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有的几种意识

2019-02-26 00:19姚开红
湖南教育·B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体裁议论文教材

姚开红

一、语言意识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听了一节语文課,好像人人都可以点评几句,哪怕是与语文完全无关的人。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其实有不少语文老师自己都没有弄清楚,语文教学的门道在何方,没有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的独特标签。语文课堂的独特标签是什么?那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一节语文课,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写了什么”的层面上———正是因为有一些老师满足于此,语文课堂失去了自己的专业特质———而应该重点关注文章是“如何表达的,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二、整体构架意识

为什么要选用这篇文章?为什么要把这篇课文放在教材的这个位置?其实,每套教材都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单元目标。我们应该认真地研备整套教材,弄清编者的意图。

统编七年级下册有一篇文章《最苦与最乐》,很像议论文(现在的八年级所使用的语文版教材,就把这篇文章放在议论文单元来处理)。如果我们在起始年级,把它当作议论文来处理,将会很困难。在使用统编新教材时,整个七年级都要淡化文体教学,把重点放在读书方法的指导上。那么,教学这篇课文,我认为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潜心默读、圈点勾画等,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又比如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有篇文章《给儿子的一封信》。有些老师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放在讨论什么是爱情、怎样处理男女生交往等方面。但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提示里明确地指出:教学本单元时,应引导学生揣摩体味,根据不同的写信对象,选取不同的材料和说话方式。那么处理教材时,应让学生重点讨论《致蒋经国先生信》为什么要回顾廖蒋两家的交往、国共两次合作等往事,《给女儿的信》为什么要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为什么仅仅《给巴特勒的信》用到了反语。

三、文体意识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有一篇文章《善待家园》。文章开篇引用了许多数字,中间举了大量的例子。有些老师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是一篇说明文,可以教授说明文的各种知识。我却认为,应该抓住报告文学“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这三大特点来设计教学。许多语文老师的头脑中仅仅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三种文章体裁,拿到一篇课文,总是不由自主地归到这三大类之中。其实,作者在写作文章时,头脑中并不会有这三大文章体裁的概念。他重点考虑的应该是,我的文章是写给谁看的,我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我应该选取哪些材料和恰当的表达方式、技巧等。拿到一篇文章,应迅速确立,这是什么文学体裁(注意,不是上文提到的“文章体裁”),是散文、诗歌、小说,还是人物传记、新闻消息、报告文学,或是童话、寓言等。抓住每一种文学体裁的突出特征,往往也就抓住了教学的牛鼻子。

四、开发教材意识

有些老师使用教材时,总是丢不开“教师用书”这根拐杖,不敢越雷池半步。一五一十、老老实实地把每一篇文章依次教读下去。其实,“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当然,教材中的例子是经过无数的专家们反复斟酌、精心选编的,我们应该有足够的敬畏之心,但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度地增删、调整。

比如上面提到的书信单元的例子,我们可以尝试在初步了解四封书信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四篇文章同时联读,相互比较,发现各具特色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又如在八、九年级教学诗歌时,可以将教材中所有类似题材的诗词合在一起,进行专题教学。这样,在一定限度内打破了教材的原有构架体系,重新有机整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常德市鼎城区江南中学)

猜你喜欢
体裁议论文教材
教材精读
议论文阅读专练
茫然的体裁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体裁好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