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笑扬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音乐这一“听感”艺术形式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映着人类的现实生活与情感。通过聆听音乐,人们净化着心灵,提升着自身的审美能力。随着“茅为蕙多钢琴音乐会”的出现,茅为蕙这位坚持用钢琴发声、致力于推广和普及音乐教育、学贯中西方音乐领域的专家,也想对当今钢琴的专业教学和基础音乐教育的普及,提出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
茅为蕙博士出身名门,爷爷茅以升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桥梁专家。茅为蕙从小因为其出众的外貌、表达能力和外向的性格,意外地成为了当时的电影童星。然而,她个人并不喜欢别人总是提及这些“辉煌的历史”,因为她只相信,依靠自身努力并坚持奋斗的人,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就。由于茅为蕙的父母都是音乐领域的专业人士,良好的家族基因和耳濡目染的音乐家庭氛围,使她从小选择在上海音乐学院接受扎实而严格的音乐专业学习。赴美留学后,她也是依靠坚定的信念,依旧选择攻读钢琴演奏专业,一口气从大学念到博士学位。
在美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中,虽然各专业之间分工明确、专业知识学习系统全面,但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不同专业间的交流活动又十分频繁。带着极强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茅为蕙在读完钢琴演奏博士之后还曾一举考入过南加州大学法学院,想要继续寻求一条探索的新思路。不过最终,过硬的专业能力和极高的学生教学反馈,使她还是选择留在美国南加州大学的音乐学院,成为了当时美国古典音乐界罕见的华人教授。
十年前,由于家庭的原因,她开始频繁往返于中美两地,从此经历从“独奏家”“教育家”到“多钢琴音乐会创始人”的角色转换。与众不同的演奏家经历,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热衷于带领和汇集各地“优秀教师”团队,协同各地优异的琴童,共同开创和举办“多钢琴音乐会”,使她一直活跃于中国基层音乐教育的第一线。同时,她也见证了这十多年来中国大环境下钢琴教育的发展水平,并竭尽所学,因地制宜地服务着中国的钢琴教学和音乐教育。茅为蕙总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她在这些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发现了最适合自己做的事,也找到了她所热爱的“舞台”,更找到了这个时代她能尽自己最大所能为钢琴事业和音乐教育行业可以贡献力量的平台。
回国之余,茅为蕙经常在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师课和交流活动,观众们都很喜欢她上课时直接、幽默、讲重点的授课方式。她喜欢在孩子们演奏完作品后,亲切地抱抱他们、鼓励他们,也常会问他们:“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呀?”无不意外的是,即使是业余学习钢琴的孩子,也会怯生生地告诉她:“我想当钢琴家。”前些年的“郎朗”现象,不仅让钢琴家郎朗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古典音乐大明星,更是推动了钢琴教育在中国红火了一把。在家长们的功利心驱使下,孩子们学习钢琴也产生了“目的心”。为数不少的人认为,学钢琴就要当钢琴家,学钢琴以后就能成为钢琴老师。这样对人生和未来片面的的职业规划并不在少数。家长们也许并不指望孩子能真的成为职业演奏家,但总认为当钢琴老师是一个收入稳定、时间自由的职业。
在这里,茅为蕙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她并不主张学习钢琴的孩子要成为钢琴家,更不鼓励孩子们都去成为“郎朗”!走过专业道路的人都知道,要成为一名职业钢琴演奏家是一条既艰辛又狭隘的道路,它不仅需要孩子自身具备成为职业演奏家的基本素质,从小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更需要成年之前养成的手指的训练、专业音乐知识的积累以及艺术品位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得有“老天爷赏赐”的天赋,而一个有天赋又努力的琴童还得有成为钢琴家的运气和自身独特的气质,才能真正走上职业的道路。然而,当他(或她)走上职业道路之后,这才是遭遇各种问题的开始。钢琴家,要练、要学、要演,不停歇,还得具备国际范儿的社交能力。自幼怀揣梦想的钢琴家,却常年忙于苦练、错失童真,可能无暇顾及这个精彩的每天都在改变着的世界。还有,做音乐家,除了过硬的专业素养以外,最不能或缺的,是拥有一颗敏感的心!
茅为蕙认为,学习钢琴的孩子并不必成为钢琴家,但是要让他们学会热爱音乐,拥有艺术修养。她觉得,学习音乐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式的职业选择,而且在于对孩子情感诉求的养成,对自信心、责任心和坚毅品质的培养。作为中国人,由于受到相对保守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人都羞于正确地表达“爱”。在茅为蕙的大师课上,她经常会用热情的态度问孩子们:“你能离我近一点吗?能再近一点吗?”在她的“多钢琴音乐会”上,孩子们都喜欢主动和她拥抱,主动和身边一起合作的小伙伴们拥抱。在这样的过程中,弹琴、练琴也变得开心和主动了。在舞台上,在观众面前,孩子们通过表演,练就了勇气、信心和责任。
在茅为蕙看来,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存在的重要原因,是音乐里饱含人类的喜怒哀乐,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表达心中的情感,教会我们如何传达对彼此的“爱”。从小学习音乐的孩子,会成为善良、有担当、做事有规划的人,这样的意义远大于成为一位职业鋼琴家或钢琴老师。其实在国外,不难遇到一些热爱艺术又弹得一手好钢琴的医生、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对他们来说,自幼学习的音乐是他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好伙伴,是他们正确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渠道。
“我们学的是钢琴吗?不!我们学的应该是音乐!”在经济和科学不断更新的今天,音乐作为最人性化的艺术代表之一,尚且保存着人类情感的本真。中国,满载着钢琴教育的希望和未来,也必然会在一大批如同茅为蕙博士这样敢于讲真话、善于做实事的专家们的带领下,在时代的浪潮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