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化点亮贫困地区教育

2019-02-27 07:58陶春王左利
中国教育网络 2019年1期
关键词:扶智痛点教育部

文/陶春 王左利

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进行时

“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也即针对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扶助行动,是《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这一重要任务,教育部在2018 年展开了许多针对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政策。

一方面,着眼于网络基础的搭建,教育部和运营商一起合作,让“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网络更通畅。在网络无法通达的地区,教育部和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起高通量宽带卫星进山区的建设,想方设法让偏远地区先把网络通了。

另一方面,从理念、认识上提升贫困地区对信息化环境下“教育”的理解,进而提升当地的教育水平。首先是对口扶贫,把发达地区有专业知识、有管理实践的专家们派到深度贫困地区,希望以他们的学识和力量从整体上拉动当地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其次是召开各种会议、研讨和培训。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深入“三区三州”,为当地的中小学校长们、一线教师带来当前最先进的理念,让当地政府领导、学校的校长及一线教师能意识到信息化对于教育的改变。

在这一年中,我们看到许多行动:在江西上饶,开展了针对贫困地区的“教育精准扶贫”;在宁夏泾源县,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当地针对农村偏远缺师资的学校引入“一拖二”在线课堂模式;在湖北咸安,针对乡村学校开不齐课的现状,信息技术的参与让教学点不仅“开齐课”、而且“开好课”……

从基础设施到信息培训

2018 年底,一篇“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这篇文章讲述的正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贫困地区的升学率得到大幅提升的故事。

文章让更多人为之振奋,欢欣鼓舞。然而,如果从教育规律等角度思考和讨论,我们不难发现,狂欢为时尚早。信息化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带来改变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待解决的痛点。

曾在江西省上饶市挂职并担任上饶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的华东师范大学任友群教授,2018 年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提到一个现实的问题:农村贫困地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确离不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助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在欠发达地区,观念问题极大地制约着信息化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的提升因而受到影响。

除了观念和意识,教师的信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是迫切需要改变和加强的。应教育部定点扶贫滇西的政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来到云南的芒市,发现这里的基础设施基本有了,但是并没有怎么用起来,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薄弱点。

这些痛点决定着未来网络扶贫工作的重心。所以,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扶贫不仅要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将教育信息化投入重心从建设转移到应用和服务上,还要把提升贫困地区学校师生的信息素养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技术决定了教育的视野,孩子们的视野。过去我们说信息化能弥补发达和偏远地区之间的教育鸿沟,现在来看,由于天然的资源配置,这种鸿沟还是非常大,必须通过人为的力量去努力,去弥补。”一位参与教育信息化扶贫工作中的专家说,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之路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扶智痛点教育部
教育部:脱贫家庭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
3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遂宁“扶智”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扶贫·扶志·扶智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助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各种模式都有痛点
解决食材配送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