当,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已逐渐取代传统治疗方法,并广泛应用于各种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等患者[1]。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机制展开了深入研究,以便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现就无抽搐电休克在精神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 精神分裂症

1.1 临床治疗

李敏智和李婷[2]研究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3组,P组采用帕利哌酮治疗,M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PM组采用帕利哌酮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结果发现,PM组治疗有效率(97%)高于P组(75%)与M组(75%);PM组与P组记忆商高于M组,PM组与P组记忆商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故认为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不仅增强了药物效果,而且改善了部分记忆和执行功能。一项关于不同持续时间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中,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对患者临床疗效和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与短时间组比较,长时间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较低,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减少值、治疗反应改善比例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均较高。由此说明,与短持续时间(<20 s)相比,长持续时间(>20 s)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改善了患者的认知能力,而且起效迅速[3]。

1.2 神经生物学

曹宏波等[4]研究中,随机将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齐拉西酮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组采用齐拉西酮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结果发现,治疗后两组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含量较治疗前均升高,且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组上述指标含量高于对照组,提示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齐拉西酮治疗疗效与神经细胞因子的升高密切相关,进而认为神经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此外,该研究还发现,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含量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组各炎性因子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元损伤与体内炎症反应激活和炎性因子分泌增多有关。但是该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神经细胞因子与精神症状改善的从属关系、炎性因子调剂等方面仍未做出明确的解释,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2 抑郁症

2.1 临床治疗

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认可和肯定无抽搐电休克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尤其是对伴有自杀观念的抑郁症患者。王小泉等[5]选取84例伴自杀未遂的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治疗,研究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持续观察4周。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及自杀意念自评量表评分均较低,有效率较高,由此可见,与单用文拉法辛相比,文拉法辛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伴有自杀未遂的抑郁症患者疗效显著,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起效较快。无抽搐电休克同样可缓解合并其他疾病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李刚等[6]研究中,对1例难治性抑郁症合并脑动脉瘤患者采用药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结果显示,临床疗效良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2.2 神经生物学

张晓莉等[7]研究中,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16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结果发现,治疗后两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有关,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改变程度可作为无抽搐电休克抗抑郁效果的反映指标之一。然而,现阶段仍缺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神经生物学方面较为深入的临床研究,如不同因素(麻醉药物、刺激频率等)对治疗效果的影响,需要广大学者进行相关探讨。

2.3 神经影像学

刘丹等[8]研究中,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对13例采用改良电休克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进行分析,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GE 3.0T磁共振获得影像学数据,并运用基于体素的全脑形态学测量方法对比治疗前后脑灰质和脑白质的改变。结果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左侧颞上回、右侧颞中回、枕中回、顶下小叶及小脑前叶的脑灰质体积均增加,左侧顶上小叶脑灰质体积及左侧额叶和右侧楔前叶的脑白质体积均减小。由此推测,脑神经可塑性作用可能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机制之一。相关研究还发现,脑默认网络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发生部分逆转是电休克治疗重性抑郁症患者的重要脑神经机制[9]。

3 躁狂症

田常青[10]研究中,随机将82例首发躁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碳酸锂合并喹硫平治疗,联用组采用碳酸锂、喹硫平联合电休克治疗。结果发现,对照组治疗第5周末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及临床总体量表(CGI-SI)评分均下降,而联用组治疗第2周末开始下降,且无明显不良影响。由此可见,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首发躁狂症患者的效果良好,可缓解躁狂症状,而且起效迅速,安全性较高。目前,国内关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躁狂症患者的研究报道较少,特别是关于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是否适宜持续治疗方面仍需进一步探讨。

4 强迫症

近年来,临床医师认为强迫症不属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适应证,但药物治疗伴有强迫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效时,可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作为首选手段。张清清[1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治疗周期≥12周的78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喹硫平联合氟伏沙明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氟伏沙明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总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总体健康评分较高。由此可见,应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氟伏沙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患者,不仅可缓解患者的强迫症状,改善不良情绪,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5 躯体化障碍

目前,无抽搐电休克用于治疗躯体化障碍患者的报道很少。李武[12]研究报道显示,1例躯体化障碍患者经4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躯体化症状完全消失,社会功能恢复,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个月内病情稳定。由此推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躯体化障碍患者的近期疗效安全可靠,但是关于其具体治疗机制和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6 药物成瘾所造成的精神障碍

李方敏等[13]将200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精神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减分率较高,临床疗效较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由此说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即疗效确切、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少等。

综上所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尤其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而针对一些未列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适应证的疾病,如强迫症、躯体化障碍、药物成瘾所致的精神障碍等,均也取得明显疗效,但是研究样本量少,缺乏神经生物学分析数据,仍需临床进行大量研究。

猜你喜欢
休克精神分裂症量表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碘克沙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