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肝转移TACE治疗3例疗效分析并文献复习

2019-02-26 18:39:00曾令雯王显高通讯作者石荣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化疗药碘化胃肠

曾令雯,刘 衡,王显高,敖 劲(通讯作者),石荣书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消化道Cajal细胞[1]。肝脏是GIST最常见的转移部位,GIST发生同时性肝转移约15%~20%,另外20%~25%在随访过程中发生肝转移[2]。外科完整切除肝转移瘤,是根治性治疗的首选方案,但外科切除率较低,DeMatteo等[3]报道331例GIST肝转移的治疗,仅56例获得完整肝切除手术治疗;St James's研究中心结果显示:GIST肝转移病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的2、5年无病存活率分别为30%和20%[4]。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见不同TACE方案治疗GIST肝转移治疗的报道,由于所选择栓塞剂不同,临床疗效存在差别。本文分析我科收治的3例GIST肝转移TACE临床治疗资料报道如下。

病例1,女,62岁,因“结肠间质瘤根治术后4年,肝转移切除术后7月,腹部不适2周。”入院,该患既往4年前行结肠肿瘤根治术,术后病理学提示胃肠间质瘤,术后未规律辅助治疗。7月前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提示肝左叶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并于外院行全麻下“射频辅助下左肝Ⅱ、Ⅲ段切除+部分大网膜切除术”。入院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烧灼样不适,就诊我院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提示:肝左叶缺失,肝尾状叶增大,密度不均匀减低,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诊断肝左叶术后改变,尾状叶占位,考虑肿瘤复发。介入术后3月复查上腹部增强CT见肿瘤进展,瘤体内少量碘化油沉积,采用保守治疗,后继续随访2月因肿瘤进展死亡。

病例2,男,46岁,因“腹部胀痛2月”入院,入院行全腹部增强CT检查提示:左腹部见大片软组织肿块,与肠管、胃腔分界不清,主要以脾动脉分支供血,肝脏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区,呈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楚,诊断:左腹部肿瘤考虑源于腹膜恶性肿瘤,肝内多发转移瘤。1月后再发腹胀就诊,复查全腹部增强CT见肝内多发转移瘤均无强化,考虑完全坏死,腹腔原发肿瘤未见明显变化,患者要求保守治疗,随访3月死亡。

TACE治疗消化系统肝转移瘤的疗效明显低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其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肝转移瘤大部分表现为乏血供肿瘤。本研究3例病例影像表现为富血供内容,且DSA血管造影均表现为富血供,为TACE治疗理论基础。

在TACE治疗中,栓塞剂的选择非常重要,栓塞剂不仅具有载化疗,提高肿瘤局部有效化疗浓度,同时其阻断肿瘤血供,使肿瘤缺血坏死,起到双重抗肿瘤效果。本研究3例病例中,病例3选择单纯明胶海绵微粒(直径350~560μm)联合化疗药TACE治疗,经过3次TACE治疗,肿瘤完全坏死,且逐渐缩小,增强CT检查未见强化,目前生存时间27月,继续随访中;病例2虽然总体生存时间为4月,但是经1疗程TACE治疗后,肝内肿瘤同样完全坏死,且1月后再次造影,肝内肿瘤未见染色,按照mRECIST评估标准为完全缓解,其主要死亡原因与原发灶及腹腔内转移未得到有效控制有关;病例1选择碘化油乳剂栓塞,1月后复查上腹部增强CT,见少量碘化油肿瘤内沉积,且肿瘤有增大趋势。

肝TACE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其通过局部高浓度化疗药可杀伤肿瘤细胞,尽管GIST被认为全身化疗无效,但人们还是希望通过局部灌注高浓度化疗药来提高临床疗效,目前化疗药没有统一标准。甲磺酸伊马替尼是治疗GIST的主要靶向药物,它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作用靶点为c-kit、PDGFRA及bdr-abl;治疗无法切除或转移的GIST病人有效率达40%~50%。根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及《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GIST肝转移病人应当归类为高危组,并应积极采用靶向治疗。国际目前推荐剂量400mg/d。

总之,通过3例病例选择不同栓塞剂TACE治疗胃肠间质瘤肝转移疗效观察,微粒型栓塞剂较传统碘化油更适合GIST肝转移TACE治疗,联合伊马替尼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化疗药碘化胃肠
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无水碘化锂销往印度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基层中医药(2020年4期)2020-09-11 06:30:30
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介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分析
化疗药物对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42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碘化亚铁溶液的实验分析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碘化锂的制备工艺进展
无机盐工业(2015年2期)2015-02-17 07:05:58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对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七叶皂苷钠与化疗药联合对HT-29 结肠癌细胞系的作用